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点

环球时报社评:3年前猛打高铁的活跃者应羞愧

字号+作者:社评 来源:环球时报 2014-07-08 08:07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由于李克强总理多次向外国领导人推荐中国的高铁技术,带动高铁出口,高铁不仅在外交领域,也在舆论场上重新增加了曝光率。7月3日李克强总理在长沙视察高'...

  由于李克强总理多次向外国领导人推荐中国的高铁技术,带动高铁出口,高铁不仅在外交领域,也在舆论场上重新增加了曝光率。7月3日李克强总理在长沙视察高铁施工现场,再次赞扬这一中国突出的技术成就。UIz品论天涯网

  离甬温线“7·23”动车事故很快就3周年了,当时中国媒体和互联网铺天盖地抨击高铁的情形历历在目。那场事故和随后出现的舆论运动沉重打击了高铁的发展,全国的高铁计划出现曲折,各条高铁线路的车速降了下来。舆论对高铁的口诛笔伐还直接影响了国际市场对中国高铁的信心,造成部分订单的流失。UIz品论天涯网

 UIz品论天涯网

  甬温线事故本身是个沉痛教训,那一段时间中国舆论对高铁的冷酷态度同样是沉痛教训。前一个教训属于高铁研发和运营部门,后一个则属于全社会。UIz品论天涯网

 UIz品论天涯网

 UIz品论天涯网

  这个社会里似乎对于否定本国最先进的东西有某种激情,蕴藏了自我否定的巨大能量,“7·23”事故足以把这一切轰然点着,而且几乎没有人敢在那样的舆论局面下为高铁说句“但是”。UIz品论天涯网

 UIz品论天涯网

  当然这不全是舆论的错,社会上很多力量都客观上纵容、甚至推动了那一轰轰烈烈舆论场面的形成。今天很难具体要求某几个当时的活跃人士,或者某个部门、机构为那一局面的出现负责,但反思应当是普遍的,一些人的确应当为当时自己扮演的恶劣角色悄悄忏悔。UIz品论天涯网

 UIz品论天涯网

  中国在艰难追赶世界最高端的制造业,高铁是其中最辉煌的成就。它固然有不完美之处,在打造安全性上尤其永无止境。对甬温线事故的认真查处过程,是对这一态度以及不断改进和完善能力的验证。UIz品论天涯网

 UIz品论天涯网

  然而甬温线是动车,还不是普通中国人所认为的高铁。甬温线事故引起高铁警觉是应当的,但因为它而发生打压高铁的舆论运动,却是严重的扩大化。UIz品论天涯网

 UIz品论天涯网

  中国逐渐走到人类技术探索的前沿,这里的各种风险同尾随在发达国家身后是不一样的。我们都知道,美国的航天飞机爆炸、失事了两架,美国最终放弃了航天飞机,改为发展其他运载工具。还有苏联,当年也出过悲剧性宇航事故。但是无论美国还是苏联,航天探索本身都没有受到民众的抨击。UIz品论天涯网

 UIz品论天涯网

  大国需要有宏大的规划,需要有国家级骨干性技术创新项目,它们往往不是一家企业能够胜任的。推动这一大格局的成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鼓励,包括宽容。而想一想,当时一哄而起的各种呼声,包括高铁因为票贵而“不如绿皮车”,以及“祖国请放慢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的煽情说法,是多么肤浅可笑,多么民粹主义得彻头彻尾。UIz品论天涯网

 UIz品论天涯网

  中国这些年有这样一群人,国家一出事,他们就特别兴奋,国家出了成就,他们也一定要鸡蛋里挑点骨头。他们的名声和影响力总是要以国家倒霉出事做垫背,他们捞取个人好处的方式就是猛戳国家的伤口,让国家的各种痛苦更痛更苦。他们的影响力就是靠挖公众对国家信心的墙脚挖出来的。UIz品论天涯网

 UIz品论天涯网

  中国的大飞机项目、生物制药、精密仪器等都面临艰难的成长过程,如果它们遭遇国内舆论的挑战,将是外国资本力量求之不得的。事实上,海外的好恶在很多时候都同中国国内舆论对本国创新项目的态度高度一致,这样的“巧合”很值得深思。UIz品论天涯网

 UIz品论天涯网

  挺中国高铁,挺中国每一项冲击世界顶级水平的创新项目,这应是中国社会上爱国主义最基本的面貌之一。如今的中国高铁正打破僵局,重新大踏步走向世界,让我们祝福它,鼓励它,因为它的确是组成21世纪中国希望的崭新元素之一。UIz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