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帮带制”是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更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党的力量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深植于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安邦、强国富民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基层干部和群众感情深不深、善不善于和群众打交道,基层党组织能不能担负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直接关系着党的执政根基。
现在的基层干部,特别是走上乡镇机关岗位上的年轻同志,大多数都是公开考试选拔出来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而基层经历、实践经验、工作方法相对不足。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让青年干部在实践中学习、到群众中历练。
“导师帮带制”通过一系列制度机制和务实管用的措施办法,把“传帮带”的好传统好作风在农村基层组织化、制度化,既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催化剂”、也是年轻干部在基层锻炼成长的“及时雨”。
老中青结合、“传帮带”赓续,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传帮带”。老同志甘当人梯,热心做年轻同志的良师益友,帮助年轻同志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是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导师帮带制”是继承并发扬我们党“传帮带”好传统好作风的有效载体。
“导师帮带制”把老同志帮带年轻同志做群众工作作为主要任务,传授的是经验、方法、技能,更是宗旨、情怀、作风。只有通过走进群众、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能将新发展理念与为民服务工作精准对接,使人民群众在新发展阶段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新收获,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年轻干部在践行初心中赢得民心、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8日04版)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