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383”改革方案引起轰动性关注,连股市都跟着“动了”。所谓“383”是对“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的简称。这是由中央级智库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前发布的相当完整的改革路线图。
历史证明,没有一个智库可以左右中央的决策。但国研中心对形成国家改革政策的真实影响,在中国所有智库中多年来无疑处于最高之列。“383”路线图涉及行政审批、反腐倡廉、土地制度、财税体制等公众高度关心的领域,很多建议“尺度很大”。无论该报告最终被中央采纳多少,其意义都不可低估。
首先这份报告透出强烈的改革愿望和决心,这种愿望和决心决非是国研中心一家的,而是中国智库普遍的。由于智库连着决策层,它们的思考和研究方向不可能是偶然及书生气的。
报告在很多方面都反映了民间的意见,不少提法在互联网上耳熟能详。积极回应民间声音,这已成为当下制订政策时比较靠前的出发点之一,这不仅是政府智库,也是政府本身工作态度和方式的真实转变。
“383”路线图涉及的改革领域相当宽阔,它从侧面印证了一点:这次改革的力度可能会很大,涉及面会很广,而不是零敲碎打的修修补补。
然而“383”报告出台后,关注极高,但舆论的反应可不全是鼓掌。比如针对公务员廉洁年金的反应,争议、揶揄占了大部分。这一切再次显示,改革的民间呼声虽高,但真实舆论环境却是复杂的,民粹主义对改革的“挑肥拣瘦”尤其严重。
还有一些声音认为“383”方案的改革程度还不够深,特别是没有触及政治体制改革。这也反映出,社会上总是会有新的、以及更激进的改革要求。如果全社会竞赛口头谈论改革的尺度,不仅政府会显得“保守”,官方智库也很难长期扮演振臂一呼举旗者的角色。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即,由于它将制订中国新的改革计划,最近这些日子围绕具体改革内容的传闻一波接一波。它们有些可能是提前下的“毛毛雨”,有些则是未必会被采纳的建议,甚至就是一些小圈子的意愿,却被人放到舆论场上,进行“倒逼”。
我们相信,十八届三中全会一定会对改革形成又一次历史性的强力推动,并将因此载入史册。十八大以后国家新领导层不断从不同角度论述继续改革的重大意义,对发动新改革,相关舆论这一年实际上已经做了大量铺垫,中国“深水区”的改革呼之欲出。
另一方面,中国新的改革是对民意的呼应,但不会刻意取悦互联网上的舆论,受它的牵制。新的改革必会振奋中国社会,但新的争议也无可避免。中国不会为改革而改革,对改革的评判取决于大多数人的感受,取决于它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一检验需要时间。过于关注互联网上掌声的多少是浮躁的。
国研中心通过“383”报告提出对改革的全面建议,对这种建议进行竞争已在中国变得越来越公开,参加者既有智库,也有个人,包括一些“圈子”,互联网是这种竞争的平台之一。让此类竞争变得更有序,不仅需要有对它们的公开呈现,还需要社会对其中很多建议不被采纳逐渐习惯。只有这样,民主的这个环节才能相对完整。
中国是头大象,我们虽然都睁着眼睛,但每个人往往只能看到它的一个局部。千万别以为我们自己“最清楚”中国该如何改革,我们更应当相信这个国家通过种种渠道汇集起来的全民智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