梅新育:中国援外谣言伤了谁
2012-07-21 10:05环球时报
作者:梅新育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对外援助是中国网络上的热议话题,但网传不少说法非常荒谬。如近日有一条广为流传的微博内容大致是,“外交部发言人说:‘今年,我们援助国外友邦的金额要控制在9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400亿元)之内。’”有网友对比:“十一五”期间财政拨给社保的资金为6138亿。顺理成章地,这条微博在网上激起大量“义愤填膺”的口水。
实际上,这条广泛流传的微博纯属谣言。“十一五”时间跨度为2006—2010年,仅其中2007、2009、2010三年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和就业”项目就分别达到5447.16亿元、7606.68亿元和9130.62亿元。微博中的数据实在是没有任何中国财政常识的胡说八道。
至于其中提及的援外金额,更是荒谬不着边际。事实上,2004—2010年,中国援外支出绝对金额从60.69亿元上升至136.14亿元;根据财政部《2012年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表》,2012年整个外交支出预算342.31亿元,鉴于新世纪以来历年援外支出基本上都占整个外交支出总额的一半左右,估计其中援外支出预算为170亿元左右。每年100多亿元的援外财政支出,与谣传的6400亿元相差60多倍。笔者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计算,即使我国建国以来对外援助累计总额也远远不到6400亿元,1950—2010年我国援外总额才1453.94亿元。
那些以国内还存在贫困人口为由,而反对对外援助的观点是愚蠢的。从发展视角来看,即使是早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对外援助,在较长时间跨度上考察,也仍然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市场基础上的经贸往来奠定了基础设施、人脉网络等各方面基础,更不用说今天的对外援助可能为中国创造多少未来的市场了。一个高度依赖国外原材料和市场的中国,如果抛弃对外援助,其繁荣不可能像孤岛一般能够长久幸存。
把国家当傻帽,将这种荒诞离奇、技术含量极低的谣言广泛传播,谁之过?以往政府信息不透明是一个重要原因。近些年,政府的信息公开和透明的工作每年改进。事实上,每年援外财政支出数据都是公开信息,只需花费一点时间查阅《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和财政部相关报告等公开出版物,就不难得知。而且从2004年起,每年公布的财政支出项目中援外支出就已经单独列明了。对外援助主要协议和项目进展情况,也可以从商务部网站对外援助司页面查到。
尽管政府已公布有关信息,但还是会有人“理直气壮”地抱怨政府在这方面回应不够及时,并进一步归咎于政府公信力不足等等。当然,政府的信息公开的工作还可以更进一步加强,让各个外援工作都有严格的审批和监督,并花费更多的精力对相关谣言及时作出回应。
与此同时,那些传播谣言的人也应该放正心态、树立求知求实精神。这才是更好地监督政府,并客观评价政府行为所必备的素质。民主、权利、监督等等词汇都很好听,但如果没有认真负责的精神,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又如何有能力去落实呢?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更应该本着客观求实精神,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增进公众对相关事务的了解,而不是相反。▲(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环球时报社评:有战略胸怀,就会对非洲刮目相看
2012-07-20 08:14环球时报
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昨天在北京开幕,中国领导人宣布未来3年中国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在世界经济的一片萧条中,非洲经济的持续增长虽然起点低,但还是烘托了那块大陆的希望。中国的大规模贷款必将进一步刺激中非合作,加强彼此对对方的重要性。
中非早已不仅仅是更多在政治上相互呼应的伙伴,而逐渐成为对各自发展都使得上劲的全方位合作者。单从中方来说,非洲不仅向我们提供了发展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它作为新兴市场也越来越有价值。与非洲合作的利益既是现实的,也是面向未来的。
中国已经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个数字的背后不仅是中非合作规模,还包括双方合作十分突出的互利性。中非合作的政治基础非常好,中国作为大国没什么要控制非洲的私心杂念,双方对合作本身都很专注,因此各领域合作的从小到大都有一定水到渠成的自然性。
西方对中国如此“顺利”地走进非洲有些惊讶,也有点妒忌。西方大国虽然也在考虑向非洲放低身段,但它们与非洲的价值观差异很难磨合,因此发展关系总是疙疙瘩瘩。
中非之间的具体摩擦实际上也随交往量增多而快速增长,但这些与公司利益及一些个人表现直接相关的民间纠纷变不成一堵墙,中非都不因为双方看上去变得“斤斤计较”了,而不像过去那么“亲热”、“友谊第一”而沮丧。
世界舆论中常有对非洲的轻视和不尊重,这种情绪在部分中国人中也有。然而世界在变,风水轮流转的道理不会作废,后发优势在一波又一波地向世界欠发达地区传递,一个大趋势似乎在成型:发展的运气正逐渐落到非洲国家的头上。
由于中国老实认真的“走出去”作风,也因为今日中国的某种运气,我们同非洲的关系,以及对非洲发展经济的实际参与程度,正在很多方面追上西方大国,甚至让它们感到恐慌。中非关系事实上成了支持中国崛起的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调节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杠杆。
中国国内舆论出现一些批评中国对非援助的声音,宣称“不值得”。但这些声音是非常浅层、随意的。它们同舆论场上对国家利益的泛泛不屑以及“诚心对着干”情绪大体同源,中国的实际对非政策不应受这部分激进舆论的影响。
对于西方的批评及挖苦,中国可以听也可以借用它们丰富制定对非政策的思考,但我们显然更不应被西方从它们利益发出的评论和“告诫”所左右。
用战略的眼光看非洲和中非关系,也用战略的胸怀设计并实践发展对非合作的现实路径,这是今天中国应有的态度。中非合作应当扩大,但它得是可持续的,真正互利的,而不能是强撑硬扛的,用花钱和“哄”追求短期热络的。
非洲集中了世界上1/3多的发展中国家,把中非关系搞扎实,中国的活力就有了新的含义和纵深,这对整个国际关系的演变也都具有意义。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