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诗词

于右任诗赞抗战胜利

字号+作者: 来源:陕西日报 2014-10-07 16:51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吕·醉高歌(之一) 万家爆竹通宵,人类祥光乍晓。 百壶且试开怀抱,镜里髯翁不老。 中吕·醉高歌(之十) 自由成长如何,大战方收战果。 中华民族争相贺,王道干城'...

中吕·醉高歌(之一)

万家爆竹通宵,人类祥光乍晓。

百壶且试开怀抱,镜里髯翁不老。

中吕·醉高歌(之十)

自由成长如何,大战方收战果。

中华民族争相贺,王道干城是我。

    1945年,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八年,终于在世界人民支持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日本侵略军被迫“乞降”。消息传来,凡我炎黄子孙无不欢欣鼓舞。此时,因欢乐而变得年轻的髯翁,在9月14日夜一口气书写下了20首《中吕·醉高歌》。“前十章吊靖国军”,题为《追忆陕西靖国军及围城之役诸事凄然有作》,后十章为“祝抗战胜利”。前十章后曾自记:“书存农场,他日还乡时,当再阅也。”后十章后更记书时辰是“九月十四日夜五时”。

    乐府,是中国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始建于汉代,其职能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歌词等。千载之后,1944年,于先生“于重庆发起中华乐府。皆以鼓吹中兴,激扬士气。乐府内容分诗、词、曲三部”,由数名诗友为编辑,力图振兴已经被人们淡忘的通俗文艺门类,为抗日救亡服务。

    在前十章最末一章先生高呼“自由之战终年,革命成功尚远。太平乐府人间遍,呼唤中华运转”。待到“中华运转,抗战胜利之时”,他也像杜甫一样“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在痛饮庆功酒之时写下了《中吕·醉高歌》十首。

    其一:“万家爆竹通宵”,写中华大地万众欢腾通宵达旦的热烈场面。燃放爆竹是中国人民喜事庆典最能表现欢快心情的事。通宵燃放,是最振奋人心的。“人类祥光乍晓”,一个“乍”字,点示了人类和平吉祥的光芒刚刚露头,犹如穿过乌云缝隙的温暖的阳光。此时镜中的髯翁也仿佛因高兴而变得年轻,也像一千多年前的大诗人杜甫一样“百壶且试开怀抱”,开怀痛饮庆功美酒了。短短四句,叙事,述情、抒怀,勾画出了一幅全民庆祝抗战胜利的壮阔的历史图画,抒发了作者按捺不住的欢快与激情。在诗中我们听得见一个爱国者的心声。

    中间八首于先生回顾抗日八年日寇入侵,“胡马嘶风”,“坏我长城”,“兵火流离”的惨象与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主义战斗之壮烈。

    第十首,诗人的笔锋又荡回到欢庆抗战胜利的中国。“自由成长如何,大战方收战果”。为自由而战的中华儿女,浴血奋战,至今才收到胜利的战果。“中华民族争相贺”,人们不分民族、党派纷纷奔走相告互相祝贺,祝贺我们的胜利,祝贺祖国的捍卫者们终于战胜日寇,点燃了中华民族生存兴旺的曙光。这首诗是先生最得意之佳作,多少年后他还经常为友人书写这首诗。

    乐府,本来就是具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的诗歌形式。于先生用了曲牌《中吕·醉高歌》,依曲填词、驾轻就熟,自然贴切。其用韵也是用了现代的“国语”(即普通话)。他主张今日之国人不必用古人的旧韵,他曾说:“现用的《诗韵》是古音,与现代的‘国语’,多有不同。而《诗韵》中的‘东’、‘冬’,是异韵而同音,‘元’、‘门’则又是同韵而异音。这样写出的诗,韵脚就成为‘目韵’,而非‘耳韵’了。”诗、词、曲、赋都应当是能够朗朗上口的,既能读又能唱。于先生是关中人,但他的《中吕·醉高歌》,我们用今日之普通话朗读仍然音韵和谐,顺耳动听,不泥“目韵”求“耳韵”,这无疑是于先生在诗歌创作上的极为精辟的见解。今日一些诗人,死记硬背《佩文韵府》一类韵书,以之为准去写诗,实在是滑稽可笑的事。李白、杜甫、苏东坡、辛稼轩,这些古代诗人九泉有知也会笑我们这些死守前人格律而不知进取的书呆子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