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评:名人放嘴炮,互联网最喜欢的一道菜
知名媒体人崔永元近日在一个论坛上炮轰“限制私家车治雾霾”,称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北京雾霾的影响,相当于“一个居民在自己小区放了个屁”。他说自己做过调查,认为拉渣土的大货车造成的污染更严重。此说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掀起一番对环保部的嘲讽和质疑。
小崔的调查方法在专业人士看来有点像笑话。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般知道,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大范围取样和严谨的科学分析,不可能凭视觉和简单了解就下结论。但小崔的说法却能在网上获得大量附和及支持,这种现象并不正常,却在中国舆论场相当常见。
名人就公共话题发“惊人之语”,犹如互联网舆论的泡沫,隔段时间就冒出来。它们有一些共同特点:说的人往往是青年导师形象,以为民请命为己任;话题往往是民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比如食品安全、环保,或者城管;针对的往往是政府和体制,嘲弄政府已成当前中国舆论场上表现正义感的一条捷径。
说这些声音是泡沫,是因为它们通常会带动网上快餐式的情绪宣泄和狂欢,但来得快去得也快。它们就是一种大众吐槽,建设性地解决问题本来就不是这种声音的目标。但它们是否有破坏性,取决于它们是否会造成社会较为严重的认知错乱,干扰政府正常决策。
必须看到,一定程度上是民众肚子里憋着的气吹大了泡沫,社会对政府的工作的确存在许多不满。比如中国环境恶化,任何人都看得见闻得着,小崔的“放屁说”才因此得到大量附和。政府部门工作若做得不够好,就不得不接受这些吐槽的压力和“倒逼”,没什么可抱怨的。
但作为媒体,我们希望舆论场多一些科学精神,少一些立场的旗帜和靠挥舞立场旗帜行走江湖的斗士。把立场当武器是“斗争”的艺术,但像解决中国环保这样的事情,不是光靠“斗争”能实现的,它必须要全国人民以科学的态度,一起付出巨大努力。环保问题上,人民和政府并不分属两个利益阵营。
就小崔这件事来说,他作为公众人物的质疑精神和乐于调查的态度有其可贵之处,但他做结论的态度过于轻率,这反过来也应受到质疑。小崔此前曾以美国手机费9.9美元包年为例,在两会上指控国内手机资费“贵得惊人”,后被网友质疑其数据不准确,他公开致歉。那应该是一次教训了。
名人通过各种社会身份获得了社会影响力,他们在那些位置上的公开表现大多经过了单位的后期包装和剪辑。有了微博微信之后,他们直接面对公众,要hold住其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这对他们的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是全新的考验。
从短期看,互联网舆论求快,求新,求奇求夸张,忌严肃、四平八稳。名人的夸张之语是互联网最喜欢的一道菜,“逆公众耳”的名人言论哪怕有一点瑕疵,都会被放大揪出来示众,“顺耳”的则受到欢呼,其不严谨之处被忽略,被原谅。互联网的这种短期特性鼓励了名人的轻率。
但从长远来看,互联网的求真程序其实从未停止,只是过程有时比较长。任何人在网上的痕迹都是永恒的,今天的随意言行可能会带来一时掌声,但更可能在将来成为你形象中一块洗不掉的污渍。在互联网的种种泡沫之下,涌动着的是求真大潮,泡沫会破,但大潮不会回头。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