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欧洲受到的隆重接待超乎之前很多国际观察家的想象。习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拿破仑将中国说成“睡狮”的著名比喻,他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领导人时隔两个世纪对“睡狮”比喻的直接回应耐人寻味。
习近平主席在欧洲访问,中国的新形象也在欧洲穿行。对中国的惊世变化,外界“春江水暖鸭先知”,显得比中国人更敏感。在中国人最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观察世界时,欧洲国家统统是我们眼里的典型“列强”,如今中国反成欧洲人眼里的巨人。
对这一颠覆性的变化,很多中国人将信将疑。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自我认识都因国家的高速发展而摇摆。与此同时,国内社会琐碎、但戏剧性的事件越来越占据公众的大部分兴趣,导致了一种与对外开放相反的注意力转移。
这种转移很正常,但未必是好事。因为在民众意见越来越影响国家的时候,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质量未必是达标的。
首先,大量中国人看世界的客观性可能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高。不少人很容易给外部世界贴上带主观色彩的标签,不自觉地放大一些国家的特征。这会导致他们或者崇拜一些国家,或者轻视一些国家。
其次,在评估外部世界对华态度的问题上,也容易简单化。一些人对中西的敌对深信不疑,另一些人则盲目相信“地球村”的比喻可以凌驾于地缘政治基本规律之上,适用于全球所有领域。
第三,国际政治环境是中国发展前景的最大变量之一,来自国际的压力不间断存在,是中国任何单领域的风险无法相提并论的,它大体相当于中国内部问题加在一起的总牵制。对此,中国社会的认识并不充分。
中国内部矛盾多于外部矛盾,而且错综交织,但是中国的内部调控手段同样多而丰富,从而能使大多数尖锐问题软着陆。而我们缺乏祛除外部压力的特效办法,外部冲击一旦出现,硬着陆的危险很高。
改革开放是中国无法分割的事业,但是中国社会内外注意力的天平逐渐失衡。关于稀土问题的诉讼中国在WTO败诉,涉及到中国的重大利益,但它远不如山东平度一个定性清楚的纵火案当中的细节性质疑更吸引普通人。
市民社会必然更关注“社区性事务”,因此WTO诉讼败诉的消息受到冷落本无什么不正常之处。问题在于,中国正在走向大国博弈的中心地带,外部战略压力已经踩在中国的门槛上,它必将大大影响我们的今天和明天。
中国成功减缓了因国家崛起在我们同世界主要力量之间的地缘政治震荡,中国这艘巨船赢得意外的平稳行驶。一些人产生种种幻觉,以为和平的小日子本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物,而不知道那是国家内外政策倾力打造的结果。
爱国主义因此被冲淡,自由主义则像雨后春笋一样在现实社会和互联网虚拟社会中成长,保持一个大国竞争力所需要的思想平衡不时有被打破之虞。
然而中国做不了这个世界上的小家碧玉,中华民族的命运注定轰轰烈烈。无论国内的事情多忙,我们都需要抬眼看世界,用全球竞争的大坐标、大参照来定位中国国内事务的性质,增加我们对从市井到大社会层面各种冲突的理解。
全球化时代已无“纯净的中国”,中国人生活基本元素的搭建,从本质上说脱离不开我们在全球竞争中所处的位置,脱离不开我们针对世界舞台所拥有的国家潜能,还有实际表现。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