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国海军成立那天起,与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样,叶剑英元帅重视新中国海防事业,十分关心人民海军的建设。在其诸多诗作中,就有若干和人民海军相关联的诗篇,记录着人民海军成立、发展、建设中不少生动感人的故事。
《军区管海军》
母鸡孵鸭蛋,
母子亦相亲。
一日凌波去,
沧波无限情。
描写海军陆军的亲密关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叶剑英主政华南,非常重视海防工作和海岛建设工作。1950年5月22日,他在《给毛主席的综合报告》中谈到海口、海岸和海岛工作:广东海岸线有2500余公里,海岛工作问题是沿海各省所特有的,“必须把东沙、西沙、中沙各海岛控制起来。在科学发展到征服了天空和海洋的现在,一个小小的荒岛,都不能放弃的。”7月31日,他在广东省研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海岛便是我们和帝国主义斗争的关键问题,是国防的前哨。我们不能连门户也不管。”9月20日,他又在广东省首届民政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加强海岛”等工作:“要根据‘巩固城市、依靠农村、面向海洋’的方针,大力搞好海岛”等工作。
当时,各地海军多是在沿海军区的领导和关怀下组建起来的,人民海军的领导机关——军委海军司令部成立较晚,又与各地海军相距很远,所以就出现了军委海军司令部、各沿海军区与各地海军究竟是怎样的领导关系的问题。1951年10月,军委下达了《关于海军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规定:“各个战略地区的海军,对各大军区与对军委海军司令部就被确定为双重领导关系。各大军区主要为作战指挥关系,军委海司主要为建制领导关系。”《决定》并就各大军区与军委海司对各地海军的领导与管理工作范围,作了具体规定。这样一来,海军的集中统一领导得到了加强,各大军区的职责也明确了,各地海军也不会感到无所适从,大家都比较满意。
《决定》发布后不久,时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等职务的叶剑英特地为此写了《军区管海军》一诗:“母鸡孵鸭蛋,母子亦相亲。一日凌波去,沧波无限情。”人民海军从无到有,是从陆军中脱胎成长起来的。诗作把陆军比作“母鸡”,把海军比作“鸭蛋”,巧妙运用“母鸡孵鸭蛋”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陆军与海军的亲密关系,热情讴歌了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可喜成就。
《在巡洋舰上》
友谊深过太平洋,
巩固中苏沿海防。
纵有导弹射千里,
不如团结一心强。
强调团结友谊的重要
1957年12月1日,以彭德怀为团长、叶剑英为副团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前往海参崴访问前苏联远东最大的军港,并参观苏军四大舰队之一的太平洋舰队。
时任太平洋舰队司令的索卡洛夫海军上将在祝酒时,滔滔不绝地夸赞导弹的威力和作用,似乎今后的战争只需按一下电钮便可以决定胜负。
彭德怀听后觉得有点儿不对头,便同身旁的叶剑英私语了几句。只见叶剑英站起身来,举起酒杯,彬彬有礼地献上一首诗《在巡洋舰上》:“友谊深过太平洋,巩固中苏沿海防。纵有导弹射千里,不如团结一心强。”在这首诗中,叶剑英有意识地强调友谊和团结的重要,含蓄委婉,彬彬有礼。当翻译将大意译出后,太平洋舰队司令和其他在座的苏军将领异口同声地称赞,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场的太平洋舰队机关报《太平洋报》主编沙布洛夫上校恳切地提出请中方译出诗的全文,以便次日将该诗见报。当翻译孙维韬把译稿交给舰队司令索卡洛夫看时,他站起身来,有板有眼地朗读起来。索卡洛夫领会到该诗的深层寓意,兴高采烈地说:“瞧!‘太平洋’这个词一语双关,用得多巧妙啊!我们是太平洋舰队,友谊又深过太平洋……”
《巡视海洋岛大长山列岛防务》
魏武挥鞭看沧海,
岂知东海有长城。
汪洋灭敌空潜快,
岛岸坚防民与兵。
赞颂海上“长城”雄伟气魄
1965年8月24日,叶剑英视察海洋岛和大长山岛的防务。
上午8点多钟,叶剑英登上快艇,来到驾驶台上。首长落座,一声哨音过后,马达启动,艇艏激起了白色浪花。叶剑英迎着海风,凝目远眺。不一会儿,他用手指着远处的3座岛屿,向为其操舰的大队长姚保江询问:“这是什么地方?”“是三山岛。”姚保江马上做了回答。接着,其他首长向叶剑英详细地介绍了岛屿的情况。叶剑英听后深有感触地说:“它构成了大连港的屏障啊!”
快艇很快在大长山岛靠岸了。叶剑英进哨所视察,上哨位瞭望,到舰艇舱室询问,进伙房看饭菜,走访民兵班,还对岛岸的战备防御设施作了许多重要的指示。返航后,姚保江走到叶剑英跟前说:“请首长题词!”叶剑英高兴地接过笔,俯身在海图桌上挥笔写下了《巡视海洋岛大长山列岛防务》:“魏武挥鞭看沧海,岂知东海有长城。汪洋灭敌空潜快,岛岸坚防民与兵。”
叶剑英视察海防,被眼前的景象所触动,想起了1700多年前那位颇具文韬武略的魏武帝曹操,想象他当年北征乌桓、东临碣石抒写“观沧海”的豪情,想象他看到今天的人民海军的海上“长城”,又会涌动怎样的诗情,写出怎样的诗作呢?诗人为古人遗憾,为今人自豪。“空潜快”是当时中国海军的发展战略,即依托岸基的雷达观测站来获取目标,然后由海军航空兵对海上实施空中掩护,由快艇兵力出击,一般是护卫艇、鱼雷艇、导弹艇协同作战,对敌方的大型目标实施突击作战。与此同时,潜艇在近海防御的远方形成一道更远的屏障,对较远海域来犯之敌形成威慑。“空潜快”战略形成人民海军一定距离的综合作战半径,即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足以抵御强敌的海上入侵,这对年轻的共和国筑起海上“长城”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说,这首诗高度概括了人民海军和民兵联防,海上和海岛、海岸多重防线的人民战争的雄伟景象。
《游海》
横槊临江喜赋诗,
曹瞒当日耀雄姿。
看今导弹核潜艇,
征服五洋任所之。
歌咏战无不胜的豪情气概
1979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叶剑英来到黄海之滨,连续数日视察检阅海军部队。
9月4日上午,叶剑英又一次乘坐海军北海舰队猎潜艇出海。返航途中,艇政委徐武增将水兵们用红纸书写、红缎带包扎的诗篇呈给叶剑英,以此表达全艇官兵对首长的尊敬和爱戴。叶剑英高兴地接了过来,一面翻看着水兵们的诗作,一面听着徐政委那洪亮而激昂的朗诵。朗诵完毕,叶剑英带头长时间鼓掌,称赞说:“你们是海军诗人!”
徐武增把一张写着“请叶副主席为我们赋诗”的字条递到叶剑英手里,叶剑英看了看笑着说:“我可没有那个天才啊!”风趣的话语,使大家开怀大笑。最后,他点头应允了为指战员赋诗的请求。第二天,叶剑英欣然写就七绝《游海》:“横槊临江喜赋诗,曹瞒当日耀雄姿。看今导弹核潜艇,征服五洋任所之。”
《游海》的前两句就把读者带入这样一个境界:当年曹操面对长江,引颈高歌,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岂料,不久便被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而归。诗中的“喜”字用得绝妙,背后正隐着一个“悲”字。一喜一悲,不仅衬托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由胜转败的结局,也引出战争中的兵器问题。随后,诗人把读者从1700多年前带回到当代,人民海军拥有包括导弹、核潜艇在内的尖端武器,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可以征服五洋,战无不胜。
前后四句诗,上下越千年。叶剑英用极其浅近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极丰富的思想,亦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他对人民海军发展壮大的殷切希望和深远寄托。
(本文作者为广州体育学院历史教研室教授)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