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书画

大型油画《南泥湾》雪藏民间五十载 翰海春拍面世

字号+作者:杨春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1-06-08 15:17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当代油画雕塑作品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也陷入了全球性的深度调整,国内的各大拍卖公司将有哪些动作?特别是处于行业领军的几大拍'...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当代油画雕塑作品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也陷入了全球性的深度调整,国内的各大拍卖公司将有哪些动作?特别是处于行业领军的几大拍卖公司将在2009年的春季拍卖中推出哪些重量级拍品?这是读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日前,记者从北京翰海拍卖公司了解到,该公司2009年春拍油画专场将重点推出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靳之林创作的《南泥湾》。据介绍,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南泥湾》都绝对是一件博物馆级藏品,是至今仍可在市场中出现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现实主义大型主题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

  据推测,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南泥湾》都很有可能成为本季油画拍卖的最大亮点。

  王震提供素材

  油画《南泥湾》的作者靳之林1947—1951年就学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师从徐悲鸿、吴作人、冯法祀先生。国画师从齐白石、李可染、李苦禅先生。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留校任教。

  1959年,为筹备军史展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委托中央美术学院创作一批反映军队题材的作品,靳之林作为董希文先生的助手,负责将创作题材向中央美术学院董希文工作室的画家们落实,在公布和征求画家们的创作意向的时候,靳之林悄悄地为自己选了一题目:《南泥湾》。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晚年的靳之林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一个是他刚刚受当时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委托,创作完成了油画《毛主席在大生产运动中》,对这一题材相对熟悉。二是因为他的最高美学追求就是真实与质朴,靳之林在回忆时说:我要质朴真实得就像当年南泥湾开荒年代创作的作品一样,浑厚质朴的黄土高原气质,浑厚质朴的农民与战士的气质,浑厚质朴的艺术风格气质,三者的融合统一,是我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最高艺术理念。

  1959年,如愿以偿的靳之林便背着画板远赴陕北,开始革命历史画《南泥湾》的创作准备工作。深入生活,搜集素材,完成草图50余幅。

  1960年,经过一年的素材积累,靳之林完成了《南泥湾》的定稿,军博李凌云同志安排他到当年领导南泥湾开荒的359旅旅长王震将军家里审稿。

  王震刚一看到《南泥湾》的定稿,便一边指着画面上的战士开荒和武器及读报场景,一边说:“生产、战斗、学习,主题明确”。

  王震将军还提示靳之林,当时长征过来的工农红军大都是南方人,初到陕北不会开荒,每个连里请一位老农教战士开荒生产。这样,靳之林在最后定稿的时候,在画面的正中间,安排了一位陕北农民劳动模范吴满有的形象。

  王震还鼓励靳之林说:“现在什么都讲多快好省,油画,就是不能多快好省。慢慢画,不要着急,一定要画好它!”王震还深情地把他保存多年的用褪色的灰布包裹着的当年南泥湾开荒时战士写在桦树皮上的诗抄和潮湿发黄退了色的蓝墨水钢笔写的日记拿给靳之林看,并且向他详细地描述了当时南泥湾开荒激动人心的生活片段。

  1964年,经过四年的创作,靳之林终于完成了这幅油画《南泥湾》,并送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在该馆常年陈列。

  雪藏民间五十载

  就像很多艺术作品一样,油画《南泥湾》在那个年代里同样命运多舛。

  1967年,当年领导南泥湾大生产的120师师长贺龙元帅和359旅旅长王震将军被打倒,当时已经调到吉林的靳之林接到了时任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组组长何孔德的消息:《南泥湾》是幅优秀作品,现在贺龙王震都被打倒了,造反派正到处毁掉反映他们的作品,你还是赶紧把《南泥湾》取走吧。当天,靳之林便到军事博物馆将《南泥湾》取了回来。

  从此,《南泥湾》便从军博的藏品目录中消失了。

  《南泥湾》因此逃过了一劫:侯一民的《刘少奇与石传祥》、《刘少奇领导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和董希文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等作品纷纷被毁,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被迫进行了两次修改,等到恢复历史原貌的时候,董希文已经不在人世,只能由靳尚谊来完成了。这些都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永远的遗憾,惟独《南泥湾》尽管历经风险和颠沛流离,最终还是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包括作者为创作这幅作品而积累的50多幅草图,保持了作品的完整性。

  因为自己当时在吉林也是自身难保,靳之林先是把《南泥湾》放到了自己的外甥家。

  待靳之林在吉林的情况稍稍缓解了,《南泥湾》便辗转到了吉林。

  后来,靳之林主动要求到陕北落户,再后来,靳之林调到陕西美协,尽管他的境况时好时坏,但他一直带着这幅倾注了自己心血的《南泥湾》。

  直到1977年,靳之林把《南泥湾》送到"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参选,并顺利入围,《南泥湾》在"文革"结束后再次现身。

  当时整个艺术界创作风气依然保持着文革时期"高、大、全,红、光、亮"的特征,而《南泥湾》所代表的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与同时展览的陈逸飞作品《黄河颂》所代表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与其他文革风格的作品拉开了距离,引起强烈的反响。

  尽管后来曾经多次在各种出版物中出现,但这是《南泥湾》在"文革"结束后第一次走入公众视野。从那之后,除了中国美术馆举办的"20世纪中国美术大展"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靳之林油画展--生活的足迹",《南泥湾》再没在公开场合展览过。

  1985年,靳之林从延安调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博士生导师,《南泥湾》也随之回到北京。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