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新华日报》1945年9月2日,作者不详。——本书编者注】。
下了一场夜雨,山城已经是秋凉时节了。中苏文化协会孙邵雨会长为了庆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昨天下午7时在会所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鸡尾酒会,同时还举行了苏联各民族友好的照片展览预展。
下午6时左右,黄家垭口一带的街上就挤满了人,各式的汽车一辆辆地停下来,苏大使彼德罗夫夫妇、罗申武官、孙夫人、孙院长、冯焕章将军、覃理鸣副院长、翁文灏副院长、邵秘书长、王世杰部长、陈辞修部长、张治中部长、鹿钟麟部长、梁寒操先生、朱家骅部长、陈立夫部长、吴铁城秘书长、贺市长、沈钧儒先生、马寅初先生、左舜生先生、郭沫若先生、博斯年先生、谭平山先生、王芸生先生、冯夫人李德全先生、王昆仑先生、许宝驹先生、张申府先生、高崇民先生、史良先生、曹孟君先生、刘清扬先生、贺夫人倪斐君先生、茅盾先生、侯外庐先生、张西曼先生、阳翰笙先生,和文化、新闻、戏剧界人士三百多人,一个个准时到会了。这样的集会,在战时陪都是常有的,可是,今天的情景却显得并不平常。
天下起细雨来了,可是人和汽车终于越聚越多地拥塞了这带斜的坡道。6点半,几千市民几乎把交通都阻塞了,交通警察和宪兵忙着维持秩序,傍晚的街头充满了汽车喇叭和市民们兴奋地谈话的声音。今天这个会的意义是重大的,可是因为今天因为一个人的参加,而更显得重要了。几千双眼睛望着中苏文协的大门,几千个人谈论着一个名字:“毛泽东!”“今天毛泽东要来参加的。”报上没有发表消息,举办者方面甚至于守口如瓶地保守秘密,但,这千余的市民终于在细雨中停下脚步了,“什么,毛先生要来参加?”一位老公务员模样的人向他同行者问,脸上浮出笑容来,“瞻仰一下丰采吧。”拥到文风书店屋檐下站定了之后,感慨地说:“NFDC1,毛先生啊,真说得上是位系天下之安危的人了。”
中苏文协二楼已经挤得满满的了,是一片欢笑的声音,一片期望的眼色。全陪都的知名之士,党政军要人,文化艺术界人士,都聚会在这今天特别显得狭窄的屋子里了。这一边孙夫人在和郭沫若先生握手,那一边陈立夫先生在和孙院长碰杯,是冯焕章先生洪亮的笑声,是谭平山先生风生的谈笑,彼得罗夫大使忙着和已知未知的朋友们招呼。当主人的孙哲生先生今天是满面春光,准七点,楼下一片轰动,多少双眼睛望着大门的入口,在一片鼓掌声中,大家期待着的毛主席和周恩来、王若飞同志到会了。大家紧随着他,楼下的人一起拥到楼上来了。数不清的热情的握手,洋溢着真情的招呼,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女孩恭恭敬敬地握了一下毛泽东同志的手,立刻跳跃地回到她妈妈的身边,骄傲地说:“妈,我握过手了。”在毛泽东同志脸上,是欢喜和感动的表情。当覃理鸣先生和他相见的时候,紧握着手久久说不出话来,终于眼圈红润流下泪来了。这是一个何等动人的场面啊,今天集会在这儿的不是有许多民国十三年时代的老朋友同志吗?
冯焕章先生两手握住了毛泽东同志的手,看了又看,然后举起酒杯来说:“您来了,中苏友好条约缔结了,来来,让我们为总理的三大政策的实现而干杯!”毛主席兴奋地干了杯,瞧,冯先生不也已经悄悄地用手帕在擦眼泪了吗?谭平山先生是在九龙坡飞机场已经见面过了,今天还像初见似的热烈地握手,干杯……今天的会见,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民十三”的老同志们重新在一起握手言欢,相互问好,“三大政策”的精神洋溢着今天的会场,多少人在怀旧,多少人在期待着一个和平、团结、民主的新中国啊。
正庭正中挂着中苏两国的国旗,在这辉煌的国旗前面,苏大使和毛泽东同志握手了,“干杯!”为了中苏两大民族的友好同盟,为了新中国的和平建设。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在各室巡历了一周,每个人都向他举起了衷心祝福的干(酒)杯,毛主席脸上已经泛起红晕了,冯焕章先生说:“今天,你会喝得躺下来的。”时间飞一般地过去了,为了晚间八时还有吴秘书长铁城的约宴,毛泽东同志只能向大家告辞了:“有机会再谈谈吧”,“一定要的”,“真是,老朋友二十年不见了。”人们用恋恋不舍的感情目送着他,又是一连串的握手,许多人一直送到门口,旁边听见一位作家在对一个朋友说:“你的眼好贪婪啊。”【括号内文字为本书编者校订。】薄暮的门口还是挤满了人,“来了来了”,毛主席临上车的时候,门内外的人齐声鼓掌了,“毛先生”,“欢迎欢迎”!人像潮一般推动,“毛先生,欢迎你!”这是发自内心的渴望着团结、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声音!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