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一场刺杀震动世界。
拜登称,感到“震惊与悲痛”“我们与所有美国人和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为他的健康与康复祈祷”。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他对这次袭击感到 "震惊",“对语言的回应绝不是暴力”。
马克龙称,"他的斗争就是我们的斗争,这是普世的","我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与他站在一起"。
约翰逊说,"他在行使我们应该永不停止捍卫的权利(言论自由)的时候被刺伤,令我感到震惊"。
他,是印度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因1988年出版小说《撒旦诗篇》,被伊朗前宗教领袖霍梅尼1989年签发教令“法特瓦”追杀。霍梅尼虽已去世,但追杀令从未被取消。
时隔33年,一名24岁的年轻人对他实施了刺杀行动。
1
8月12日,现年75岁的拉什迪在纽约州西南部的肖托夸学院举办讲座,现场慕名而来的听众约有2500人。
就在拉什迪登台后,主持人对他作介绍之时,一名身着黑衣的男子冲上讲台,对拉什迪大叫大嚷,同时挥舞尖刀,对他发动袭击,拉什迪很快倒在血泊中,随后被空运至医院并接受了手术。
拉什迪的经纪人安德鲁∙怀利(Andrew Wylie)表示,拉什迪的肝脏和手臂被刺伤,手臂上几根神经遭刺断,而一只眼睛可能失明,一度要靠呼吸器维持生命。
凶嫌当场被警方制服并逮捕。
袭击案发生时,讲座现场正好有一位美联社的记者。根据这位记者的现场观察,凶嫌挥手击打或用刀捅了拉什迪10至15下,拉什迪被推倒或跌倒在地。整个袭击过程持续了大约20秒钟。
现场一位挺身而出帮助救助拉什迪的医生马丁∙哈斯克尔(Martin Haskell)描述说,拉什迪的伤势“严重但能够治愈”。
讲座的主持人亨利∙里斯在讲台上也遭到凶嫌的袭击,而且脸上受伤。不过由于伤势较轻,他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已经出院。
目前,经过治疗后,拉什迪已取下呼吸器,而且可以开口说话及开玩笑。
萨尔曼·拉什迪出生于印度孟买,14岁时移民到英国读书,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剑桥,他没有按照父亲的要求攻读经济学,而是选择了历史。
1975年,26岁的拉什迪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此后,他共创作了11部长篇虚构作品,以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以及横跨东西方的叙事写作而闻名。
而在他的所有作品中,要数《午夜的孩子》和《撒旦诗篇》两部作品最引人注目。
《午夜的孩子》是拉什迪的第二部作品,1981年,他凭此书获得了布克奖。布克奖相当于英国文学界的诺贝尔奖,这个奖项颁给拉什迪,也证明了他的写作实力。
如果说《午夜的孩子》给拉什迪带来的是荣耀,那《撒旦诗篇》给他带来的就是“痛苦的知名度”了。
《撒旦诗篇》是拉什迪的第四部小说,据说其灵感来源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活。在1988年一经出版,就获得了业界一致好评,也曾入围过当年的布克奖候选名单。
但是在伊斯兰国家,《撒旦诗篇》引发了不少争议,许多穆斯林指责该书虚构了穆罕默德的部分生活,亵渎了伊斯兰教先知。
1989年,在这本书出版的大约六个月后,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就下了指令,要求追杀拉什迪,还为追杀拉什迪的任务设立了300万美元的赏金。
伊朗不是唯一禁止此书出版的国家,印度、孟加拉国、苏丹、斯里兰卡等国家都把此书列为禁书。
穆斯林对这本书抗议的火焰不仅威胁着拉什迪,还烧到了与这本书有关的人身上。
1991年,《撒旦诗篇》的日文版翻译五十岚仁被刺死,他的尸体在筑波大学楼梯间被发现。同年,意大利文版翻译托雷·卡普里奥罗受重伤。1993年,土耳其文版翻译阿吉兹·涅辛在土耳其下榻的旅馆遭到暴民纵火,包括他共有37人死亡。同年,该小说的挪威出版商威廉·尼加德在家外被枪击三枪身受重伤。
当时,住在伦敦的拉什迪在英国警方的24小时保护下躲藏了起来,每三天就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用拉什迪自己的话说,他需要“不断寻找下一个住所”。
后来,英国为他提供了一个安全屋。接下来的十年中,拉什迪都生活在这个安全屋中。每天和四个武装人员、两名保护人员和两名司机住在一起。
直到1998年,伊朗时任总统穆罕默德·哈塔米表示,伊朗不再支持杀戮。拉什迪才敢出来露面,开始公开参加图书活动或聚会。
但是这不代表追杀他的指令就不存在了。实际上,从1989年到现在的33年间,霍梅尼的指令和它所附带的赏金一直都处于生效状态。2000年前后,拉什迪移居美国住在纽约市,依然时时刻刻生活在追杀令的阴影之下。
不过,显然拉什迪不愿意让这个指令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与文学交流活动。
去年,当拉什迪在采访中被问及这个追杀令的威胁时,他简单回答道,“哦,我必须过我的生活。”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上周五的时候拉什迪照常出席了在肖托夸学院的演讲。
肖托夸学院位于纽约西南角,是一个“田园诗般的封闭式社区”,每年都会举办九周的艺术与文学节目,氛围“轻松、欢乐”。
但这样的氛围没能如往常一样延续下去。
2
检察官施密特指出,嫌犯携带伪造身份证件,提前坐巴士来到演讲地点,并购买入场券,可见这场行动是“有计划”且“具有针对性”。
这个对萨尔曼·拉什迪进行“有针对性的、无端的、预先计划好的袭击”的人,是谁?又为什么要刺杀拉什迪呢?
根据已经公布的细节,嫌犯是一个名叫哈迪·马塔尔(Hadi Matar)的男子,24岁,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近搬到了新泽西州。
这么一看,马塔尔在《撒旦诗篇》出版大约十年后才出生。
他的父母是来自黎巴嫩南部边境村庄的移民。据称,在这个村庄,到处可见伊斯兰教什叶派激进组织真主党的旗帜以及该组织领导人的肖像。
据媒体报道,哈迪·马塔尔的刺杀是有预谋的。他利用伪造的身份证件,提前一天到拉什迪的演讲地“踩点”,并购买门票。
除此之外,哈迪·马塔尔常去的一家拳击俱乐部的经理也声称,马塔尔几天前曾给发电子邮件说他想“取消会员资格”,因为“一段时间不会来”。
这似乎是他行动的前兆。
据目击者称,他身穿黑色外衣,头戴黑色面具。在刺伤拉什迪之后,他立刻被警方逮捕并拘留。并在13日被美国警方以二级谋杀未遂罪和二级袭击罪两项罪名提控。根据纽约州法律,假如罪名成立,将面临最高25年监禁。
刺杀事件发生后,哈迪·马塔尔的脸书账户被找到,页面上明晃晃摆着什叶派领袖阿亚图拉·霍梅尼和他的继任者阿亚图拉·哈梅内伊的照片。
要知道,就是霍梅尼在1989年向全世界穆斯林发出对拉什迪的追杀令。
马塔尔的头像和已发布的言论都暗示他可能支持什叶派极端主义。除此之外,虽然没有任何明确证据,但国外社交媒体普遍将他的行凶与极端组织联系在一起。
然而,真主党表示,它并没有关于这起刺杀案的信息,也不会对此发表评论。
但现在,哈迪·马塔尔的账户已经被脸书删除。至于这位年轻嫌犯的更多背景,还处于层层迷雾之中。
哈迪·马塔尔看起来对这次刺杀蓄谋已久,但认识他的人对他的评价,与刺杀案中的犯人印象格格不入。
哈迪·马塔尔常去的健身房老板表示,他没有看出哈迪·马塔尔有“暴力倾向”,反而用“彬彬有礼”、“文静”来形容他,说他总是看起来“非常悲伤”,拒绝与其他人交往。
这位老板的回忆颇具文学色彩:“他每次进来的时候都是这样的,看起来好像这是他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
哈迪·马塔尔不认罪后被还押候审。美国相关当局还在调查被告如何筹谋袭击拉什迪和相关的准备工作,以决定是否对被告加控更多控状。
美国警方表示,不确定哈迪·马塔尔是否有过犯罪记录。
据说还有一个哈迪·马塔尔在现场留下的背包,已经被警方的拆弹小组保护起来,相关细节还未公布。
哈迪·马塔尔的公设辩护人在13号的听证会后表示,马塔尔一直在与他公开交流,他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试图走进当事人内心,了解他是否有心理或成瘾问题。
而刺杀事件的“完整面貌”,或许在那时才得以揭晓。
3
刺杀事件震动世界,同时也因其背后复杂的宗教因素迅速分裂了舆论场。
在全球文学界等公众人物表达震惊和愤慨的同时,推特上还有很多网友为这场暗杀庆祝,保守派学者基万·赛迪在推特上说,“这值得祝贺,让我们庆祝一下拉什迪很快就将下地狱了。”
与此同时,又有人收到了新的死亡威胁。
《哈利·波特》的作者J·K 罗琳在对萨尔曼·拉什迪在纽约遇袭一事做出评论,对拉什迪表示支持和同情。
但很快,她也收到了死亡威胁。
罗琳在推特上分享了一位用户发来的消息截图。该用户写道“别担心,你是下一个”,以回应罗琳对拉什迪的支持。
发出威胁的这名推特用户名为Meer Asif Aziz。他在推特上对袭击拉什迪的哈迪·马塔尔尔表达了支持。
罗琳公开表示,她向推特举报了她受到的这一威胁后,推特做出回应,认为该用户没有违反规则。
推特上一名网友留言称,这样的暗杀事件恐怕只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的一个开始。
图片来自网络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