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日本的教科书让年轻一代在历史问题上迷失,那么被视为教育目标的“爱国心”注定会充斥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安排的负能量,日本也将难以拥有同国际社会和谐相处的光明未来。
本月早些时候,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教科书改革实行计划”,要求修改教科书审定标准。国际社会密切关注日本事关历史观的最新动向,日本有识之士和一些媒体也表示担忧。
《朝日新闻》发表题为《所谓“重大缺陷”的缺陷》的社论,表明自己立场。社论指出,文部科学省修改教科书审定标准的思路是,如果一部教科书与“培养爱国心、爱乡情结、国际协调”等整体教育目标有所不符,即可判定该书有“重大缺陷”,而无需过多考虑“单个的记述是否恰当”。
公然拿“爱国心”统领历史事实,这是日本右倾化思潮泛滥的又一表现。试问,对历史事件真实准确的“记述”何以会挑战国民的“爱国心”?对日本国民来说,承认昔日不光彩的侵略历史究竟是“自虐”,还是对自己的国家前途负责?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道出了爱国情感的分量。将“爱国心”列入教育目标,可谓天经地义。
不过,具体到日本,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爱国心”的培育不能以否认历史事实、挑战公理正义为前提,否则这种“爱国心”是不牢靠的。道理很简单,一个道义上失分的国家,始终无法获得正常国家才能享有的尊严。当日本不断因历史问题遭到国际社会谴责和唾弃,日本有良知的国民不可能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国家究竟怎么了?
要洗刷历史罪责,成为一个为国际社会所接纳的正常国家,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全面承认、深刻反省不光彩历史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人们不会忘记,1970年12月7日,前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殉难者纪念碑前惊世一跪。40年后,再次来到华沙的时任德国总统武尔夫感叹道:勃兰特承担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意义上的责任;由此产生了一个不同的德国人形象、一个不同的德国、一个自由民主和平的德国形象。
沿着全面承认、深刻反省不光彩历史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样一条道路,德国完成了自我救赎,也实现了同邻国的和解。2006年,第一本德国和法国共同编写的历史教科书面世。这也是德国唯一一本得到所有16个联邦州批准使用的中学历史教材。
一个国家的历史教科书怎么写,这个国家的国民就怎样认识历史。一旦日本的教科书让年轻一代在历史问题上迷失,那么被视为教育目标的“爱国心”注定会充斥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安排的负能量,日本也将难以拥有同国际社会和谐相处的光明未来。
“历史不单是过去的事情,乃是光芒四射的路标,照亮人的现在和未来,教导我们生存的方式。”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的这句名言不应被遗忘。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