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点

光明日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字号+作者:刘舒 来源:光明日报 2019-10-23 09:51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光明论坛·温故】   2019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光明论坛·温故】itf品论天涯网

  2019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也70年了。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itf品论天涯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出《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在这篇先秦短文中,孟子开篇引用了虞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6位古代圣贤从贫贱中起家的例子,以其大气磅礴、不容置辩的逻辑论证和排比论证,深刻阐发了外部环境与个人成败、国家兴亡之间的密切关系。显而易见,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itf品论天涯网

  忧患意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品质,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土壤中。《周易·系辞下》记载,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其中蕴含丰富的辩证思想,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注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诗经》中也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说,这种未临而如临,未履而如履的状态,形象地展现了“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的忧患精神。范仲淹在其名篇《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中体现了中国士大夫“进亦忧,退亦忧”的家国情怀。概言之,忧患意识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家庭和个人都至关重要,只有树立忧患意识,国家方能长治久安,文化才能源远流长,这也是实现儒家“修齐治平”理想的必然要求。itf品论天涯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暗合千古兴亡之道,历史上的王朝更迭均与此有关,留下了诸多经验和教训。汉初,文帝、景帝吸取秦王朝灭亡教训,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且时时注意节俭,因而有了“文景之治”。唐玄宗早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但他在位后期却丧失了进取心,贪图享乐、骄傲怠惰,最终导致“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种鲜明对比,正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真实写照。正因如此,历代有识之士无不以增强忧患意识作为首要的治国安邦之策。《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魏绛曾引用《尚书》中的话规劝悼公:“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这种忧患意识和与之相伴的责任意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仍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itf品论天涯网

  中国共产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纵观我们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增强忧患意识始终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转折关头保持清醒头脑,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应对即将在全国执政这一重大考验,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邓小平提出“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以此提醒全党同志决不能掉以轻心。进入新时代,面对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也告诫全党:“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由此可见,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体现为忧党、忧国、忧民的意识,它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担当。itf品论天涯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慎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越是不容易,共产党人就越要坚守初心和使命,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不断强化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风险和挑战层出不穷,唯有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在伟大斗争中练就强大本领,我们党才能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破解一道道历史性难题,交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满意答卷。itf品论天涯网

  (作者:刘舒,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itf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