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编者按】近日,国内多个城市以安全隐患大为由开始限制电动车的使用,然而基本事实是汽车比电动车更危险,从安全,环保,节省城市停车空间,减少拥堵等无论哪方面讲,电动车都要优于汽车,但为什么要限制的不是汽车而是电动车?大概是因为,在那些大城市的眼里,四处乱窜的电动车和他们灰头土脸的主人一样实在是有损国际大都市的形象。
3月21日深圳开启“禁摩限电”行动,查扣电动车17975辆,拘留874人,其中无证670人、非法拉客扰乱公共场所秩序196人、暴力抗法8人。北京市交管局也以通告的形式发布消息称,自4月11日起,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等10条道路,除自行车外,禁止其他非机动车通行。与深圳和北京相比,3月29日提交广州市人大审议的一则草案内容,则更为严厉。草案明确对非机动车、摩托车等“五类车”,实施“禁运营”、“禁销售”、“禁加油”、“禁通行”和“禁停车”五禁政策,其中对于电动车,首次明确规定全市范围内禁止销售,无论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违者按每售一辆处以2000元或者最高5万元的罚款……更多城市还在观望中,或将纷纷效仿出台限制或禁止的地方性法规。
深圳的交警协警正在查车,这样的画面,布满深圳各个街头:
深圳政府这次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力度对电动车大施屠刀,连快递用车也未能幸免,图为一名开电动车派件的快递工人被交警拖走
深圳街头,交警对代步电动车进行排查扣押,一名电动车车主搬起路边的混凝土砖块开始砸车,口里一直骂其要车像土匪
上班族、“电的”司机、快递工人......同一个名字是穷人
这次电动车被禁运,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些买不起汽车的人,简称穷人。中国居民还没富裕到每家每户都可以买得起小汽车的程度,据统计2015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2.79亿 平均每百户有31辆私家车,也就是说大约100户中有近70户是没有汽车的,这也是电动车、摩托车在中国如此之多的原因之一。电动车和摩托车使用方便,价格低、速度快,利于出行,自然被普通大众接受,成为短途出行的交通工具。有报告显示:电动车的使用人群中,月收入4500元以下的占全部消费者的85%以上;月收入1500元至2500元的占全部消费者的72%。同时,在电动自行车电池的消费人群中,有76%的消费者受教育程度在中专以下。由此可见,中低收入群体是电动自行车最主要的消费者。在交通拥挤、消费水平高的大城市里,一辆电动车可以为农民工和底层白领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其次受到直接冲击的便是“电的”司机。早几年,广州,深圳等地开始禁运摩托车,摩的司机纷纷“弃摩从电”,改开电动车。由于城市里的一些地方没有公交车站台,不少人选择“电的”出行。电的师傅大多会在地铁口和公交站台招揽生意,笔者在广州上学期间,就曾多次搭乘“电的”。另外,尽管广州、深圳等地的市区范围内已经看不见摩托车的踪影,但在辽阔的工业区里,摩托车依然是工人出行的主要工具。去过工业区里的人可能会清楚那里的交通有多么不便,不要说很少看见出租车,公交车停靠点也只有少数的工厂门口才有。而没有公交车的地方,工人只能依靠摩的出行。可以说,不是摩的、“电的”的存在扰乱了城市的交通,而恰恰是因为城市交通的混乱、不合理规划才有了摩的、“电的”的生存空间。
一些网友对禁摩限电行动的看法
另一个受禁摩限电影响的群体便是快递工人。有媒体报道,有快递企业直言,因派件车辆不敢上路派送和接件,日接件量大幅下降,另一些快递企业则表示,待交警下班后才收派快递。这次行动对快递行业冲击不小,《新京报》报道说,某快递公司已有上千快递员辞职,包裏配送遭致延误。目前深圳的快递公司业务已全面瘫痪,不能及时收件,更不能及时配送,有的甚至已经关门。也有一些快递员迫于无奈,他们采取了这样的方式来运送快件:
电动车安全隐患大?这个锅我不背
那么摩托车、电动车到底怎么惹到政府了,一定要限制存在呢?
在4月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深圳交警局解释了这次禁摩限电行动的原因。在发布会中,深圳市交警局指挥处处长刘晓定介绍,深圳“禁摩限电”一开始是单纯“禁摩”,到2012年起增加“限电”内容,全面启动“禁摩限电”工作,“涉及电动自行车的各类交通事故的人员伤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交通事故,危害性非常高”。
但是电动车该为混乱的城市交通负责吗?凡是试图打压电动车的城市,无不以“五类车”交通事故发生率作为依据。但从数据看,以深圳为例,2015年深圳上报的道路交通事故1150起,死亡431人。涉及摩托电动车的死亡数41人,从比例看,只占交通死亡人数10%左右。而汽车交通事故死亡431人,整个深圳摩托电动车加起来400万,汽车只有320万辆。平均到每百万辆,涉摩涉电死亡人数为10.25人,而汽车则为134.69人。再以北京为例,2015年11月底,北京交通部门发布数据,当年北京交通死亡人数734人,涉电动自行车死亡113人。这个数据比深圳方面严重一些,却没太过分。要知道,北京电动自行车也有300万辆,汽车保有量为560万辆。从交通致死率看,电动车被称为马路杀手名不符实。如果考虑到汽车大肆扩张之下,非机动车道被迫萎缩,电动车不得不“违规”变道,其安全性可能还要更高。很多人说,电动车致死率低,可是事故率高啊。让我们再看看数据,2015年深圳官方发布,过去6年深圳交通事故涉及电动车的占18.29%,致人死亡的事故中,涉电动车占37.64%。这个数据虽然比2015年高些,不过也明显看出,电动车事故率还是低于市场保有份额。一些宣传口径所称“电动车占交通事故率八成”是多么地危言耸听。
根据《电动自行车快速发展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白皮书-2014年版》,2013年电动自行车十万人死亡率为3.12,远低于全国道路交通十万人死亡率4.5
2013年电动车驾乘人员万车死亡率为0.34,而轿车驾乘人员万车死亡率为0.89
此外,近几年电动车替代自行车、或部分替代摩托车成为全国各地最普遍的个人交通工具。如果单独统计电动自行车本身数据,无论是责任性事故数量,还是涉及性事故死亡人数都会大幅度增加。但是,最起码的常识告诉我们,增加一辆电动自行车肯定会减少一辆自行车或者摩托车的使用。因此,不能依据电动自行车涉及事故的数量增加来给电动自行车“有碍交通安全”下结论,而是应该从这个“群体”(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摩托车)的总体数据上找答案,应该从与这个“群体”可能相关的群体(如行人)的数据变化中找到答案。一连串的数据充分表明,电动自行车产品范式以及针对电动自行车的相关管理安排(如走非机动车道)已经呈现良好的格局,电、自、摩合并的死亡人数逐年减少。例如,2007年比2004年减少8899人,步行者死亡人数减少5635人,受伤人数减少5593人。
以电动车安全隐患大为由来禁止电动车的使用无疑是站不住脚的。既然不是安全问题,那为什么政府要执意限电?
摩托车、电动车是如何被污名化的?
政见平台曾发《无权上路:“我们”要取缔“摩的”?》一文,引用了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钱俊希的论文,总结了黑化摩的的三部曲:首先,通过“道路安全问题化”为治理“摩的”正名,大力宣传“摩的”带来的道路安全事故,用大量统计数字确立摩托车的“马路杀手”形象。然而,这一过程既缺乏对所谓“摩托车事故”的明确界定,更没有对事故责任的划分。只要事故中涉及摩托车,不管责任在谁,报道中全都算作摩托车的“罪证”。第二,不断强调摩托车与“高效、合理的现代化大都市街道”形象不符。大量报道援引某项来源不明的研究,声称“城市现代化程度越高,市内摩托车数量越少”。最后,把摩托车与犯罪结合在一起,特别是路边骑车抢劫。由于类似抢劫案多涉及从农村搬迁到城市的嫌疑人,摩托车因此还与“农村人”强化了联系。
关于摩的司机的“丑闻”在网络上随处可见
甚至于当时某政府研究部门公布的一项表明绝大部分广州市民支持“禁摩”的调查,其实际情况却是,在受访者中,只有34%的人使用摩托车。在这34%的摩托车使用者群体中,超过六成人反对“禁摩”,但放到所有受访者群体中只占20%,属少数。而事实上,禁摩之后,交通并没有真正好转。不过交通虽然乱了,但是汽车销量上去了啊!举例说明:2007年广州禁摩。信息时报2007年曾有报道当年1月到4月,广州市车管所新增注册的乘用车上牌量总数达到36464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875辆,增长23.2%,创下新高。2014年9月,广州佛山中心城区开始全面禁摩,据中国汽车消费网发布调查数据称一项禁摩调查显示:仅有27.69%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因禁摩而买车,超过七成消费者有计划购车的打算。刺激汽车消费,或许也是广东省——汽车制造业是其支柱产业——禁摩限电的目的之一。
为什么如此痛恨电动车?
深圳市智商感人的管理方式也引起了央视的主意,4月6日,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了深圳市“禁摩限电”行动中被强制扣取的电动车的去向。一辆价值3000元的电动车,要想领回需要交6000元的罚款。没有人领回的电动车居然被放到了二手市场里叫卖!这一报道狠狠地扇了深圳市政府一个耳光,前脚还在说为了清除道路安全隐患而扣留电动车的深圳市政府,后脚就把这些“隐患”又放了出去,中间还大捞一笔。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对于汽车的增长,政府顶多限号,而对于电动车,则是彻底打击?在城市,所谓中低收入群体多是外来打工人群,或者饱受压榨的底层白领,这部分人,往往是最没有话语权的。在城市的舆论中,他们人数最多,但声音最小!他们买不起汽车,所处的地方是地铁达不到,公交不发达,出租车压根没有,电动车也就成为了最为经济实惠的代步工具,这个工具,还要时刻面临被打击的局面。在城市里,主流社会已经深刻地将外来打工群体排斥在城市之外,他们始终无法平等享受城市公共福利,无法融入城市。
深圳封杀电动车,原因不是电动车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毒瘤,而是城市规划和交通治理的失败需要一个替罪羔羊,电动车就是这只被拎出的羊。这只羊之所以会任人宰割,究其根本,是因为羊的主人和羊一样的孱弱。在要将深圳打造为国际大都会的地方政府眼里,四处乱窜的电动车显然不符合他们对国际大都市的想象。
都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封杀电动车,打压小贩……这样的城市到底是让谁的生活更美好?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