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组织展开“嵌入式”演练——
一次任务全员参训 一次保障多方受益
■汪 超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南国深山夜色深沉、万籁俱寂。突然,急促的警报声打破宁静,一场夜间弹药紧急发出演练打响。
“接上级命令,紧急向某部发出某型榴弹……各编组按照预案立即展开!”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保障二队队长郑克东一声令下,任务官兵迅即到达作业点位,清点、拆垛、搬运、装载、交接……各个战位有条不紊、忙而有序。
“叉车损坏”“有小股敌特袭扰”……意外情况接踵而至,官兵们神经高度紧张。郑克东告诉记者,接到上级的弹药调运指令,他们抓住这次练兵机会,设置夜间微光条件下弹药紧急发出、小股敌特袭扰、运输车辆发生故障等15个临机导调情况。
据了解,这是该部抓住大项任务契机,探索“嵌入式”实战化练兵的新模式,即以实弹保障演练为牵引,机关带所属各分队异地同步组织以轻武器分解结合、千斤顶更换轮胎、指挥通信装备运用、搬运机械操作等6项内容为基础,扩展到连贯组织紧急接收、战备弹药器材快速组配发放、油库设施抢修抢险等课目展开演练,旨在检验部队在复杂条件下遂行指挥筹划、特情处置、任务协同的能力,进而激发官兵“比学赶帮超”的训练热情,锤炼官兵指挥技能、业务基础和战术素养,全面提升任务分队实战化储、供、运、保综合保障水平,实现一次实战化保障,多人多岗多战位受益。
在以往训练中,该单位动兵动装备机会少,官兵遇到难题解决经验不足。机关训练部门在调研中敏锐地意识到,结合重大任务设置实战背景是一举多得的训练方法。
采访中,司务长徐建武给记者讲述了一件尴尬事。一次,单位组织某大宗物品调运,警卫勤务营炊事班接到命令:全班携带自炊车,前往某地域担负野战饮食保障任务。赶到现场,展开自炊车,结果自炊车突发故障,导致保障任务宣告失败。
事后总结教训,炊事班的同志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想到”,导致准备不足,仓促上阵。该单位领导告诉记者,为了发挥大项任务的辐射作用,他们把该大宗物品一次发出分解成弹药库区紧急发出、弹药快速前送、野战油料保障、热食保障等8类42项实战化训练内容,把各要素都调动起来,实现了一次任务全员参训。
“过去,组织训练或演习时,经常‘以沙代弹’‘以水代油’‘以少代多’,不容易摸清保障的能力底数。”基地领导表示,着眼破解演训与实战贴近度不高、真实度不够、难度不大等难题,开展“嵌入式”演练,有效地推进了战训耦合、训保结合。
一次,该单位执行武器发出任务,保障三队接到命令,前出开设野战加油站,为运输车队提供油料保障。副队长卢鸿伟按照保障预案,带着某新型越野运加油车等油料保障装备到达预定地域。没想到,实际用时比原计划多了半小时。复盘总结会上,卢鸿伟反思:“实战化环境下的群车加油,比我们预想的难度大多了!”
记者了解到,通过“嵌入式”演练,从一条作业线的工作量到人员编组,从油料保障需求到运输保障能力,各个要素都进行精算细算,并从实战出发及时调整保障方案,打通了实战化保障“最后一公里”。
记者感言
习惯“在炮火硝烟下保障”
■孙兴维
一次保障任务,破解多个训练难题,让多个战位受益。这种“嵌入式”演练,对于平时担负保障任务但实战化训练机会较少的单位来说,一举多得。现在,有的保障单位在训练时,苦于没对手、没资源、没平台,训练环境不真、训练强度不大、训练内容不全的问题比较突出,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的做法值得借鉴。
面对实战化训练强度、力度越来越大的实际,少数保障单位把实战化保障与实战化训练分开,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牢固树立“保障就是打仗”的理念,把保障看成是和平环境下的一项寻常工作,总以为地上没有敌特袭扰、头上没有敌机突袭,心中便没有了敌情,这是和平积弊的典型表现。
“在炮火硝烟下保障”,应该成为后勤保障官兵的重要理念和习惯养成。只有把平时的每一次保障都当作一次实战,并利用这个练兵契机,把在未来战场上可能遇到的难题研究透、破解准,才能建设好“一切为了打仗”的后勤。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