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记

井冈感怀

字号+作者:王源冰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2-06-28 17:32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夜已深沉,沐着和熙的灯光,抚着火红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望着宁静的小区路灯透过枝叶洒下的斑驳光点,我似乎又看见了井冈山正在燎原的星星之火,似'...

    夜已深沉,沐着和熙的灯光,抚着火红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望着宁静的小区路灯透过枝叶洒下的斑驳光点,我似乎又看见了井冈山正在燎原的星星之火,似乎又回到了那让我热血沸腾,心灵撼动,灵魂净化,思想升华的难忘一周……

  十一月十六日上午十一时许,一辆白色客车驶出南昌机场,载着公司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现场考察学习小组的22名中层干部,顶着刺骨的寒风,一头扎进湘赣边界绵延起伏的罗霄山脉,向其腹地井冈山挺进,开始了我们的探寻之旅。六天中我们上课堂,进场馆,到现场,听介绍,看录相,观图片,满眼看到的,满耳听到的,满脑闪过的,都是八十年前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位位英雄的人物,一串串深深的思索。真可谓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万千感慨中,最强烈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育不能松。总的说来,当前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是好的,是有能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的。但正如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及决议所指出的一样,我们党及党的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小视的,若不加以纠正,其危害是巨大的,甚至会危及党执政的基础。为此,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等方面,就党的建设提出了纲领性意见。思想建党,是我党在井冈山时期就提出的建党原则,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是我党的一个光荣传统。0七年来,为加强干部教育,中央先后在井冈山、延安、上海浦东,建起了三所干部学院,从而使国家级的干部教育体系形成了“3+2+1”的模式,即上述三所新干部学院,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两所老校,以及大连一所新的国家经理学院,夯实了干部教育的硬件基础。中组部决定用三年时间对全国处以上领导干部在三所学院轮训一遍,由此可见中央对干部教育的决心和力度。干部教育,尤其是非专业能力的理想信念、革命传统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是形式不能旧。近年来,一方面是干部教育的放松,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告诫的:“改革开放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另一方面又是对教育的方式及有效性研究的严重不足,使本来在量上就极为有限的教育,又在教育的质上大大地打了折扣。受教育者不是不愿接受教育,而是不愿接受沉闷无效的教育。教育形式的创新任重而道远。这次公司采取的现场考察、切身体验的方式,就是对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而且是经实践证明极为有效的一种创新。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在全景画馆、在博物馆、在实景演出现场,我们置身隆隆的炮声、冲天的火光中,体会着当年血与火的考验,全身每一个感官都受到强烈的冲击,心灵受到极大的振动。

  在小井,走进红军简陋的医院,跨上敌人曾架着机关枪向我来不及撤退的130多名红军重伤员猛烈扫射的那座小桥,俯瞰着曾被红军鲜血染红的那条小河,站在红军伤员在密集的机关枪声中成片倒下的那块稻田,我们心中升起的是对英雄的无限敬仰,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对逝者的无比怀念。在大井,抚摸着那堵布满弹孔的残墙,我们感受到了敌人的凶残、革命的不易;坐在主席读书石上,我们深切体会了主席的勤学善思、高瞻远瞩。在伍若兰同志的雕像前,我们感受到了她那“若要我低头,除非太阳西边出,赣江水倒流”的英雄气概,看到了她被敌人割下高悬在城楼却永不肯低下的共产党人的高贵头颅,也深深理解了朱德同志一辈子酷爱兰花,对他这位如兰般高洁的爱妻的一往情深……于是,当我们在烈士纪念大厅紧握拳头,庄严宣誓:“学习革命先烈,继承先辈遗志,发扬光荣传统,坚定理想信念,踏着红军足迹,高举伟大旗帜,认真刻苦学习,勤奋扎实工作,加强实践锻炼,勇于开拓创新,清正廉洁自律,自觉无私奉献,做合格的党员和干部,为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时,我们不禁热血涌动,心潮澎湃,并且深切地意识到,这是我们对着眼前的英烈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坚守!坚守每一句话,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样的教育刻骨铭心、永生不忘。这样的教育可以使领导干部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他们走正路,干正事,可以避免干部犯错给国家造成的损失,这样的钱花得值!这样的形式还需坚持、优化,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是信念不可动。1927年的中国大地,阴霾滚滚,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展开了血腥屠杀,在“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原则下,全国共有30多万军民遭到残杀,其中有2万多共产党员惨遭不幸,加上离党退党的,全国6万多党员,只剩下1万多人。秋收起义的5000多红军,打到三湾时只有1000余人,按照去留自便的原则,留下来经过整编,随同主席上了井冈山的就只有700多人。党和军队均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革命路在何方?一时间人们陷入了迷茫、彷徨,意志薄弱者纷纷脱离党,脱离革命。毛泽东同志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凭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发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呐喊,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疑问,并坚定地把中国革命领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道路。坚定了全党全军革命必胜的信念。

  正是这种信念,激励着共产党人,排除万难,从井冈,到瑞金,到延安,到西柏坡,直至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天安门城楼。正是这种信念,使我们敬爱的朱总司令,撇下旧军队旅长的高官,舍弃月薪一千块大洋(当时的一块大洋可够一个普通人过一个月的生活)的厚禄,和红军战士一起吃红米饭、喝南瓜汤,一起翻高山,走险道,挑粮食,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甚至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结婚仅一年的爱妻以及尚在母腹的孩子。正是这种信念,使三万多红军逃过敌人的围追堵截,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尽艰辛来到了延安。要知道长征开始时,全国红军有30万,除了牺牲的,外带走散的、离队的,到达延安的就只有十分之一,狂沙吹尽始见金,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了“九死一生”的含义,也才明白了,信念是可以如何支撑着一个人、一个党、一支军队,克服千难万险,最终走向胜利的彼岸。正是这种信念,使小井红军伤病员,在生死面前,毅然选择了死亡。正是这种信念,使莲花县委书记刘仁堪在被敌人割去舌头失语后,仍用脚蘸着嘴上喷涌而下的鲜血慷慨疾书:“革命胜利万岁!”。正是这种信念,使年仅十五岁的女儿童团员吴月娥,在执行任务被抓,被迫为敌人带路时,死死抱住敌军军官,纵身跳下悬崖。信念是灯塔,可为迷茫者指路;信念是力量,可使脆弱者坚强!正是有了为劳苦大众解放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有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才迎来了胜利的今天。而今,我们又担负起了新的使命,面临着新的考验,只有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四是红旗不可倒。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外都提出了“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疑问,但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等领袖的带领下,一路披荆斩棘,最终使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上空。六天的学习,我对以前用惯了的“抛头颅,洒热血”以及“五星红旗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等空乏、抽象的字眼,第一次感到了它的真实、具体,有了全新的理解,由衷的认同。是啊,我们的红旗,我们的政权来得实在是太不易了!1927年以前,井冈山的老百姓过着倍受欺凌的悲惨生活,做梦都希望有自己的田地,毛主席领导的政府率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农民第一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他们衷心感谢共产党,创造性地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井冈山斗争时期,在左倾思想影响下,曾出现两次大的失利,一些边区政府被摧毁,革命军民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权以死相拼,出现了为了护住一枚县的政权大印,五位英雄献出宝贵生命的感人故事。就在井冈山,就在小井那块长眠着130多位红军伤病员的稻田里,我第一次真正地体会到了,我们──党今天的领导干部们,肩上正扛着红军战士传过来的红旗,我们正执掌着当年军民拼死护住的大印,我似乎看见了红旗上正在滴落的烈士的鲜血,感受到了那枚大印上烈士的余温。是啊,面对着此情此景,我们感受到的是责任,是一种必须让红旗永远飘扬、大印永远流存的责任!今天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艰苦奋斗,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努力把我们的党建好,建成一个当年群众拼死维护的党,建成一个有能力执政的党。

  五是精神不能丢。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我党提出了一系列建党、建军、建政思想,同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井冈山精神。1993年4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指出:“井冈山精神有丰富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井冈山精神尤其要弘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第二,矢志不移、百折不挠的精神;第三,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2001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井冈山时,对井冈山精神进行了24字的概括,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成了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原点。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直至今天的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等,滋养了几代共产党人、几代中华儿女,引领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这一精神的形成是革命者用生命、鲜血换来的,必须倍加珍惜,永不丢弃。

|<< << < 1 2 > >> >>|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