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环球时报》发表知名解放军学者、昆仑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昆仑岩重要文章《国企私有化才是最大腐败》,率先在主流媒体、党报发出声音驳斥”国企私有化”论调,大胆指出“国企私有化是最大最彻底的腐败”“是搞了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公权私化、公利私有,从根本制度上实现化公为私的腐败目的。”文章最后痛斥,“有人把国企当作腐败根源,称国企私有化是从体制上反腐的根本之策。其实,国企私有化恰恰是最大最彻底的腐败。所谓腐败,本质就是化公为私,用国企私有化的办法解决腐败问题,实质是搞了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公权私化、公利私有,从根本制度上实现化公为私的腐败目的。好端端的国企,资产被低价折股,私分贱卖,造成国资变相流失,而代价是大批国企自毁,大批职工下岗,国家实体经济空心化,让本应惠及广大人民的改革红利变味!”
《环球时报》3月11日发表昆仑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昆仑岩文章《国企私有化才是最大腐败》
以下是文章全文:
两会期间,总书记关于“深化国企改革是大文章,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加强”的讲话,令人增添信心;倒是听到有些官员专家的话让人生疑生忧。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主导和带动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通则,是囯家有效调控宏观经济、纠治巿场失效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决定性条件。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理应比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发挥更重大的作用。
深化改革,既要积极引导各种非公经济与公有经济一起进入市场,平等竞争发展,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确保国有经济能够有效控制国防科工、金融、能源、铁路等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相比较而言,欧洲国家在经济私有化、自由化浪潮后的今天,仍保有相当高的国有化程度,国有经济在许多重点经济部门居支配地位,国企投资占国家投资总额的比重一般都在20%以上,法国占到27%;而我国改革以来,国有经济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资本占比不断下降,目前在全国企业资产中的国资所占比重已降到20%左右。中国是处于后起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深化国企改革的结果,总体上只宜提高而不可再降低国有经济所占比重。
近年实践证明,我国仅存不多的大型国企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在推进改革开放、维系国计民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支撑国家经济战略发展大局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决定性重大作用。深化国企改革,不是要国企简单地退出阵地,出卖产权,而是重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效益,规范行为约束,增强实力、活力、竞争力和控制力。
混合所有制的性质取决于谁控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若以为加入WTO,就只有合作没有较量,我们可以敞开胸怀,拥抱外国资本和私人资本,不需要老想着谁控股,连本国的经济命脉、战略产业都可栓到人家的战车上,恐怕连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做不到。应当严禁以国企改制为名,放弃国资控股权,改变重点国企性质。
深化国企改革,要求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由实物形态管理为主转变为价值形态管理为主,这不等于说今后可以不重视国企发展,只重视国资运作。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能光看资本增值数量,更要看资产实际质量,关键和基础还在于实体经济。搞好做强国企,才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立于不败的支柱和基石,靠别的是靠不住的。
有人把国企当作腐败根源,称国企私有化是从体制上反腐的根本之策。其实,国企私有化恰恰是最大最彻底的腐败。所谓腐败,本质就是化公为私,用国企私有化的办法解决腐败问题,实质是搞了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公权私化、公利私有,从根本制度上实现化公为私的腐败目的。好端端的国企,资产被低价折股,私分贱卖,造成国资变相流失,而代价是大批国企自毁,大批职工下岗,国家实体经济空心化,让本应惠及广大人民的改革红利变味!民众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我们的社会需要让这种担心变成放心。▲(作者是昆仑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