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书画

丹青荟萃铸画史 高风亮节载千秋——记邓拓捐赠古代绘画珍品

字号+作者:记者 张颖 来源:福建日报 2012-03-01 16:23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苏轼流传在世的另一画作《枯木怪石图》。 邓拓收藏的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局部)。   1月16日,“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苏轼流传在世的另一画作《枯木怪石图》。

邓拓收藏的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局部)。

 

  1月16日,“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是上世纪60年代邓拓捐赠的146件(套)古画入藏中国美术馆后的首次集体展示。1964年,邓拓将自己多年珍藏的、最喜爱的、极具研究价值的一批古代绘画珍品无偿捐献给国家,为此,他写下“心爱斯文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的诗句,聊以明志。

  2月26日,专程来福州参加纪念邓拓诞辰百年诗会的中国美术馆专家邓峰表示,展览的受欢迎程度可谓热烈。据不完全统计,开展以来的观众人数达数十万人次,原先计划50天的展期估计将延长到5月。“100多名志愿者积极参加,其中年纪最大的已经70多岁,他们每天都来为观众进行讲解。”

  邓峰表示,邓拓可谓是伟大的收藏家,何谓伟大,“不仅是对物本身的赞誉,也是对先生收藏的珍贵传统文化精髓的认同,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是将倾其所有辛苦得来的珍品无偿地捐给国家”。

  在展出的画作中,最受关注的便是苏轼的《潇湘竹石图卷》。据史料记载,苏轼传世珍品仅两幅,《枯木怪石图》已于抗战时期流入日本,《潇湘竹石图卷》为国内苏轼作品孤本。作为长卷式构图,它是学界公认的以竹石寄托文人精神的中国文人画典范之作。除了《潇湘竹石图卷》,特展还展出了明人沈周的《萱草秋葵图卷》、唐寅的《湖山一览图》、吕纪的《牡丹白鹇图》、仇英的《采芝图》,清人黄慎的《八月梅花图》、华嵒的《红白芍药图》等中国绘画瑰宝。

  邓峰介绍,邓拓的收藏是集历史性、文人性和专业性为一体的综合研究性收藏。

  首先从历史性看,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他非常注重传承关系,其收藏作品上迄两宋,下至晚清,构成了较为完整的风格谱系和历史序列,通过时间的纵向发展勾勒出中国传统书画发展历史的基本状貌。

  其次,他的收藏体现了浓郁的文人性。作为诗人和杂文家,邓拓的书画收藏处处体现出对文人绘画的注重。他的收藏始于苏轼,而苏轼正是“文人绘画”的开创者,《潇湘竹石图卷》作为开篇,“元四家”、“吴门群体”、“扬州画派”作为文人绘画发展序列的重要板块,其风格面貌在他的收藏体系中均得以完整展现。在这些大的风格板块的间隙中,我们还可窥见如明末清初的遗民画家、女性画家以及一些特立独行的画家如徐枋、周璕等。

  最后是专业性,“不是简单占有东西,邓拓对其藏品都进行了一番研究,挖掘其中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了相当高的鉴赏水平。”特别是凭借深厚的古代历史、文学修养以及书法功力,邓拓对于古代绘画的鉴赏往往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例如在《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题跋》一文的考证中,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对26家题跋仔细辨识,深入探讨。对于今天的后续研究,仍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又如在《谈谈周文矩的太真上马图》文中,他不仅对风格特点、笔墨语言甚至绢质材料进行了分析,还查找历代著录资料,研究方法颇为综合。

  邓峰表示,这批收藏品的文化价值和它们传承的文化力量早已超越画作本身不菲的身价。“在邓先生的身上,我看到了闽籍文人‘胸怀天下,心系文化’的情怀和精神,它值得我们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在中央美院鉴藏系教授冯鹏生眼中,邓拓的收藏“所集作品,均属上乘,编集有序”,使得一些珍贵文物免于毁灭。作为邓拓捐赠画作的修复工作组主要成员,冯教授还透露,早在50年前在拯救古代书画方面邓拓先生就身躬力行,关心书画装潢人才建设。他郑重地说道:“事实证明,在当时复杂的环境下,邓拓先生在搜集古代书画、保护古代文物方面,对民族和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赵朴初曾有题词说道:“观其所藏,知其所养。馀事之师,百年怀想。”在邓拓诞辰百年之际,我们为珍稀藏品之美而折服的同时,更对邓拓先生“拳拳之心献珍品,煌煌大观铸画史”的懿德高风赞叹不已。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