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江苏南京2013年5月22日电(吴诗隽)不知为什么,每每遇到承载沉重醇厚历史的景点时,总会是绵绵细雨笼罩着的阴天,像是在对游者进行着一场神圣的洗礼。无论是在先前北京的圆明园,还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雨伴随了一路没有停过。然而这两个地方太过肃穆,我想我还没有能力去刻画那样的惊心动魄之感。然而相比之下我更着意于千级阶梯上的中山陵。于是在实践周的空闲中,我毫不犹豫地来到了惜别一年的南京,下了车,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
特地起得早乘坐地地铁,在地铁上拿着地图研究时碰到了邻座的一个老人。老人得知我要去中山陵完成我的实践作业时很兴奋地告诉我他与我同路——他在中山陵工作了12年之久。他感慨道,在中山陵开始对外免费开放后,来中山陵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但只是走马观花地作为一个景点参观,并没有真的在中山陵得到感悟和内心的升华。有为了学习实践的学生来中山陵参观游览让他很欣慰。在与老人的聊天中谈到了南京的许多历史,以致于到站时分别,老人还无不遗憾地感叹要是休息日肯定为我向导。
来到了中山陵山脚,想到20世纪时孙中山先生在这个六朝古都就任临时大总统并且建立民国的情景,不免一阵感慨和激动。南京中山陵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毫不夸大,陵脚阶梯拾级而上,牌坊、墓道、碑亭、墓室,整齐肃穆被规划到一条中轴线上,坐落在钟山这样浩林成海,古迹遍布的风景区里,更显得对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意。
陵门上有着“天下为公”四个字,是用青色的琉璃瓦盖的。因着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有着天下为公的含义。往前走就是碑亭,碑亭上鎏金的字体令人眩目,那是谭延凯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字样。
过了碑亭就是阶梯了。其实千级阶梯并没有千级,它只有392级,代表着当时中国的三万万九千两百万的中国同胞。但由于周遭庄严的气势压迫和坡度倾斜之下,给人一种“居山脚仰视,拾级而上;居山顶俯视,登高而下”的气场,仿佛走了一千步才触及到了中山先生的墓道。
好不容易登上了阶梯,看见纪念堂排着长队,导游举着旗子。于是跟着前面的旅行团一起进入墓室,想听听导游有别于我的见解的讲解。随着导游讲解中的手势抬头一看,祭堂门额上刻着:民族、民权、民生。中间金字镶嵌中山先生的手术“天地正气”。而祭堂中央,是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雕——先生目光如炬,持一卷书,眼神中栩栩如生地流露出对民族解放的向往。雕像的底座是六幅浮雕,那是中山先生一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祭堂的四周刻满了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其文字气势之强劲,令人咋舌。
游览中山陵,毕竟建筑不是重点。我更喜欢在历史记载的对比下游览景点。通过高中三年的文科生涯和本学期的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以及这次实践调查,我对辛亥革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整个革命运动的进程看,辛亥革命的斗争是异常复杂和曲折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有过胜利的亢奋和喜悦,更有失败的悲愤和痛苦。并且由于资产阶级的不成熟,革命派的力量十分软弱,不能在极端复杂和困难的环境下战胜敌人,在推翻封建帝制之后未能把政权巩固起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革命以失败告终。然而,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它的历史功绩是永存的。
由于此次前来中山先生的墓穴由于种种原因未曾对外开放。虽有遗憾然而我却感到庆幸他不会被到此一游的游客所扰到宁静。想起导游之前的介绍的,中山陵以“自由钟”方案设计,“钟”有警示之意,也象征了中山先生对革命的贡献。被称为“开国之父”的孙中山,在最艰难的时刻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且撰写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我不禁大胆武断地推断一句,大概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才有了百年后我们如今的改革解放,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的好日子。
在中山陵上回顾中山先生和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得出许多别与之前的感慨。他终其一生劳碌为革命,几次抱病谈判,为推动革命的道路而奔走奋斗。虽然最后革命失败了,但它沉重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经济体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如今中国独立自强,国际地位提高,经济实力增强,民族早已独立解放,这对地下长眠的孙中山先生,无异于最大的欣慰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