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备森严的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图源:人民网)
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月6日,美军驻伊拉克指挥官威廉·西利致信伊拉克国防部,信中内容表示为尊重伊拉克主权,美国将在数周内撤出伊拉克,还言及将使用大量直升机协助撤军。然而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立刻出面否认该传闻,称目前并没有决定从伊拉克撤军。与此同时,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麦利证实了该信件真实性,却向媒体表示“我们不该现在发出这封信”。
这一出反转大乌龙,暴露出近期美国内部政治决策系统的混乱。在伊拉克国会投票决议驱逐美军驻扎后几小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明确表示除非偿还数十亿美元的空军基地建设费用,否则美国不会离开伊拉克;而前线指挥官在同时却把撤退通告都写好了。联想到特朗普上任后多次“开除”决策层高官,而2019年末连续7天内又有5名国防部高官宣布辞职,导致五角大楼里出现大量临时代理和空缺岗,在撤退问题上总统、国防部、前线指挥官口径难以统一,似乎也不难理解。
噪音太多,表面上是源于指挥系统“紊乱失调”,其背后反映的却是美国在中东政策上既不愿承担责任,又不愿放弃地区影响力的矛盾心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表示,与抱有在伊拉克进行“国家建设”宏大目标的小布什和强调人权的奥巴马都不同,特朗普政府在中东政策上更加任性,其政策单边主义色彩更突出,对地区也有着更消极的影响。刘中民认为,特朗普在中东政策上意图减少投入,总体是收缩性的,但却在局部问题处理上显得更加激进。刚从叙利亚撤军不久,美伊关系又因暗杀苏莱曼尼事件而极度恶化,不得不增派部队,这使得美国现在落得“想走不能走,走也走不掉”的尴尬境地。
可以说,当下中东的混乱局势,美国难辞其咎。2003年,小布什政府声称萨达姆政府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顾国际社会反对、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单边军事打击,占领了巴格达后又宣布“没有发现目标武器”;之后又不顾伊拉克内部民族、宗教固有矛盾,强行推进美式民主选举,导致伊拉克国内各派对立尖锐化、暴力袭击频发。
而在伊拉克局势尚未完全稳定、重建国家秩序仍需时日的情况下,2009年奥巴马宣布从伊拉克撤军,突然的权力真空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崛起制造了机会,将伊拉克和叙利亚拖入战争泥潭,也迫使美国重新向这一地区增兵。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在中东事务上极端偏袒以色列等盟友,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展开“极限施压”,再度激化了中东本就存在的民族、宗教矛盾,并不断放大中东地缘风险。事实上,美国才是中东地区秩序中的“搅局者”。不管是在以色列问题、伊朗问题还是伊拉克问题上,当今美国在中东地区都贯彻了其单边主义性质的短线操作模式,激化了中东各国之间的冲突。
美国这种不负国际责任,又期望能持续保持地区影响力的幻想将最终扼住美国自己的脖子:在中东秩序被美国越搅越乱后,美国要么黯然离场,要么在战争泥沼中越陷越深。(海外网评论员 任天择)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