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

打造卫星批量化生产新模式——探访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字号+作者:张建松 孙青 来源:新华社 2024-04-24 17:42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4月18日,在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拍摄的批量化生产厂房单机安装工位。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穿上防静电服、戴上防尘帽、经过“风淋房”,走进中国科学院微小卫'...

fTN品论天涯网

4月18日,在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拍摄的批量化生产厂房单机安装工位。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fTN品论天涯网

穿上防静电服、戴上防尘帽、经过“风淋房”,走进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洁净厂房,眼前呈现出一条脉动式卫星生产线,主结构安装工位、单机安装工位、卫星电测试工位……依序排列,一目了然。fTN品论天涯网

作为我国低成本、大批量卫星研制生产的“试验田”,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成功打造了卫星批量化生产新模式。按照这一模式,可以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卫星。在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fTN品论天涯网

“传统卫星生产是一个高精尖的小众行业,生产模式一般是卫星放在工位上不动,不同工艺的工人前来进行组装测试。”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院长胡海鹰说,“我们打造的脉动式生产线,是让卫星随着不同的工艺流程流转,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此,从卫星的系统设计,到供应链管理,再到整星生产,我们都进行了探索和创新。”fTN品论天涯网

fTN品论天涯网

4月18日,在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微波暗室,科研人员对批量化生产的卫星进行单机测试。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fTN品论天涯网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商业航天迅猛发展,卫星小型化、自动化、低成本技术加速发展,推动了卫星规模化部署,众多低轨巨型星座计划催生了庞大的市场需求。打造自动化、集成化、批量化的卫星生产流水线,实现低成本工业化的卫星生产,是新航天时代的现实需求。fTN品论天涯网

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组建了一支攻坚克难的“创新尖兵”。为了整合卫星生产链,做到工业化标准化管理,研发人员用数字化方法,重构了从设计、研发、生产、测试到在轨运维的全过程,建设了涵盖设计开发、工艺制造、集成测试等环节的先进技术研发平台,实现了设计-工艺-生产全流程数字化。fTN品论天涯网

fTN品论天涯网

4月18日,在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厂房,工作人员检测卫星太阳能帆板。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fTN品论天涯网

记者看到,在卫星太阳能帆板机构生产车间,许多工作人员正在忙碌。“以前,这样一块太阳能帆板要在全国范围内流转一圈后才能回到这里总装,现在供应商将生产设备前置到卫星厂房,在厂房里就能实现闭环流转,大幅减少了流转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科研二处副处长朱晓铖说,“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跟更多的供应商开展类似合作,在这座厂房里打造一个‘元器件进来、整星出去’的高效卫星生产模式。目前,我们已建有三条脉动式整星生产线,具备年产300颗卫星的生产能力。”fTN品论天涯网

fTN品论天涯网

4月18日,在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厂房的产品交付区,工作人员检查批量化生产的卫星姿控组件。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fTN品论天涯网

根据《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上海将具备年产50发商业火箭、600颗商业卫星的批量化制造能力。fTN品论天涯网

“要想富、先修路,在太空也是这个道理。目前我们批量生产的主要是通信类卫星,这好比是在太空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等这条高速公路修好了,届时可能会有更多的遥感观测、科学研究、导航服务等各种卫星的批量化生产需求。未来,我国卫星产业应用一定会百花齐放!”朱晓铖说。fTN品论天涯网

(新华社上海4月24日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