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正操亲笔题词,向冀中父老问候。
抗日旌旗猎猎,燕赵大地抗日名将、英雄无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追访报道的那些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老游击队员、抗日英雄,唤起了人们心底的敬仰和温暖的记忆。此时,河北人民也更加想念抗日根据地的老将军们,我们从家乡到京城,从冀中到冀东一路深情寻访,谨将此文特别奉献给他们,以表达河北人民的敬意。
“人民永远是靠山———吕正操”。
7月26日晚,北戴河休养地,大海的涛声阵阵传来,显得更加静谧。吕正操这位鹤寿101岁的老将军,像每天一样,看了新闻,写好日记,但与往日不同的是,今天还实现了一个特殊的心愿:面对我们带去的冀中人民的问候,欣然提笔,一气呵成这诤诤挚言,并深情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之后,他郑重托付本报捎给冀中的父老乡亲。
“我是冀中人民的儿子”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昔日冀中根据地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格外想念第二故乡:“在冀中这块土地上,我和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严酷环境中,生死与共达十年之久。冀中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我们,没有冀中父老的英勇抗争和流血牺牲,别说抗战胜利,我们这些人也很难活到今天。”
“1937年,在小樵镇休整改编的时候我才19岁,当时吕司令的部队还在我们家的东厢房住过呢。”在晋县(今晋州市)小樵镇,87岁的董久平老人也是念念不忘老司令员,小樵镇是吕司令当年易帜的地方。7月7日记者在这里寻访时,董大爷非让记者给老司令员带去一袋自己家里种的小米。
几十年来,冀中平原上的父老乡亲一直感念着老司令员。因为他们一直没有忘记,当年“吕司令”名闻冀中,和人民休戚相关、生死与共;“吕司令”在冀中平原上威震敌胆的传奇故事至今传诵着。
董大爷记得,那年10月12日一大早,和多数小樵镇的村民们一样,他一出门就看见街道里到处都是拿着枪的军队。他说,起初村民们看见那么多当兵的封了城门,很恐慌。但是村民们很快又发现,这些当兵的和以前镇上来过的军队不一样,说是“吕司令”的队伍,抗日的。
董大爷说,那天早饭后,包括他在内的村民们被集中到了镇上的商会大院开会。开会时吕司令说自己是东北人,家乡被日本人侵占了,他带的这些部队都是抗日的。吕司令还讲,头一天晚上他们在梅花镇刚和日本鬼子干了一仗,打得日本鬼子落花流水。
吕正操1905年1月4日出生在辽宁海城,在日俄战争中,从小就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他说,自己本不叫吕正操,入学时,老师给起名“正言”,他自己改为“正操”,意思是操练好了打日本鬼子。1922年参加了东北军,一直在张学良身边或他部下任职,直到西安事变。1937年5月4日在国民党五十三军任团长的吕正操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七七事变”后,不愿再一次撤出抗日前线的吕正操继续在敌后坚持抗日。
董大爷回忆说,吕司令的到来,让小樵镇抗日救国的热情燃烧起来,筹款送粮,把部队接到家里支灶擀面条。也正是在那时候,他的爷爷将吕司令的士兵接到了家里住了三天。董大爷还很自豪地告诉记者,包括他自己在内,小樵镇当时有一批青年都在吕司令的感召下投身抗日。
就是在到了小樵镇第三天———1937年10月14日,吕正操率部宣布改编,从此脱离国民党五十三军,改称“人民自卫军”,在冀中平原上树起了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大旗。那一刻,小樵镇一片欢腾。
“那是一个秋夜,天空是那样清朗,月光是那样明亮,大家踏着皎洁的月光,走上抗日的征程。”68年了,吕老仍清楚地记得那个历史性时刻。
在此后和日寇殊死抗争中,吕正操担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率冀中军民,创造了无险可守的大平原上种种神奇的战术,在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中,铸就平原游击抗战史上的一段辉煌的传奇。地雷战、地道战,几乎成了中华儿女不屈与智慧的代名词。
直到1943年8月,吕正操奉命带冀中部分主力去晋绥。
“我离开冀中的村庄和青纱帐,真是恋恋不舍。”
一次次探亲回冀中
董大爷还告诉记者,1985年的时候,吕司令曾回过一次小樵镇,他还和吕司令握过手。虽然吕司令当时已近八旬,但看上去仍然非常精神。董大爷说,吕司令当年在小樵镇的时候,还是个三十多岁的英俊小伙。那时候他和战士们在小樵镇学校打球,很多村民都去围着看,英姿飒爽得很。
其实,几十年来,吕正操将军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冀中人民,早就想回冀中探望一同生活和战斗过的乡亲们。“我对冀中父老,一直念念不忘,至今听到冀中的乡音,还是感到格外亲切。”
42个春秋后的1985年6月他终于实现了夙愿。“冀中是我的第二故乡。此行不是一般的访问,也不是什么视察工作,而是探亲。”这次与夫人刘沙重返冀中探亲,共8天,走了12个县,看了11个村镇。
吕正操当年在这块热土上的抗日热情,得到冀中抗日民众的热烈响应,每个村庄都有很多人参加他率领的队伍。如今50岁以上的人都知道他。
在晋县、高阳、任丘青塔镇、安平黄城、羽林、蠡县辛兴、安国、霸县,所到之处,乡亲们都迎上街来,争先恐后地拉家常打招呼。
“老吕!”小樵67岁的刘计学亲切地招呼,他曾为吕司令开会打着灯笼找人。还有当年的自卫队员、妇救会员、熟识的街坊、送儿参军的乡亲,大家叙谈起吕司令当年骑在高阳缴获的大洋马上、穿着大马靴走在街上、打球时的情景,就像是说昨天的事情,那份亲切,是一种兄弟般的深情。
在藁城梅花镇,年逾七旬的赵爱香老人迎上前:“打你北上打鬼子走了,村里人总盼着你有一天回来看看。”1937年10月10日,吕正操就是在这里激战毙敌700多后,突围北上的。
1995、1997年、1999年,吕正操或专程或路过,又几次回冀中,白洋淀的千顷碧波、阜平的大山深处等地都留下他回家的身影。
那天,董大爷问记者:“吕司令现在恐怕已经有百岁了吧?”当记者告诉董大爷,吕正操将军今年已经101岁、身板可硬朗了,并且记者近日还要去看望他时,董大爷非常高兴,他赶忙让儿子弄了一袋自己家种的小米,非让记者带给老司令员。董大爷说,当年吕司令的部队在他家住的时候,战士们吃的就是他家种的小米。
不寻常的夏天
冀中最壮丽的风景,要属平原碑林。几乎冀中每个县都有陵园,有的县还不只一处。那铭刻着先烈英雄事迹的墓碑,记录了历史,昭示着后人。
吕正操回冀中时,每到一处,总是首先拜谒陵园。他对这里的人民,这里的河流、村庄、田野,甚至一草一木,都是深深怀念的。他更深深怀念牺牲的战友和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每次站在烈士墓前,默哀致敬,然后细细地默读碑文,专注而恭敬。
先烈的血不会白流,老将军希望人民今天幸福。他认定,人民,是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最可靠的保证。
“冀中大变样了!”老将军一行坐汽车奔驰在冀中大地上,总会想起当年骑大马时的情景。老将军每次回来都有新的感受。“只要冀中人民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发扬光大抗战精神和革命传统,就一定能够把蕴藏的潜力挖掘出来,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阻力,保证经济更加繁荣。”
吕老说,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鬼子,一是管铁路。建国后,吕正操历任铁道部副部长、部长,铁道兵政委等职,一直到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在“文革”中吕正操受了磨难,同“四人帮”顽强抗争。劫后复出,老而弥坚,还曾代表党和人民赴美看望张学良将军,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其实,后来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打网球。至今吕老还保留着一个头衔,中国网球协会主席。
吕老身边工作人员说,在东北跟着张学良先生时,吕老就打网球了,一直打到90岁,实在打不动了,就去发奖。即使在冀中抗日时,战况一缓,也要打上两局。
好体魄是战火中拼出来的。101岁的吕老,身板健朗,精神矍铄。工作人员介绍说,吕老的日常生活,依然简朴,但很有规律,他喜粗粮,爱吃生菜蘸酱,每天都要读《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电视看新闻,尤其重视高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当然,网球赛是必看的,每次还边看边评,兴致颇高。这段日子每天还读上一段《鬼子进村———1942年“五一”大“扫荡”纪实》。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了,这个不寻常的夏天,吕老就在北戴河休养地静候着,令人激动的庆祝日一天天地临近,他想着冀中,想着那里的父老。
“人民永远是靠山”,一字字苍劲而亲切,这深情的寄语,对冀中人民弥足珍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