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1月2日,以毛泽东为团长、宋庆龄为副团长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典,同时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同时,还组成多个不同性质的代表团,其中有以彭德怀为团长,叶剑英为副团长的军事代表团。彭德怀作为中国党政代表团成员随同毛泽东一起抵达莫斯科,而叶剑英則率领粟裕、谭政等团员和翻译随员,于5日启程,6日抵达莫斯科,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活动和其他一系列访问活动。12月3日,彭德怀、叶剑英一行由伯力乘飞机回到北京。
这是一次动人的外交诗歌之旅。
飞机上的诗兴
在叶剑英一行从北京飞往莫斯科途中,因天气原因在伊尔库次克停留时,同机的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成员的钱俊瑞、田汉很有诗兴。首先是钱俊瑞填词《忆王孙》:
晴空万里飞将来,四十周年齐畅怀,汹涌城边雪花开。恨天爷,底事元情恁安排。
曾于1949年和钱俊瑞去布拉格参加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并归途经西伯利亚的田汉,接着作《忆王孙·伊城候机和钱俊瑞》:
名城结伴又重来,万里风雷惬壮怀,莫京今夜百花开。愿未乖,党人常把万难排。
上了飞机后,叶剑英看到他们唱和之作,也即兴和作《忆王孙·赴莫斯科途中》:
喷气排云庆祝来,列宁如在慰胸怀,斗争又向月球开。不须猜,西方世界苦安排。
莫斯科和列宁格勒
叶剑英一行到达莫斯科后,参加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和参观访问。11月7日,参加莫斯科红场上举行的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的观礼。11月16日下午,代表团全体团员到苏联国防部拜会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晚间,马帅设宴招待中国军事友好访苏代表团。重来世界红都,叶帅抚今思昔,愈加怀念十月革命和革命领袖,于是作短诗《在莫斯科》以表达此情此景:
四十年前旧版图,山河人物占先区。仙乡欲到沿河路,指出十月革命途。
晚宴后,彭德怀、叶剑英率代表团乘火车到十月革命发祥地列宁格勒访问。
在列宁格勒期间,有两件事即出席冬宫宴会和参观海军学院值得一提。
根据东道主的安排,代表团参观了被誉为苏联海军将帅的摇篮的苏联海军最高学府克雷洛夫海军学院。参观访问那天,头上是湛蓝的天空,温暖的阳光普照着皑皑白雪覆盖的大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该院出面迎接代表团的是该院院长安德烈耶夫海军上将,以及全院的教职员工和将校级高级班学员。那天,他们像过盛大节日一样,都穿着笔挺的海军礼服,挂上了海军将校军所特有的精美佩剑,整齐列队,夹道欢迎。这座海军学院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尼古拉耶夫岛上,校园内到处是苍松翠柏,百花争奇斗妍。一进入校园,便驶上一条打扫得格外整洁、没有一点积雪的宽阔大道。大道的尽头就是学院的主楼。它是一座独具俄罗斯古典风格的建筑。
代表团在该院院长安德列耶夫海军上将的陪同下,走过欢迎的人群,步入布置得充满节日气氛的会议大厅。宾主落座后,安德列耶夫海军上将透过明亮的楼窗,遥指施密特中尉桥(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下令恢复沙皇时代的名称“尼古拉耶夫大桥”),向叶帅等人介绍说:“记得十月革命前夜,被我们地下司令部控制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根据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驶向这座尼古拉耶夫大桥,并从那里炮击冬宫,开创了新纪元,永远载入光荣史册。后来,为了纪念该舰起义时牺牲的施密特中尉,经列宁同志批准,将这座大桥改名为施密特中尉桥……”然后院长向代表团简短地介绍了建院史。
接着,院长陪同去参观教学楼、各种实验室,拥有数十万册书刊杂志的大型图书馆,院史陈列室,俄国海军史和苏联海军史的陈列室。这是对学员进行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叶帅对待参观访问都特别认真,一丝不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有的放矢地了解苏联建院的具体经验,同时,更感兴趣的是从他们初期走过的弯路中吸取有益的教训。院长还介绍该院为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培训学员的情况,并着重提到中国海军学员时,强调指出:“中国学员纪律严明,学习钻研刻苦,成绩优秀,受到教员的普遍好评……”叶帅插话说:“应该感谢贵院教职员工,为我们海军建设培训了骨干,使我们很快地创建了海军院校体系。”叶帅有惊人的记忆力,对中国海军情况了如指掌,不仅使苏联朋友感到震惊,连代表团成员海军司令萧劲光也十分敬佩。
叶帅对身边的萧劲光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第一批就是海军副政委刘道生带队,一行9人;第二批,就以刘华清为首的10人进入贵院本科班学习;1955年两批人来这里进入特别速成班,总之,从1954年到1957年,我们共派六批指挥干部来贵院学习,这些人都成为人民海军高级指挥岗位上的中坚力量,比如方强同志就是从这里速成班毕业,回国组建中国海军学院,成为第一任院长的……”
叶帅握着院长的手,真诚地说:“让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不会这样迅速地建立起海军!”院长也紧紧地握住叶帅的手,并表示:“我们是相互帮助的,中国海军派来的高级指挥学员,个个都是模范和表率,他们纪律严明,刻苦学习,艰苦朴素,严格要求自己,帮助我院树立了良好的学风,给我院教职员工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参观结束后,叶帅代表我军事友好代表团向该院院长赠送纪念品: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奔马图》,由荣宝斋水印复制并精心裱糊。制作之精美,足以乱真。
访问列宁格勒,叶帅感慨万千地写下了《在列宁格勒》(二首):
游学苏联万里行,霄征前到列宁城。友人好客殷切甚,深夜清晨远送迎。
十月革命一声炮,炮声响自列宁城。低回留之不能去,参拜先师故宅情。
叶帅在1928年底游学苏联,曾到过列宁城,时过30年,在中国革命胜利后的今天又去重访这座名城,参拜导师故居,回忆往事,百感交集,不忍离去。
明斯克会“铁帅”
代表团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列宁格勒,到达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访问。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铁木辛克元帅热情地接待了代表团。铁帅是苏联国内战争中的传奇英雄。铁木辛克担任苏军总参谋长,战后,他到白俄罗斯明斯克任职时,这里到处是瓦砾,一片废墟。战时这座城里进行过残酷的战斗,死伤惨重,法西斯德国撤退前还惨无人道地炸毀了整个城市。铁帅向叶帅和代表团介绍战时明斯克遭受的破坏时,拿出当时现场拍下的照片,展示了惨不忍睹的场面和城市仅留的断墙残壁。战后,人民重返家园,不到十年的光景;又重建起一座崭新的花园般的城市。
叶帅听过铁帅介绍,看过照片再和眼前目睹的现实对比,感触万千,随即欣然命笔,写下了七言绝句《在明斯克》(之一):
无存片瓦明斯克,十度春风庆再生,取得睦邻边警少,繁荣到处踏歌声。
叶帅热烈赞扬白俄罗斯人民重建家园的热情和创造性的劳动,同时也歌颂了铁帅领导有方,使白俄罗斯部队镇守南部边陲,并与波兰人民友好相处,成为睦邻友好之邦。铁帅听罢非常高兴,说叶帅是文武双全的儒将。当晚两位元帅促膝谈心到夜半三更。交谈中提起朱可夫元帅最近被罢官一事,铁帅感叹地说:“很可惜啊,朱可夫是位帅才,战时他在我们骑兵军里是个出色的团长,我很了解他。后来打过许多漂亮仗,建立了不少功勋……”话题转过来,他向叶帅表示:“我非常尊敬你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各位著名将领,你们都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能团结一致,具有优秀的军政素质。你们解放军真称得上保卫中国人民的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
在明斯克访问期间,铁帅为表达对叶帅的情谊,把自己专用的“吉斯-110”高档轿车让出来,供叶帅使用,他却以坐骑代车。叶帅感到很为难,推辞不肯接受。铁帅执意不让,叶帅只好客从主便,他告诉叶帅,他爱马,虽已进城多年,仍保持着骑兵的老传统。
本来代表团访问日程表上没有安排访问军官家庭,是铁帅建议到下层看看的,叶帅欣然同意。在铁帅亲自陪同下,步行到家属区走访了几户军官家庭。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接待,军官子女都称铁木辛克为“老爷爷”,并争先恐后上前与“老爷爷”握手。铁木辛克幽默地对叶帅说:“你看,我多幸福,有这么多的孙男孙女,是的,我爱他们,我也爱这块土地。白俄罗斯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一草一木也都认识我这个铁木辛克。”说完他哈哈大笑起来。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腾,他谈笑风生,和人民乳水相融。
叶帅看到此情此景又提笔写了《在明斯克》(之二),赞颂这位令人尊重的老元帅:
铁木辛克旧知名,矍铄还疑髀肉生,健步健谈还健饭,尚堪为战夺金城。
基辅赠诗“崔帅”
11月19日,代表团前往基辅访问。当代表团搭乘的“图-104”客机在基辅机场徐徐降落时,叶帅透过舷窗焦急地向外张望,因为他急于见到分別16年的老朋友!飞机在候机楼前停稳。叶帅走出机舱,一眼望到一位身着苏联元帅服、胸前佩满勋章的人,手持一束鲜花健步向舷梯走来。此时叶帅一面兴奋地自言自语说“就是他”,一面精神抖擞地快步走下舷梯,与献花的苏联元帅热情地拥抱在一起。这位苏联元帅就是此次出面接待代表团的乌克兰军区司令员崔可夫。当晚,代表团在“军官之家”出席了乌克兰军区司令员崔可夫元帅举行的宴会。在宴会上,叶帅与崔帅款叙往事,出口成诗《第聂河畔会故友》:
别梦依稀十六年,拨云破雾见青天。第聂河畔会故友,纵论古今无尽言。《在基辅》(之一)
斯大林城崔可夫,孤军背水不愁孤。漫谈重庆当年事,省悟艰难统战殊。
“别梦依稀十六年”,叶帅与崔帅16年前在重庆分别后,世界时局发生了巨大变化。1939年夏至1941年春,叶帅在重庆南方局协助周恩来领导统战工作,那时崔可夫也在重庆担任苏联驻华大使馆武官处武官,两人经常来往,并结下深厚的友谊。如今16年过去了,仿佛一场大梦。“拨云破雾见青天”,一个“雾”字寓意深刻。叶帅特意交代译员孙维韬一定要把那个“雾”字翻好,说:“这可是一语三关哪!”这“雾”字一是说明叶帅和崔可夫元帅是在雾都重庆相识,以“雾”来寓意地点,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东方巨人从此站立起来,“雾”的第二层意思就是象征中国人民的胜利,反映中国的政治气候是“破雾见晴天”,第三层意思是说明国际政治气候的,这次各国共产党在莫斯科聚会,解决了由于反对斯大林个人迷信,给国际共运带来的冲击和混乱,大家统一了思想,国际共运呈现出一派祥和明朗的气氛。崔帅听罢,表示非常钦佩叶帅的才华,并称赞汉语表现力强,简直是妙趣横生。
崔帅可谓是中国通了,1926年,他作为外交信使首次来中国,走遍了几乎整个华北和华南,学会了一口相当流利的汉语。他第二次来中国是在1927年。当时他在国民革命军叶挺部队中担任军事顾问,与当时任独立团团长的叶挺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后来,因蒋介石搞“四一二”大屠杀,叛变革命,援华顾问纷纷回国,崔可夫也同时撤离。1929年,崔可夫第三次来中国,作为苏联远东军司令部全权代表,到中国东北满洲里,同东北军张学良进行谈判。他第四次来中国,就是前面讲过的是1940年12月至1942年3月,任驻华武官和蒋介石的总军事顾问。就是在此时,崔可夫认识了叶帅,并与叶帅结下深厚的友谊。“第聂河畔会故友,纵论古今无尽言。”崔帅满含深情地对叶帅说:“那一阶段工作不容易,我们就是在那种艰苦复杂的条件下,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而建立起这永恒友谊的。”这就是“漫谈重庆当年事,省悟艰难统战殊”的本事。
参观了英雄纪念碑后,叶帅又作《在基辅》(之二),歌颂古都新貌,缅怀烈士:
聂伯河边访古都,康衢广厦展新模。更深拜谒英雄墓,篝火长明旦复晡。
崔帅仰慕叶帅的诗才,珍惜他们的友情。临别时,崔帅特地赠送叶帅一柄精制的佩剑和特制的马卡洛夫卡手枪作为纪念。在剑柄和枪柄上镶嵌着有崔可夫签名手迹的不锈钢板,上面刻着“赠给老朋友叶剑英元帅留念,崔可夫敬赠”。如今,这些珍贵的礼物依然完好地保存在革命军事博物馆内。
代表团回国途中经过伯力(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会口东岸)作短暂停留。叶帅作诗《在伯力》以怀念苏联友人加伦将军:
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
叶帅与加伦在中国革命策源地广州相识于30年前,两人在黄埔军官学校,东征北伐战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流血事件,加伦将军于1927年8月离开中国返回苏联,曾任苏联远东军区司令。1929年第三国际东方部组建远东工人游击队,营地设在离伯力18里远的红河。当时叶帅留学苏联,也到远东去练兵,受命担任布留赫尔营营长。远东军区司令加伦将军因熟知叶剑英的军事才能,一见到他,即留他在远东军区司令部工作。后经叶帅一再要求,加伦才同意他去红河,与刘伯承一起训练部队。1930年,叶帅从苏联返回中国后再未见过加伦将军。
12月3日,代表团回国。叶帅又作《由伯力返回北京》:
天空海阔驾机回,万里山河入酒杯。指点长城关竞海,思归人亦笑颜开。 (《传记文学》2008年第2期发表袁小伦的文章,讲述了叶剑英元帅诗词和外交的生动故事。本文摘编自该文,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