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6日,国庆节小长假的第六天,我和夫人及朋友赵领军一行三人,乘坐小车离开北京开始了南行之旅。
这次南行主要是寻觅父亲过去打仗的足迹,经朋友推荐,寻觅的第一站,是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单拐村冀鲁豫军区父亲的旧居;第二站是造访河南新县,那里也是父亲红军时期战斗过的地方,应新县大别山学院邀请探讨讲课之事;然后再到襄阳市和桐柏县把解放战争时期父亲打仗的这两个地方探寻一下。再就是回老家湖北麻城给父母扫墓。
我们选这个时间出京,一是假期还没结束,可免部分过桥费,二是提前两天出京,免得最后一天出京车太多堵车。我们沿着京开高速公路向南行,因离十一假期结束还有两天,一路上出京车辆不是太多,一路畅行。可对面进京方向车就多得很,不时有路段堵车,尤其在距北京80公里处,进京的车辆行驶缓慢,拥堵长达不下十余公里。
好久没出远门,又是自驾甚是兴奋。一路南行,车到河北南部进入抗战时期的冀南地区,南宫、威县、馆陶、大名,全是父亲当年打鬼子的地方。可惜这次没时间,否则有机会把这些地方都应走一下。
6日晚抵达第一站濮阳市,市党史办十分热情,党史办张副主任早就在高速路出口等候我们,带我们进入市里。
濮阳之行
第二天早上,我们冒着蒙蒙细雨在市、县党史办的领导陪同下前往十几里路外的清丰县单拐村,参观冀鲁豫边区抗战史实展馆和军区旧址、旧居。
这天是十一假期最后一天,冒雨来此进行红色旅游的群众仍很多,扶老携幼十分热闹。
该展览馆是2015年开建,现在已正式对外开放。步入展览馆正厅,迎面是一排一人高的群塑,正中是刘伯承、邓小平等129师的领导,两侧分立着冀鲁豫军区的领导。有意思的是父亲的塑像在紧右侧第一个,高个,身穿大衣没有紧挨着刘邓等四位领导像,还隔一小段。讲解员介绍说 :“这就是时任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您的父亲王宏坤。”并问我像不像。
2016年10月7日作者与夫人在冀鲁豫边区展览馆父亲雕像前合影
父亲于1944年5月,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那个阶段父亲一直带病工作,雕塑者抓住了他个子原本就瘦高,当时身体又十分虚弱这两个特点,用身披大衣来遮挡着虚弱高大的身子。
解说员引领我们参观了馆里的各项展览,展览从当地开展革命时的最早领导人开始介绍,用大量照片、文字、视频、图表、实物介绍了八路军进入冀鲁豫地区建立冀鲁豫根据地,成立冀鲁豫军区的情况,及各个阶段的党政军领导人,最后,是一组占了整面墙的在该地区战斗过的百位开国将军们的照片,一片将星闪耀。
2016年10月7日在单拐冀鲁豫边区抗战史实馆众将军像前作者与夫人合影
冀鲁豫军区成立于1940年4月30日,这天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到达冀鲁豫边区,第二纵队同时兼冀鲁豫军区。黄克诚任司令员,崔田民任政委,下辖三个军分区。6月,黄克诚率一部南下华中,杨得志兼军区司令员。
1944年5月11日,根据党中央指示,冀鲁豫和冀南两区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军区,宋任穷任司令员,黄敬兼政委,父亲为第一副司令,杨勇为第二副司令,苏振华为副政委,曹里怀任参谋长,朱光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1个军分区。
1944年9月,中共平原分局和军区机关迁至单拐办公。1945年3月上旬,北方局代理书记邓小平率20余名机关人员来到濮阳,先住在分局附近的李家楼,半个月后进驻单拐村。
参观完室内展览,便前往约1百米开外的边区革命旧址。该旧址是抗日战争后期1944年9月至解放战争初期1946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暨军区第一兵工厂所在地,是邓小平、黄敬、宋任穷、王宏坤、杨勇等领导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这里保留有旧址旧居近40处,全是清末明初的北方典型风格的建筑,我们参观的旧居保存的相当完好,连房间里面的家具等用品都是原装的,有专人看管打扫。为了保护好这些旧居,防止明火,把房间内的电灯都去掉了。
图为陈家大院祠堂
2016年10月7日在清丰县单拐村冀鲁豫军区革命旧址院落前合影。左起县党史办郭主任、县志愿者周杰、濮阳市党史办马书记、作者和夫人、市党史办汪主任、朋友赵领军、市党史办张副主任。
2016年10月7日作者与夫人在清丰县单拐村冀鲁豫边区旧址碑前合影
单拐村旧址分为三大部分,一进院落就是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所在地旧址,这是第一部分。
这里原是单拐村的陈氏祠堂,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
在旧址陈列了兵工厂当时用过的车床,铸造炉等生产设备,及生产的轻重机枪、手榴弹、地雷、炮弹等火器。这个不大的兵工厂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居然还制造出7门“九二式”步兵炮,难能可贵。他们生产的我军工史上的第一门“盖亮号”大炮现存放在北京军事博物馆,这里还有一门,算得上是镇馆之宝。
兵工厂旧址内通过照片和实物及模型充分展现了我边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的军工生产的光辉业绩。
往右进入胡同就是中共北方局、冀鲁豫局和冀鲁豫豫军区司令部旧址,这是第二部分。顺着胡同往里前行就是邓小平、黄敬、宋任穷、王宏坤、杨勇等党政军领导人的旧居。这是第三部分。
整个旧址的院落都是冀鲁豫边区创始人陈平的陈氏家族居住地,是由他向区党委和军区领导提供的。
陈平的父亲陈笃之是开明士绅,他的女儿陈友菊与儿子陈平都是1938年的中共党员。陈平50年代曾留苏,解放后曾任铁道部长辛店机车车辆厂厂长、长春机车车辆厂厂长、南京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厂长,文革时期被迫害至死。
图为陈平相片
我们参访单拐旧址主要是亲访父亲的旧居,这源自去年我看了弟弟的一个战友访问后发的父亲旧居照片,便有了亲自去看的想法。今年上半年,发小和同学潘鲁滨及其弟潘贵民去后,又特别邀请我前往,更坚定了我一定要去的决心。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很快来到父亲的旧居门口,只见门栏上挂着“王宏坤同志旧居”的牌子。终于来到父亲抗战时的旧居,渴望已久的心愿就要成真,表面上我还较平静,其实一种莫名的冲动正在内心悄悄的涌动,只是我还未意识到。
作者在父亲旧居前
父亲旧居院内
终于见到了父亲的旧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留个影,下次再来还不知何年何月。父亲的旧居也是陈家大院的一部分,属于明清式北方建筑院落。门额是一块匾,其上是一个砖瓦式的门楼。进门后是一个约四十多平方米的清洁院子,有一株当年栽种的石榴树,枝叶茂盛。进院后左侧是一厢房,估计当年是警卫员住的吧,迎面是一座二层小砖楼,这就是父亲的旧居了。进了旧居就是一间二十余平方米的大屋 。屋的北墙上挂着父亲1955年授衔时身着海军上将军服的标准像,像的左边挂的是父亲当年亲自指挥的战役图,右边挂的是父亲的简历介绍。在标准像下面放着一张四方桌,桌上摆放着他当年用过的老式座钟和茶具等用品,桌子两边是两把民国时的旧木椅,显得古香古色。靠西墙的南窗边是父亲曾睡过的木床和被褥(复制品),西北角靠墙处有一个两尺来宽的窄木梯通过天花板的小四方口通向二楼。屋内东墙边叠放着几个装衣物的旧木箱,屋内陈设十分简朴。据介绍屋内这些用具与摆设基本上是父亲当年用过的原装用品,保护的十分完好。看完出来让我们十分感慨、感动,不住的夸赞、感谢市、县和旧址纪念馆领导对这些革命文物十分重视,管理保护得如此完好。
作者与夫人坐在父亲用过的椅子上
作者在父亲旧居前接受县电视台采访
走出父亲旧居,在其门口,我接受了清丰县电视台的采访,谈参观旧居后的感想。这时,我前面说到的那种刚进旧居时内心潜意识的涌动,随着身历其境产生的感慨、感动,一下被采访引爆了。刚说了两句,不知咋的,泪水就像决堤一样直往外流淌,泪奔了!正应了那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真没想到马上就70岁的人了,居然在大庭广众下当着一些年轻人的面像小孩一样哭的这样伤心。这种情感,在那种情景下实在是想控制都控制不住的,已顾不上什么面子了,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吧。
向濮阳市党史办汪主任赠送画册
可能是睹物思人,看了旧居的实物,仿佛又见到了父亲久别的身影,他就在我的身边,被一种无限的思念所缠绕之故吧。以至于事后,每次给别人提起 此事我还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说不下去,采访被迫打断,隔了几分钟,心情平静了一下才继续讲了几句感受和感谢的话。
参观完旧址回到展览馆大厅,我向濮阳市党史办汪主任,清丰县党委宣传部岳部长赠送了父亲的画册和父亲生平的光盘。
向清丰县党委宣传部岳部长赠送画册
之后,旧址管理处又盛情邀请我给他们题字留念。本来我的毛笔字很烂,从来没在公众场合下写过,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实在有些诚惶诚恐,一是不知写什么?二是不知如何动笔,急的不知所措。但大家却一再劝慰鼓励我,启发我如何写,盛情难却,我只好硬着头皮拿起钢笔在笔记本上先打了个草稿,心里有了数,这才斗胆拿起毛笔,在宣纸上按我平时写钢笔字的字体划拉起来:“清风父亲战斗的地方永志不忘”因当时没有思想准备,只好临时凑了这句,事后感到这句还有些不尽人意,要是写成“清风父亲战斗的地方,单拐父亲的第二故乡”就把我的情感和对当地父老乡亲的感激之意表达全了。这也成了我这次濮阳之行无法弥补的憾事。
作者在题字
濮阳之行我最大的收获,如愿以偿的参观了父亲的旧居,深感到革命老区、老根据地人民仍然像战争年代那样对革命前辈的爱戴,当地领导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十分重视,对老一代有着浓浓深厚的感情,这些都让我们深深的感动和感谢!也让我们深受教育。
另一个收获,单拐村父亲的旧居居然是我二姐黎利的出生之处。在参观父亲旧居时,旧址纪念馆的赵书记和志愿者周杰告诉我这是我的一个姐姐的出生地,真是喜出望外!我惊奇地问“是吗?”
“你有个姐姐叫王相持吗?是不是她生在这里?”他们问我。
“是有一个呀!但她是1939年出生的,那时我父亲他们还不在这里呀?”
“那你还有姐姐吗?”
“有哇,有个二姐,她是1945年生的。”
“这就对了!”
左起纪念馆赵书记、作者和夫人在父亲旧居前
接着他们又告诉我,在我母亲怀孕要生二姐时,还发生了一件感人的小故事。本来,知道了此处是二姐的出生地就够让我新奇了,没想到她的出生还有故事,而父母健在时却没讲过, 全家人对此一无所知,他们当地却流传下来,津津乐道,不由得更引起我的好奇心,忙问:“什么故事?”
赵书记答曰:“这是一个由当地风俗‘净庄基’引发的故事。”
“什么‘净庄基’?几个字怎么写?是什么意思?”听得我一头雾水。
赵书记给我讲了这几个字怎么写,其意思是:“当地有个风俗,女人生孩子必须要在丈夫家里,要是在别人或亲戚家里过月子,就得放鞭炮、跑纸马,这个风俗当地就叫‘净庄基’,若不‘净庄基’,主人家就不得安宁了。”
“噢,原来如此,这下明白了,长了个知识。那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问道。
赵书记娓娓道来:“1945年6月2日,时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的你父亲,又添了一个女儿,你母亲把你二姐就生在现在这座旧居里。当时的房东叫陈淑贞。看到刚出生的二女儿,你父母高兴得不行。这下可把你父亲忙坏了,他又要忙于抗日工作,抽空还得照料你母亲。
一天上午,你父亲为你母亲买了红糖回来,进了家门却见房东陈淑贞神情忧郁的低着头走路,显得忐忑不安。这是咋回事?自你父亲来到单拐住进她家后,拉家常,讲打小日本鬼子的故事,亲亲热热,就像一家人,今天是怎么了?她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了?你父亲琢么着,把红糖放进屋里后,来到了陈淑贞的住室。
陈淑贞以为你父亲觉察到什么,很客气的又让坐,又倒水的说:‘王司令员,您领导人民打鬼子,干的是大事、是正事,俺的事是小事,俺啥也不计较,就让您的夫人安心坐月子吧!’
你父亲一听,觉得这话里有话,但又搞不清是啥事?很是着急,憋不住就问起来:‘大嫂,有话就直说嘛,说出来兴许我能帮你解解闷儿。’
陈淑贞支支吾吾的说:“王司令员,俺心里没啥,真的没啥......’
你父亲见问不出个所以然,就出去询问邻居,邻居大嫂便给他讲了当地有个‘净庄基’的风俗。你父亲听后恍然大悟,不敢怠慢,忙让警卫员去买鞭炮、纸马,要为房东净一净庄基。
可警卫员却不高兴的嘟囔起来:‘首长,这是封建迷信,咱也这样搞合适吗?’
你父亲严肃地说:‘小鬼,这是当地的风俗,我们虽是无神论者,但搞革命也要了解和尊重当地的风俗民情,与群众搞好关系,尊重他们,懂吗?’
警卫员听了点头说:‘懂了!首长。’高高兴兴地去买鞭炮、纸马了。
下午,你父亲专门请人净了庄基后,又包了饺子,晚上请房东来一起吃饭。陈淑贞感动的流下了眼泪,把积攒的十几个鸡蛋拿出来送给你母亲,对你父亲说:‘王司令员,您忙抗日的工作去吧,您的夫人和孩子由我来照料。’
就这样,她照料你母亲和你二姐一直过了满月”
听完赵书记讲的这个“净庄基”的故事,使我大为感慨,在那个艰苦年代,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是那样的生动,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才能做到,真是“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临走,赵书记一再叮咛:“让二姐来单拐看看她的出生地!”老区的人民就是热情,我回到北京后,赵书记在微信里还再三关心地问我:“告二姐了吗?”
放心吧赵书记,回京后我就转告了二姐。
古城开封
7日下午5时,离开濮阳市沿着高速路向开封进发。因夫人没去过开封,想去看一下,她朋友的哥哥老严在那里闲住,正好去找他引路。
开封是著名的古城,是北宋的都城,后被金国攻克,改名汴梁。我们大概晚7时左右到达开封,经过市里一段繁华的路段,只见街道宽阔,车辆如织,两边彩灯火树银花,让人仿佛进到了清明上河图中,有一种“瑞彩氤氲疑锦绣”,“万朵莲花夜放灯”,“汴京富丽天下无”的感觉,惶如隔世。
很快,通过GPS导航,找到在路口等我们的老严,他把我们引到他现借住的某单位干休所里一栋局级干部住的平房里住了下来。
老严夫妇二人十分热情的招待我们,不厌其烦陪我们吃饭,给我们做饭,让我们十分过意不去。因我们在北京与老严一别有五六年了,相见如故,大家十分高兴,顾不上一路疲劳,天南海北的聊到深夜近1点钟才睡去。第二天上午严夫人就陪我夫人去逛开封的名胜去了,我和领军与老严留在家里休息闲聊。 两位夫人去了开封有名的铁塔公园,我夫人对那里建于北宋1049年,已有近千年历史的铁塔颇感兴趣,反复的观看、拍照。
铁塔是1961年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享有“天下第一塔”的美名。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实际不是铁做的,只因其遍体通彻褐色琉璃转,混似铁柱,故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因该地原为开宝寺,所以又称“开宝寺塔”。
图为开封铁塔
该塔设计精巧,采用中国传统木式结构形式,塔砖装饰飞天麒麟,伎乐等数十种图案古香古色,砖与砖之间如同斧凿,有榫有槽,严缝密合,自建成至今九百多年,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天灾人祸,依然屹立。
开封热闹丰富的夜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最留恋的还是那里的灌汤包和水煎包,都说河南的面最好,由它做成的包子很香。包子个不大,馅和里面的汤都非常鲜嫩,老有吃不够的感觉,现在想起来还要流口水。
在开封住了两晚上,第三天即9日上午,离开开封继续南下前往4百多公里外的河南新县。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