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农

董小华:比较中印两国农业——谨以此文纪念毛主席逝世46周年

字号+作者:董小华 来源:昆仑策网 2022-09-13 09:09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1949年,中国全年粮食产量1.13亿吨,仅及1936年(1.5亿吨,建国前最高产量)的75%,人均粮食可分配量416斤,扣掉种子、饲料等,人均消费原粮不及1天1斤,当时中国人的人'...

1.pngFSm品论天涯网

1949年,中国全年粮食产量1.13亿吨,仅及1936年(1.5亿吨,建国前最高产量)的75%,人均粮食可分配量416斤,扣掉种子、饲料等,人均消费原粮不及1天1斤,当时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仅35岁。 中国1956年粮食产量是1.93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614斤,人均日可供粮食1.64斤,这是第一次突破600斤大关,基本达到了热量安全线。FSm品论天涯网

至 1974年,中国人均粮食可分配量再次突破600斤安全线。197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05亿吨,是1958年的157%,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634斤。FSm品论天涯网

我们再从中印粮食产量中比较一下中国农业:FSm品论天涯网

在大家普遍的印象里,我国国土面积排全球第三,印度的国土面积只有我国的三分之一。殊不知,印度次大陆的土地特别肥沃,几乎所有土地都可以用作耕种,印度耕地面积达1.6亿公顷,中国耕地面积1.2亿公顷,印度的耕地面积其实比中国还多。FSm品论天涯网

虽然印度耕地足足比中国多了0.4亿公顷,但是印度的粮食年产量仅为中国的一半。FSm品论天涯网

2017年,中国粮食产量6.17亿吨,印度大约是2.8亿吨。也就是说,几乎相同的人口,印度人每年只产出了我们一半的粮食产量。 即使到了2019年,印度粮食总产才达到3.136亿吨,印度人口总数是13亿6千万人,年人均粮食产量461斤左右,仅及中国1950年的水平。FSm品论天涯网

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每年发布的全球饥饿指数显示,2020年有107个国家属于饥饿状态,印度竟然排名第94位,属于重度饥饿国家。 而为了解决吃不饱饭问题,印度不得不每年出口1200万吨左右的优质稻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出口赚外汇后换取廉价的玉米小麦和工业化食品,以解决民众 最基本的食物问题。FSm品论天涯网

印度在 1966年后推行绿色革命,开展以推广高产品种为中心的农业技术改革,粮食生产获得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年增长率约2.7%。70年代中期以来,初步扭转了粮食长期不能自给的局面,且略有出口。1980—1981年度粮食总产量约1.3亿吨,人均年拥有粮食190千克(合380斤)。FSm品论天涯网

农村实行个体经营,比中国耕地面积多出0.4亿公倾的印度,在农业实行“绿色革命”前,年粮食总产量仅仅在0.72亿吨左右徘徊。FSm品论天涯网

而比印度可耕土地少的中国,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1960年 粮食总产是1.4350亿吨 当时中国人口6.6207亿,人均年拥有粮食 432斤 ,每日每人可供应 1.18斤,比印度还好一些。FSm品论天涯网

同期比较印度绿色革命成功后的1981年,中国农业在1981年的粮食总产达到3.2502亿吨 当时中国人口 10.0072亿,人均年拥有粮食 650斤 , 每日每人可供 1.78斤,是同期农村实行个体经营方式印度的1.71倍。 这个成就是新中国实行农村集体经济那一阶段的产物。FSm品论天涯网

从这个侧面不难看出,前三十年中国农业并非某些黑子所言的那样一无是处。FSm品论天涯网

对于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一些人把灾难归咎于农村集体经济。这种观点是这样表述的:FSm品论天涯网

告诉你一个客观、真实的事实:如果当年不是集体化、而是单干制,就不会有那样严重的“自然灾害"。因为你的前提错误,所以你的“如果"不成立,就象数学中用零做除数,无意义!FSm品论天涯网

问题真是如此吗?非也。FSm品论天涯网

三年困难时期是多重因素叠加而产生的,而不是集体经济的罪过,否则在此农村集体经济期间中国为何能够承载多增加的三亿人口?如果黑子说集体经济生产的粮食无力负载八亿多张嘴,请问黑子?这种现实如何解释?FSm品论天涯网

有道是在什么山就唱什么歌,可以说在前三十年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下,农村农业生产集体化是必由之路!因为经过长期的战争,大量的烈士家属缺少劳动力,大量的复转伤残军人丧失了重体力劳动的能力,这些家庭不能独力承担个体农业生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农村在一家一户的时候自发的联合成了集体互助组,而这种互相帮助扶助弱势群体的农业生产方式便成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端。FSm品论天涯网

从数据上来分析,前三十年除三年困难时期外,全国粮食总产除少数个别年份因天气原因有小幅波动外,新中国的粮食产量一直是呈稳步直线上升趋势,前后三十年上了四个台阶,从五六十年代近两亿吨,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三亿吨。再到八九十年代的四亿吨左右,再到本世纪初的五亿吨。FSm品论天涯网

这说明前后三十年中国一直在致力于粮食产量的提高。 前三十年六七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度重视农业粮食生产,甚至制定出“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农业八字宪法,以期在农业上有所突破。 实际上中国七八十年代农业粮食产量的大幅度上涨,主要方面上是得益于起源于七十年代初农业生产技术和农田水利建设上的发展和全面工业化体系的建立。FSm品论天涯网

农业技术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FSm品论天涯网

第一是种子革命: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各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棉花、油料都 陆续发生了种子革命,对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袁隆平杂 交水稻技术引发了水稻产量的革命性增长。这项技术于 1973 年 10 月“三系杂交稻”研制 成功,1975 年多点示范 5600 多亩,亩产比常规品种增产 20%以上;1976 年示范推广迅速 扩大到 208 万亩,1990 年全国推广 2.4 亿亩,占水稻面积的 50%,而总产量占 61.1%。FSm品论天涯网

第二是化肥革命:最初1970 年开始,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围堵中国的铁幕被打破,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的策划下,全国各地陆续新建了一大批化肥厂。FSm品论天涯网

1972 年 1 月 13 日, 从国外引进化肥等成套设备 8 套,之后又引进 43 亿美元成套设备和单机的四三方案。 1973 年,我国化肥产量比 1965 年增加一倍以上。FSm品论天涯网

第三是改革前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显示了成效:1976年与 1965 年相比,拖拉机、手扶 拖拉机产量增长 5.7 倍和 65 倍,农业用电增长 4.7 倍,农用排灌动力机械拥有量增长 4.9 倍,农用化肥每亩施用量增长 2.1 倍。1977 年和 1965 年相比,全国农田灌溉面积增长 41%, 全国机电排灌面积和水电站机电总装机容量分别增长 355.58%和 643%;FSm品论天涯网

1975 年全国机井 数比 1965 年增长 935.89%。抗自然灾害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以全国受灾面积基本相同的 1976 年与 1965 年相比,成灾面积由 53.9%下降到 26.9%。这些农田灌溉和排涝条件的较 大改善,为以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个体经营方式抗御旱涝灾害的侵袭提供了重要 的保证。FSm品论天涯网

尤其是 80 年代,国家对农田水利的投资相对较少并逐年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是 70 年代的投入在发挥效益。FSm品论天涯网

写在最后:FSm品论天涯网

工业和农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中印在农业上产生巨大的差距原因就是印度工业化水平和农业水利建设不如中国。目前印度还有10%的村庄没有通上电,农业基础设施和灌溉系统严重匮乏,导致印度全国70%的耕地无法灌溉!只能依靠雨水,也就是俗称的靠天吃饭。FSm品论天涯网

现代的工业体系中,所有的工业总共可以分为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完整的工业体系更注重的是大而全,而非高精尖。FSm品论天涯网

按照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算,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已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举的全部工业门类都能在中国找到。FSm品论天涯网

文革动乱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的工业化,但是远远没有到崩溃的边缘。各种资料显示,70-75年代增长比80-85年代怎么都是要快的。70年代完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从钢铁煤矿发电水泥,还有铁路网与工公路网,卫星上天轮船下海。水平不高但是是完整的,门类齐全,可以自力更生。这就和所谓的亚洲四小龙四小虎有着天壤之别的优势。FSm品论天涯网

在上世纪70年代西方就已经判定中国是世界第七大工业国了。从五十年代完全的农业国,到七十年代卫星上天,感觉中国工业化速度也算是奇迹。其增速大约是世界第二,仅次于苏联,略高于日本德国美国,远高于英法。FSm品论天涯网

认真的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依靠英国人遗留下来的家底,印度在发电量,钢铁产量等很多关键数据方面都是高于我国的,但是到了六十年代,中国就已经全面赶超印度。FSm品论天涯网

可见前三十年的建设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这个结果也用事实回答了所谓集体化是造成吃饭困难的说辞是不成立的。 毛主席他老人家走后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家底,5000亿斤战备粮,500多万吨棉花,1280万盎司黄金及23.5亿外汇储备!完整的军工体系,完整的工农业生产体系!并且做到了即无内债,也无外债!凭良心说话,这已经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FSm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