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9月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和边区参议会负责人林伯渠、谢觉哉等举行了一次宴会,革命老人和老儒硕学,济济一堂。席间,林伯渠倡议成立怀安诗社,并即席咏五律七律各一首,开唱了这个诗社活动的第一声。与会诸君随之唱和此起彼落。其中,朱婴的纪事诗有这样的句子:“主人笑谓今日好,群贤雅集意洋洋。在昔兰亭传盛事,此时延水后先望。山光水色相潋滟,物情人意费主张。”“怀安不为古人婢,愿为古人添新装。怀安不为今人笑,愿与今人共平章。”这就是现代诗史上有名的延水雅集。
怀安诗社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史上第一个古典诗词诗社,它是一个业余性的文艺社团,也没有什么章程、固定社员、入社手续和义务权利一类的规定。诗社的作者圈大约50来人,散于各方,其中的老一辈革命家和民主人士,如林伯渠、谢觉哉、徐特立、吴玉章、续范亭,乃至朱德、董必武等人,被尊称为“怀安诸老”,他们以诗言志,以诗抒怀。那时没有条件出诗刊,怀安诸老写诗,自备一册,将自己的新作抄上去,送与另一人,另一人添上自己的新作,送与第三人,如是辗转传递,互相唱和,名曰《怀安诗抄》(后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开辟“怀安诗选”专栏)。他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抒发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广阔胸怀和对革命的赤胆忠心,反映了革命战争和建设的历史,体现了他们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
诗社何以取名“怀安”,陕甘宁边区政府林伯渠曾做过解释:“边区建设民主政治,必须使老者能安,少者能怀。”期望延安革命者把边区建设成为一个老幼都有所养的熙熙和乐的幸福社会。至于怀安诗社在什么时候结束的,则很难有确定的日期,不过,根据诗社社长李木庵集存并计划编辑出版的《怀安诗选》的时间下限看,大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
叶剑英是怀安诗社的重要成员。1941年1月11日,在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在得知新四军在皖南被包围、袭击的消息后,致电中央书记处:董老来渝,剑英四年在外,仍以能回延安参加七大为好。毛泽东收到电报后批示:董去渝,叶回。根据中央指示,1月中旬,董必武离开西安经成都赴重庆,继续协助周恩来领导南方局和重庆办事处工作。2月2日,叶剑英返回延安。2月14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叶剑英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在繁忙紧张的军务之余,叶剑英积极支持和参与诗社的活动,并与怀安诸老有过诗词唱和。
1941年3月,被毛泽东誉为“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的续范亭将军来延安治病休养。叶剑英与续范亭神交已久,因而一见如故。9月,怀安诗社成立不久,叶剑英便写了《赠续范亭司令并呈怀安诸老(二首)》:其一,“孙陵碧血长青苔,阿斗昏庸事可哀。剩有残躯效李牧,雁门关外杀敌回。”其二,“投身革命将何事,老者安之少者怀。君独伤时异工部,小戎离黍托诙谐。”这两首诗热情歌颂了爱国将领续范亭的抗日英勇业绩,鞭挞了国民党政府卖国反共的罪恶行径,激励全国军民团结抗战。第一首诗从续范亭到中山陵剖腹明志起笔,抒写了他甘洒热血,献身自由的爱国壮举,接着,讽刺国民党蒋介石昏庸卖国就像阿斗一样,歌颂续范亭效法战国末期名将李牧,不顾身体伤残,奔赴抗日前线,转战雁门关内外,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第二首继续赞颂续范亭并兼及怀安诗社诸老的革命理想和高尚情操,最后用唐代诗人杜甫的感伤诗与续范亭的革命诗歌相比,指出续范亭诗作没有杜甫那样的悲观感伤,而是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抒发出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而以往被忽略的第五六句尤其值得一提,这是引用《论语?公冶长》中的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怀安”一词即出于此。意思是老者得安,少者得怀,也就是说,革命成功之后,人民不论老少都能获得翻身解放,过着安居乐业的和谐幸福生活。这是革命的目的,也是对未来的憧憬;既交代了“怀安诗社”的命名起源,又歌颂了续范亭和怀安诸老的革命理想和情操.并尽情地抒发胸臆,可谓一语多用,构思精巧。
叶剑英的这两首诗很快在怀安诗社尤其是怀安诸老中传开了。9月28日,远在重庆的董必武读到叶剑英的诗并获悉延安诗坛的喜讯后,十分高兴地写下了《闻延安成立“怀安诗社”,赋四绝兼呈吴徐谢林诸老、朱总司令、叶参谋长》:其一,“韵事曾传九老图,东都无警亦无忧。而今四海皆烽火,酬唱怀安古意浮。”其二,“黄河西岸北山陬,抗日民权最自由。地僻更加封锁紧,不教佳话出延州。”其三,“季子徐君气谊投,希深处仲亦风流。指挥能事朱司令,慷慨悲歌叶剑侯。”其四,“巴蜀漂泊又经秋,搜索枯肠试打油。鼓吹休明吾岂敢,讴歌御侮赋同仇。”第二首中的季子、徐君、希深、处仲分别为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
1942年春天,毛泽东先后在延安做《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报告,拉开了全党整风的序幕。这个春天也是叶剑英从重庆返回延安的第二个春天,他怀念在重庆的战友,怀念董必武,并期望能在整风中向董老学习,于是写下了《怀董老》:“飘然时危不老翁,卅年坚持旌旗红。笃胜力行依真理,不移不屈不苟同。日常生活称老好,原则从未许通融。春风骀荡怀人远,安得归来共整风。”7月2日,董必武作《口占和叶参谋长韵》:“失马忘忧似塞翁,喜见东方日吐红。咬得菜根无别异,看将桃叶与君同(君居近桃林,重庆红岩亦有桃千株也――原诗注)。四年生产食先足,一瞥延安乐已融。归计不成歪莫整,披襟权受大王风。”董老想得很仔细,想到延安桃林和重庆的桃林,想到延安大生产运动之后丰衣足食的安乐景象,想到战友参加整风学习境界的提高,体现了一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诚和信任。
1943年3月,蒋介石出版了由陶希圣执笔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伪造中国历史,歌颂封建主义,鼓吹法西斯主义和自由主义,污蔑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还暗示两年内消灭中共。中共对这本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在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系列批判文章,揭露蒋介石集团的阴谋,说明中共及其领导的部队已经成为抗战的中坚,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反对内战,反对分裂。
8月16日,该报登载续范亭读《中国之命运》的《感言》,批判蒋介石,赞扬共产党,其中有一段还谈到叶剑英:“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曾向重庆来的联络参谋说过:‘请告重庆当局,古人说有奶便是娘;今日无奶也是娘,不给吃,不给穿,不给枪弹,也是要服从抗战到底的。’这还不够便宜么?为什么还要一定把人置之死地?实在告诉你们吧,现在大奸卖国的秦桧虽有,再不会有多少愚念误国的岳武穆了!”
续范亭还挥笔写下了一首题为《赠叶剑英将军》的诗:“十八集团参谋长,有谋有勇且知方。我与将军交未久,青年食堂共一觞。酒味虽薄情谊重,满座宾客尽贤良。慷慨痛陈天下计,兄弟誓死不阋墙。最后一句酸辛话,今日无奶也是娘。”这首诗不仅在怀安诗社一传十十传百地流传开来,还迅速传遍延安,一时成为抗战诗坛佳话。
抗战胜利后,中国向何方去的问题摆到了国人面前。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争取国内和平而竭尽全力。而蒋介石集团玩弄和平阴谋,暗地里调兵遣将,企图一举消灭解放区。1947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鉴于国民党军队集中兵力进攻山东和陕北的严重局面,决定将党中央机关一分为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前委即党中央的精干机关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和一部分中央委员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各项工作;以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为副书记的中央后方委员会开赴陕西西北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尽管叶剑英肩负重任,日理万机,工作异常繁忙,他还是时不时抽空到后甘泉村去看望怀安诗社诸老如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李木庵和李六如、张曙时等人,关心诸老的生活起居、交换时局看法、探讨土改政策、谈文论诗,等等。
1947年11月25日,谢觉哉“听参座讲土地会议”后,有感而做诗两首:“普遍之理必平易,艰巨之事重分明。燎天火要村村点,出阵兵需个个精。应知彻底非穿底,准备围城到进城。同样战争分两部,小蒋大蒋一时平。”“反右始来反左终,都缘思想未能通。干群腰要两头撑,成富案经三榜公。检讨立场曾否稳,安排战术讵从同。中坚更有贫农会,主体还须党内纯。”12月21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听剑英同志讲土地会议,北伐时的统一战线很好的,把北洋军阀孤立了。由于‘左’的错误政策,却把自己孤立了。苏区里赤白对立,买不到东西,像海中孤岛,白区里剩下些光棍党员,最后连根都拔掉。现在我们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援,蒋介石集团则日形孤立。但是我们并不是没自己被孤立的可能。只有正确的执行联合中农,联合中小资产阶级的政策,才可避免。”
1947夏秋间,叶剑英离中央后委驻地山西三交双塔村到河北建屏西柏坡恶石沟参加全国土地会议。在返回时途经山西五台县,抽暇参观了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当叶剑英看到寺内许多文物古迹遭到破坏时,心情十分沉重。陪同的人员告诉他:群众说五台山的和尚是大地主,和尚下山收租还带兵和枪。土改中,群众斗争了和尚,把寺院的许多东西当成大地主的浮财分了。叶剑英听了这话,沉思了许久。下山后,他对县委的负责人说:“你们领导群众反对地主阶级,包括反对封建迷信,这都是对的。但是,反对封建剥削制度,破除封建迷信,同破坏历史文物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五台山寺庙,是劳动人民修建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风格。庙中的东西,大多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破坏了十分可惜。你们应采取措施,保护这些文物。”县委的负责人听了叶剑英的话很受教育,并很快采取了一些保护文物的措施。在游览五台山藏经楼时,叶剑英曾拾得被毁弃的三张佛画像,十分爱惜地加以珍藏。离开五台山时,他骑在马上一边吟唱刘禹锡的《乌衣巷》和刚刚写就的绝句,一边感叹地说:“可惜呀,可惜呀!这是封建剥削的象征,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啊,今后还要为人民服务的,这样破坏真可惜。”到了1951年秋,叶剑英将上述拾得的三张佛像画片请专家补缀起来,并作补记:“1947秋,予参加阜平西柏坡全国土地改革会议,归时游五台山,时已经土地改革,作三绝以纪之。这三张画像,即在藏经楼上的破片也。1951年镶补于广州,1952年1月21日补志。”
叶剑英曾作《过五台山》三绝:其一,“千年古刹千年债,万个金身万姓粮。打破禅关惊破梦,未妨仇恨是轻狂。”其二,“荒凉殿宇有啼鸦,稀世藏经灰化也。昔日庄严金佛像,而今流落万人家。”其三,“南台山上白云低,人在云中路径迷。可有神工能扫雾,容吾放眼到平西。”
第一首诗中,前两句揭露了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利用五台山残酷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指明寺庙内供奉数以万计金光粉身的神仙菩萨塑像,养着许许多多的僧人。山上的庞大开支和消耗,都是由山下老百姓献出大批钱粮来担负的。后两句形象地描绘出劳动人民翻身做主,扬眉吐气的另一番景象:佛家打坐静身的禅堂被砸烂了,封建地主的酣梦被惊破了,罪恶的世界被颠倒过来了,表现了诗人热烈支持土改群众运动的坚定立场。第二首诗反映经过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后五台山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金碧辉煌、香火不断的庙堂殿宇,如今变得满目荒凉冷落,再也听不到求神拜佛、敲打木鱼的喧闹声音,只有几只乌鸦在那里发出凄苦的哀啼。一些稀世少有的佛教经典,已付诸火炬化成灰烬了。往昔那金光闪闪的偶像,如今已打翻在地,流落到千家万户的平民手中。与此同时,诗人对在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中宗教文物遭到破坏感到隐忧。
叶剑英是作为高级军事领导人来参加这次全国土地会议的,其思绪很快从五台山转向前方战事,于是第三首诗转向对各解放战场尤其是华北战场的胜利憧憬。诗人以白云之低衬托南台之高险,指出置身于飘忽缭绕的云海中,就极可能迷失路径和方向。诗人想像借助神仙的功力将障眼的层层云雾一扫而光,放眼华北战场,看到北平的解放,该是多么欣喜若狂啊!
叶剑英的《游五台山》三绝,一经传开,当即在党的高层和文化人之中引起轰动,怀安诗社诸老的和作络绎不绝。例如,朱德的《和叶剑英同志<过五台山>诗》:其一,“广大神通难赖债,强舍金身偿旧粮。食尽农民千载粟,清还一点不为狂。”其二,“禅宫寥落乱飞鸦,扫地出门罪佛也。修道院成休养院,荣军个个好为家。”其三“五台高耸白云飞,天朗气清路不迷。世人觉醒何须佛,来自西天去自西。”又如,董必武的《和剑英同志<过五台山>三绝句》:其一,“历万劫魔犹有债,食千年粟要还粮。前人造业后人报,如是我闻佛亦狂。”其二,“无神无佛好栖鸦,绀宇琳宫是幻也。贝叶忽飞金像散,文殊何处再为家。”其三,“秋雨秋风一叶飞,白云深处五台迷。抚今感昔多豪宕,好句传来我欲西。”谢觉哉也有和诗。他在1947年11月25日的日记中记载叶剑英参加土地会议和游五台山归来后前来看望他以及他作和诗的细节:“枕上和参座游五台山诗(第二三首记不全,原韵未照次也):无计重参喜欢佛,无人再送道场粮。荒唐故事荒唐像,当日文殊亦病狂(参坐示以在五台山得的喜欢佛,喜佛铜像,男是牛头,传什么时候人被杀绝,一女伏牛腹下得脱,此牛是文殊化身,旋复化为人,和女性交得传种)。饱餐狗肉卷袈裟,血染尸横跨戒刀。坼去亭子推倒佛,耐庵文字古今豪(五台山寺,土改中多被破坏)。天下名山僧占多,剩经残碣足磨挲(见示残经数纸,黑纸金泥调白书的)。重来真是清凉地,避暑疗疴劳动歌。”
参加革命将何事?老者安之少者怀!如今,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安康而奋斗了一辈子的革命老人一个一个地离开了人世。1979年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汇集的怀安诗社老人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续范亭、李木庵、熊瑾玎、钱来苏的诗集,叶剑英欣然为之题写了封面书名《十老诗选》。到如今叶剑英也去世20余年了。叶剑英与怀安诗社诸老的交往一直成为文坛佳话,人们不仅能从他们的唱和交往中欣赏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感受到他们坚强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情怀。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