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渡口的路
明天就要坐上北去的飞机了,离京才一星期,感觉象是过了一个月。
“井冈山――韶山――遵义”,选择这条路,就选择了在路上。
从井冈山到韶山;从韶山到长沙、长沙到贵阳;贵阳到遵义,每一条路,都有可能出现意外,让我们无法在预定时间到达。现在看来,我们还是相当顺利的。
忘不了,在井冈山的第一夜,凌晨三点,我们去敲旅店紧锁的大门;清晨7点半,坐上赶往韶山的车,到达时,已是傍晚六点。忘不了,从贵阳到遵义,在蜿蜒的公路上爬行的感觉,当地人说,正常人坐车都要晕车,因为弯路实在太多了……
写下这些,不是诉苦,而是在这种身心疲惫中,慨叹起了“红军不畏远征难,万水千山若等闲”的豪情和意志。
茶山关,一个想像中雄伟而传奇的地方,72年前,在这里曾经发生了红军长征抢渡乌江天险的神奇一役。一路颠簸临到关口,当地人劝我们:下去一趟好难走,路很陡,你们还扛着家伙呢(我们带的相机和摄像机)。而我们三个人,想法却一致的坚定:走!
海拔不到一千米的山路,我们走了一个小时,路边的荆棘和灌木植物上的小毛球刺拉着我们的衣服,有刺球掉到了衣服里,我们也顾不上摘掉,我们必须提防脚下的路,那条被人踩出来的路上有石头、松土、陡坡,我想,我们是真的踏上红军的足迹了。我们在大汗淋漓中体味红军长征的艰辛,当然,他们的艰辛远不止于此。
既然踏上了“长征路”,我们就不能错过任何一次见证历史的机会。而真正见证历史的人,是那些参与了历史的人。和他们的交谈,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在遵义市,我们见到了92岁的老红军王道金,他从兴国参军闹革命,全程参与了长征,湘江战役的惨烈,红军远征的不易,都深深烙在了他的记忆里。他说,下大雨,红军也得走路,衣服只有那一件,雨也是它,晴也是它,雨天淋透了,就靠体温来烘干。红军过乌江时,部队为了鼓励士气,每人发了三毛钱补贴,“团员交了团费,党员交了党费,没一个留着了的。”在87岁的老红军李光家中,我们更聆听到一种震撼:“刚进草地时,我所在班一共是9人,晚上,9个战士背靠背坐在一起互相取暖,第二天早上,9个人只剩3个人站起来,其它6人就这么坐着死了……” 而当问起他们:这么苦这么累亏不亏?“亏什么!我是个穷放牛娃,是共产党救了我。”“我要永远跟党走。”不同的地点,两个人的回答却是如此的异曲同工,一种感动在我们心里流淌。
这一路,收获了艰辛,收获了感动,也收获了开心。遇到困难时,热情淳朴的老区人民,一次次帮助着我们。这些人中,有义务送我们去目的地的司机,有为我们指路后还目送我们离开的陌生人,有韶山宾馆里深夜为我们加班接网线的服务员。这些平凡的人们,微小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红色精神深深植根于这片热土所发散出的力量……
雁过留声,在此留下一点墨迹,以飨那些关注我们“红色之旅”的热心网友。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