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诗词

1944年初陈毅路过晋中留下的六首诗

字号+作者:王家进、武珍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1-08-18 18:59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陈毅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之美誉,他一生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在战争年代,陈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战斗诗篇。1944年初,他曾在山西境内赋诗六'...

    陈毅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之美誉,他一生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在战争年代,陈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战斗诗篇。1944年初,他曾在山西境内赋诗六首。其夫人张茜后来在评价这个时期的陈毅的诗作说:“1943年冬,陈毅同志由淮南地区西行赴延安,随着新经历的开始,他的诗词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些诗中,我们能够看到陈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他对抗战胜利的期望。

  1944年春节过后不久,毛泽东从延安给陈毅发来电报:“望动身来延,沿途请小平注意安全部署。”遵照毛泽东的指示,邓小平、滕代远等人特意为陈毅选配了骏马,并派出护送部队。此时,天降瑞雪,北风呼啸,陈毅一行冒着严寒,来到了榆社县曲里村。这里是八路军太行二分区司令部所在地,处于太行根据地的边缘。再往前走,即是碉堡林立、形势复杂的敌占区晋中平川。当时敌人在太行与晋绥两大根据地之间设置了五道封锁线,企图割断其联系。要通过敌占区,是十分困难的。

  在八路军太行二分区司令部,曾绍山司令员派人通知了同蒲支队副支队长王立岗,要他立刻来司令部汇报敌占区的情况。同蒲支队是1942年组建的一支交通队,专门负责护送路经太行的我党我军干部,仅在1943年就安全护送过彭德怀、刘伯承等高级干部300余人,多次受到党中央的嘉奖。

  王立岗跨进司令部,发现曾司令员与陶鲁笳副政委正在同一位年约40岁、身穿黑色皮袍、戴着墨镜的人谈话。曾司令员走过来告诉他,这位是新四军陈毅军长,现在要回延安,想了解一下沿途敌占区的情况。王立岗一听是大名鼎鼎的陈军长,心情不由得一阵紧张。这时陈毅走过来,严肃的脸上露出笑容,握住他的手,操着四川口音说:你坐下,咱们随便谈谈。

  见陈军长举止随和,平易近人,王立岗的紧张感立时消失了。陈毅与他谈了一个多小时,详细询问了敌占区人民的生活和敌人的活动规律,王立岗一一作了介绍。谈话中间,曾绍山插话说:“他们同蒲支队除政委是南方人外,其他几位领导都是当地人。”

  陈毅听了,连连点头说:“好,好,地方干部地方化嘛。人地两熟,又都是年轻人,正好开展工作。”当天,曾绍山即把护送陈毅的任务交给了同蒲支队,并叮嘱他们,要做好敌情侦察,多加谨慎。

  护送陈毅的行动方案很快制定出来了。决定由支队长杨毓贤和中队长雷立德率一个小分队去完成这项任务。2月上旬,陈毅一行在同蒲支队的护送下登程,策马行进。此时正值隆冬,寒风劲吹,天降瑞雪。太行山的千山万壑白雪皑皑,气象万千,更加衬托出巍巍太行山的壮美。当晚,陈毅一行由于中途受阻,被迫下榻于太行山一个偏僻的村庄里。夜深人静,大雪纷飞,强劲的北风吹动着窗纸。陈毅睡意全无,披衣独坐窗前,面对眼前“残灯不成红,雪打窗纸破”的情景,诗兴顿发,挥笔写下《由太行山西行阻雪》一诗,抒发其胸中豪迈情怀:

  我过太行山,瑞雪自天堕。

  高峰铸银鼎,深谷拥玉座。

  策马不能行,山村徒枯坐。

  冰雪何时融,征程从此错。

  夜深对暗壁,摇摇影自和。

  残灯不成红,雪打窗纸破。

  衾寒难入梦,险韵诗自课。

  浩歌赋太行,壮志不可夺。

  歌罢祝天晓,一鞭汾河过。

  次日,怀着早日回归延安的急切心情,陈毅一行匆匆启程。行至半路又降大雪,满山遍野银装素裹,群峰显得更加挺拔。因路面积雪,陈毅下马与大家一路步行。他与随行人员说,他生在南方,参加革命后,又在南方坚持斗争,除了诗中领略过北国风光外,很少看到这样的雪景,真是玉龙飞舞,江山多娇,太美了。

  行至黄昏,前面又有一座高山横卧。雪花还在飞舞,整个山头一片洁白。陈毅一边走,一边问杨毓贤:“这是什么地方?”杨毓贤答:“我们已到了水晶坡,平川快到了。”陈毅停了下来,站在坡前极目四望,一边欣赏着,一边自言自语道:“水晶坡,真是名副其实啊!”

  在水晶坡前,陈毅又作诗一首,题为《水晶坡又阻雪》,道出行路的艰辛和对延安的向往:

  雪涛冰柱鸟难过,水晶坡上蚁旋磨。下马敲冰图寸进,赤手攀援如刀割。行行行行觉衣重,朔风吹来裘又薄。进退艰难人马困,不复少年轻腰脚。攀登绝顶望天海,新月初挂远山角。征程日短延安近,喜见吕梁在天末。

  1944年2月8日,正值元宵节。陈毅一行来到太谷县胡家坪。虽处战争年代,但节日的气氛依然浓厚,在这节日的气氛中,陈毅胸中充满了激情,一首《元宵夜抵胡家坪》跃然纸上:

  敲冰踏雪麦坪前,半夜山村犹未眠。点点花灯当户照,齐占胜利在今年。

  次日拂晓,陈毅一行离开胡家坪,黄昏时来到敌人封锁严密的同蒲路东侧。离同蒲路尚有几百米,陈毅便下了马,与护送人员原地休息。过了一会儿,雷立德回来报告说,铁路上刚刚开过敌人的一辆铁甲车。

  过了同蒲路,已半夜了。陈毅等人踏着积雪来到祁县夏家堡村,杨毓贤带着陈毅来到一户农民家中。夏家堡处于敌占区,离敌人贾令镇据点仅有7里路,当地群众对敌人恨之入骨。许多群众都心甘情愿地为八路军办事,同蒲支队已经与群众建立了鱼水深情。

  又一个黎明来临了。虽然辛苦了半夜,可担负护送任务的队员们都早早起了床。陈毅也来到院里,一边散步,一边抬头仔细欣赏着房檐下的彩画,还不时地向队员们询问着祁县的风俗民情。上午9点多钟,村长派人来报告,说村公所里来了30多名伪军,要大家多加小心。情况有变,小院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陈毅显得异常镇定,他经过分析,认为敌人并没有发现我方的活动,他要大家在关键时刻沉住气,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暴露目标。

  果不出所料,这股敌人是来催款的,他们在村公所坐了一会儿就走了。村里又恢复了平静。派出去的侦察兵陆续回来报告,说附近的敌人均已在下午3点以前撤回据点了,杨毓贤简短地布置了任务,他把全体队员分为三组,一组在前探路,一组在后方担任警戒,另一组保护着陈毅居中。每组之间的距离保持数百米,全体人员上路了。大家按照预定计划,拂晓时,队伍登上交城山,在交城县五里铺找到前来接应的吕梁军区部队。

  在过晋中时,陈毅怀古喻今,写下《过汾河平原》。诗云:

  饮马汾河蜀客忙,悠悠河水诉兴亡。霸图哀歌三分晋,块土开基一统唐。屡论夷狄空形胜,豪夺人民腐稻粱。丘貉古今同一概,曳兵弃甲暗投降。

  临别时,陈毅要警卫员拿出20发手枪子弹交给杨毓贤,留作纪念。过吕梁山时,陈毅还写下了《过吕梁山》一诗,在诗中用“花信迟迟春有脚,夕阳满眼是桃红”的优美诗句道出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锦绣前程。

  1944年3月7日,陈毅在吕梁部队护送下到达延安。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