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记

中央新闻单位名编辑名记者江西老区行综述

字号+作者:记者 郁鑫鹏 来源:《江西日报》 2022-06-28 17:36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火红的8月,激情在飞扬。   在中宣部、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下,中央新闻单位101位名编辑名记者8月21日起在赣开展“'...

    火红的8月,激情在飞扬。sHJ品论天涯网

  在中宣部、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下,中央新闻单位101位名编辑名记者8月21日起在赣开展“江西老区行”活动,他们在历史中感知责任与使命,在田间地头、厂矿企业、社区、林场、医院、派出所调研体验,在红土地寻找精神动力。sHJ品论天涯网

  8月27日,带着收获,带着对老区的深情牵挂,带着做好新闻工作的责任,名编辑名记者一行离赣返京。临行前,他们说,要把在江西老区的收获,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sHJ品论天涯网

  走进红色历史 感悟精神动力sHJ品论天涯网

  吃红米饭、唱红军歌、走红军路、看红色演出……在鲜活的红色历史中,名编辑名记者一路感悟着井冈山精神。sHJ品论天涯网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全景画声光电演示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毛泽东旧居,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一苏大”旧址、沙洲坝旧址群,在于都红军长征地第一渡纪念碑,在兴国将军园……每到一处,在革命先辈们的画像和图片前,在一件件革命文物前,他们不时驻足沉思。擦着眼泪看完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之后,他们评价“《井冈山》歌好听、舞好看、情更感人”。sHJ品论天涯网

  忘不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他们身着红军服,从井冈山市大陇镇源头村出发,在4.8公里的曲折陡峭的山路上,将一首首红歌唱得那样嘹亮。新华社老编辑董跃武说:“徒手行走,我们好不容易才走下来,可想当年红军将士挑粮行走多艰辛!因为他们有革命的目标,所以他们能坚持下来。我们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的新闻工作者,也必须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碰到困难不能退缩,只要坚持,就能干好。”工人日报记者关明说:“体验了才知道红军为什么这么团结,才知道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sHJ品论天涯网

  忘不了红井水。烈日下,瑞金沙洲坝红井旁,名编辑名记者重温名篇《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们喝上一口红井水,心头别有一番滋味。“喝上一口红井水,一股暖流涌上心。想起当年,我们对现在的美好生活应该更加珍惜。”科技日报记者常丽君说。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主持人张悦,用矿泉水瓶子装了半瓶红井水带到北京去。她说:这是幸福泉,是我们的精神营养,它时刻提醒我,作为一名新闻人,要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要把人民装在心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sHJ品论天涯网

  忘不了红军长征第一渡。当于都客家唢呐手列队吹奏,当《十送红军》优美的旋律在耳边响起,当香喷喷的擂茶送到手上,当奔流不息的于都河就在眼前,大家很自然地想到了当年红军抢渡于都河、群众争相来帮忙的动人场面。中国记协阚敬侠感慨道:依靠同样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人民群众做后盾,革命才能克服困难并取得最后胜利。新闻工作同样需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嘱托,才能不偏离正确的舆论导向。sHJ品论天涯网

  深入一线 践行“三贴近”sHJ品论天涯网

  红色的历史,令人沉思。火热的生活,让人感奋。sHJ品论天涯网

  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名编辑名记者们默默地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用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和执著,深入火热的生活,用行动践行“三贴近”原则。sHJ品论天涯网

  解放军报记者卜金宝在赣州市章贡区一社区走访中了解到,一名低保户,曾和女儿在一个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住了一年,后来政府给他们提供了一套60平方米的廉租房。为了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这名低保户每天早上4时起床,为社区义务打扫马路。两年如一日,每天3小时,从不间断。这个真实的故事,让一向自认为坚强的卜金宝流下了眼泪。sHJ品论天涯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牛文,随社区民警到街道和市场巡逻,参与捣毁传销窝点的行动,与民警挨家挨户地办暂住证,协助民警调解邻里纠纷,给在逃人员家属做思想工作……他用心地统计: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一位民警共接待了25名办理户口和前来咨询的群众。“民警的嗓子都哑了,他们真的不容易。”牛文说。sHJ品论天涯网

  在崇义县华森王竹业有限公司,编辑记者们到竹业基地和初级加工点参加劳动。在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体验的经济日报记者李红光,随医生巡诊后参加了一个手术,他在手术室站了几十分钟便手脚发软。“医生每天要站几个小时,确实不容易。”在300米深的矿井下,中国青年报的陈娉舒与工人们一道,过了一个她有生以来最有“深度”的生日。得知雷击引发山火后,光明日报记者唐湘岳和国务院新闻办黄凤武博士冲到一线扑火。sHJ品论天涯网

  在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接地气”过程中,名编辑名记者们干什么像什么,给自己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第一次。sHJ品论天涯网

  新华社的张玉亮说,只有扎根人民群众的沃土,才能写出鲜活生动、百姓爱看、人民满意的新闻作品,此次老区行,是他新闻生涯中一次永久的记忆和不断前行的动力。sHJ品论天涯网

  一路“想不到” 感受科学发展sHJ品论天涯网

  一路走来,编辑记者们说得最多的字眼就是“想不到”。sHJ品论天涯网

  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是赣州市新农村建设起步较早的村。放眼望去,成片的果蔬园里掩映着规划有序、整洁美观的新民居;一条条平坦宽敞的水泥路,将一栋栋农家楼房紧紧相连……当了解到该村组组通了水泥路,喝的是自来水,用的是卫生厕时,来自法制日报的万学忠兴奋地说: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没想到老区农民的生活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一点不比我们城里人的生活差,真的想不到。sHJ品论天涯网

  “你看农民住的地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用上了太阳能、空调,农产品也能在网上卖。”30多年前曾在农村插队的法制日报记者杜萌感叹着赣南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人民日报内参部高级编辑李凤鸣在瑞金云石山乡丰垅村一家养猪场体验生活。当得知返乡创业农民梁永辉在5亩水面的鱼塘里实行立体化放养,一年能有四五万元的收入时,他深有体会地说:农村要发展,必须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当得知兴国杜鹃在成为“奥运花卉”后,今年又将进京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添喜庆,明年还有望成为世博会用花时,农民日报的李海涛特别兴奋,他决定以“兴国杜鹃为什么这么红”为主题进行专题采访。sHJ品论天涯网

  江西变化之大,令曾来过江西的名编辑名记者也有许多“没想到”。中国妇女报的耿兴敏从道路上感到江西发展迅速。她说:现在上井冈山有火车了,县与县之间有高速公路了,村与村之间有水泥路了,这些都足以让人相信,江西的经济建设正驶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 << < 1 2 > >> >>|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