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灵川海洋山麓发现一块抗战初期的“诗刻”,石崖上有 4首旧体诗“绝句”,落款为“邑人郑丙荧”。诗歌慷慨激昂,楷书笔力遒劲,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诗文刻在著名的宋代陈邕《海阳山灵泽庙碑记》左下方,整块石刻长约 85厘米,宽 50厘米。“瘦金体”的寸楷行笔流畅,直行右书:
“是岁夏,中日战争已廿四月,余随副指挥官游击司令秦公廷柱麾下,军次此山。有感,遂成四绝:
十年戎马背乡关,素志未酬愧自还。
此日登临悲感慨,究将何以对名山?
壮气若山复若泉,长流贯海峻参天。
雄心数奋功无树,恨未歼仇作凯旋。
狼烟弥漫遍西东,锦绣山河血染红。
欲拯元元频拔剑,黄龙直捣乘长风!
洪涛汹浪淹山河,欲挽狂澜在殄倭。
几处沙场烽不息,男儿宜尽枕干戈。
民国二十八年七月邑人郑丙荧题并书”
经查访,“诗刻”作者郑丙荧是桂林民革市委委员、黄埔支部副主委郑发生的祖父。郑丙荧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步兵科,抗战爆发后跟随秦廷柱任游击副司令打日本鬼子。查《灵川县志》,秦廷柱在抗战时期曾任灵川县长,解放战争时帮助过桂北游击队,解放后任广西省政协委员。抗战时,秦曾率领县自卫队配合中共领导的游击队挫败日军对灵川的扫荡。而此“诗刻”,则反映出当年桂林抗日志士抵御日寇入侵,保卫家乡高昂的斗志和精神。据郑发生的父亲郑成林说,其父在解放战争后离开桂林,几十年来下落未明。希望有知情人能告知亲人的消息。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