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证明了:超级杂交稻屡破世界纪录并未推高全国的水稻单产。2000~2014年全国化肥施用量增加了44.6%,才是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接着列举了超级杂交稻的诸多缺陷,包括:广适性差、抗逆性不足、农民不能留种、需要专田专肥专家管理等7个方面。最后提出,端稳“中国饭碗”应把“农民自留种子”与“耕地红线”并列为必备条件。从农民、专家、国家及世界革命4个层面详述“农民不能留种”的危害。笔者警告:只要“集中了全国70%的三亚繁种田”被导弹摧毁,全国多数人将被饿死。建议政府大力扶持常规育种,迅速疏散集中于海南的繁种田。育种专家们应将精力从杂交转至常规品种的选育与提纯。
目录
一、超级杂交稻相关概念
二、超级稻屡破世界纪录,全国水稻单产并未同步增长
三、超级杂交稻缺陷
四、端稳“中国饭碗”应把“农民自留种”与“耕地红线”并列为必备条件,而不是争创单产世界纪录
今年10月17日起,全国多家网站报道了:87岁高龄的袁隆平,10月15日在河北邯郸市硅谷农业科学院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亲见专家组测产3.126亩,折合亩产1149.02公斤。第六期突破世界纪录。注1笔者今在百度输入“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破世界纪录”,竟被告知“找到相关结果10800个”,文章标题及简介多达76页。
按袁隆平的说法,超级杂交稻大面积推广产量要打七折到七五折。注22015年全国水稻平均单产已达最高水平,也只有459公斤。若按此次示范田单产的7折算大面积推广,也应达804公斤/亩,可比2015年平均增产345公斤/亩。全国稻谷播种面积已超过4.5亿亩,若每亩增产345公斤,全国稻谷将增产1.55亿吨,与2015年全国净进口1.23亿吨相抵,还可净节余0.32亿吨。注3稻米是主食,上述推断若能实现,不仅可“稳端饭碗”,还能保障包括饲料及工业用粮在内的全部粮食自给。民以食为天,当然是值得庆贺头等大事。此事又是年近90的袁隆平院士持续几十年努力的结果,更应被全国人民崇敬。
但笔者查证相关资料发现,上述推断不能实现。也就是仅凭“超级杂交稻屡破世界纪录,并不能保障“中国饭碗”端稳。论证之前先弄清相关概念:
一、与“超级杂交稻”相关的概念
1、杂交稻:把遗传性状不同的稻种,辅以人工授粉,产生的子代种子用于大田种植。结籽后只能食用,下年不能留作种子。所谓遗传性状包括杆高、决定产量的籽粒状况、抗逆性、稻米品质等。其中提供精子、卵的稻种分别称父本、母本,统称亲本。
2、常规稻:可以留种且后代不分离(即后代的主要性状不变)的水稻品种。通过选育、提纯、保持本品种的特征特性不变。常规稻与杂交稻最大区别在于能否留种。
3、三系法杂交稻:是袁隆平等主流育种专家采用的水稻杂交方法。所谓三系指雄性不育系(花粉无授精能力)、不育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种稻种。育种的大体过程:先在繁种田,将雄性不育的种子为母本,可保持雄性不育特征的保持系稻种为父本,按比例相间种植。花期辅以人工授粉,结成保持雄性不育特征的保持系稻种。称为不育系繁殖;下季在制种田将保持系稻种为母本,恢复系稻种为父本,按一定比例相间种植。使花期相遇,辅以人工授粉。生产出雄性可育的杂交稻种,叫杂交制种。此时所制稻种方可用于大田种植。但大田种植后的籽粒只能食用,不能繁殖。每年所需稻种均由制种田供给。其中繁种田、制种田和大田的面积比例约为1:40:1600。不育系稻种是1970年李必湖在海南岛从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的。注4保持系、恢复系分别由育种专家在成千上万种栽培稻中,取其特定的性状,经多次试验、筛选确定的。
4、超级稻: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等途径育成的,产量潜力大、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其硬指标是单产,依据不同区域及生长天数,农业部规定了百亩示范方(不是大田)的亩产。其中:长江流域早熟早稻生长期≤105天,亩产≥600公斤;长江流域中熟晚稻、华南晚稻生长期≤125天,亩产≥660公斤;长江流域一季稻、东北中熟梗生长期≤158天亩产≥780公斤。注5可见,超级稻可理解为示范田达到一定单产的杂交稻,也是报道所称“超级杂交稻”。
从1996年起,农业部启动了“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由袁隆平主攻。袁氏所定单产目标均比农业部指标高,且逐期增高。其中:一期在2000年突破700公斤;二期在2005年突破800公斤;三期在2012年达917.7公斤;四期2014年达1006.1公斤;第五期2015年达1067.5公斤;六期2017年达1149.02公斤。注6
虽然袁氏超级杂交稻屡创世界纪录,但经查找资料发现:全国水稻单产并未同步增长。
二、超级稻屡创世界纪录,全国水稻单产并未同步增长
1、从2000至2014年全国水稻单产增幅看:按袁院士的说法,大面积推广超级稻的产量是试验田产量的七折到七五折,注72000年至2014年,我国超级杂交稻种植面积扩大到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30%左右。注82000年袁氏超级稻第一期试验700公斤/亩,2014年第四期达标增至1007公斤/亩。2000年全国水稻平均单产418公斤/亩。按上述说法,若70%常规稻保持418公斤的原单产,30%超级杂交稻增至705公斤(1007*70%),2014年全国稻谷的加权平均单产应为504公斤/亩(418*70%+705*30%)。但实际只有454公斤/亩,比袁院士推算的单产少50公斤/亩。
2、从超级杂交稻的推广对象“一季中晚稻的单产变动”看:超级杂交稻只在中稻和一季晚稻中推广。注9理应与袁氏试验的产量同步增加。虽然2000~2014年袁氏试验的超级杂交稻单产从700公斤增至1007公斤,增幅43.9%。但全国中稻及一季晚稻的只从467公斤增至494公斤,增幅5.78%。只及袁氏试验单产增幅的13.2%。由下文可知:即使一季中晚稻这点增幅,也不能说是推广超级杂交稻发挥的作用。
3、从“不是袁氏超级杂交稻推广对象的早稻”,与“推广袁氏超级杂交稻的一季中晚稻”产量变动看:2000~2014年全国早稻平均亩产,从367公斤增至391公斤,增幅6.54%。反而比“袁氏超级杂交稻推广对象的一季中晚稻”单产增幅高0.76个百分点。可见,“不推广袁氏超级杂交稻的早稻”,至少并不比“推广袁氏超级杂交稻的中晚稻”的单产增幅低。由此可推:尽管袁氏试验超级杂交稻单产屡破世界纪录,但并未推高全国的水稻单产!
另一方面,同期全国化肥施用量从4146万吨增至5996万吨,增幅高达44.6%。这才是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而不是某专家试验田屡创世界纪录吧!
三、超级杂交稻种的缺陷
为什么超级杂交稻试验单产那么高,而对全国水稻单产的提升缺少关联呢?笔者认为,超级杂交稻至少有以下缺陷:一是广适性差;二是抗逆性不足;三是农民不能留种;四是超级杂交稻需要专田、专肥、专家管理;五是超级杂交稻影响双季稻的增产优势;六是制种多占土地和用工;七是口感较差。
1、广适性差。
全国幅员广大,水稻种植1000万亩以上达14个省。各省乃至省内各县的气温、日照、降水、土质、肥料结构与用量、灌溉条件及水质、病虫害情况,乃至农民的管理水平等,都有差别。水稻产量与其他作物一样,是在上述诸因素对种子的萌发、生长、结实的综合影响下决定的。经查“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数据库”,1984~2017年8月末,仅农业部和各省审批的水稻品种就多达17291份,平均每年审批524个水稻品种。尚不包括市、县农科所培育的品种,更不包括农民自己选留的定型水稻品种。袁院士精心培育的破世界纪录超级稻,只是数以万计的品种之一,只能适应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种植经验。
2、对部分病虫害抗性不足。
2014年安徽蚌埠、安庆、合肥、滁州、马鞍山、淮南等六市种植的超级稻二期主推品种“两优0293”,发生大面积减产、绝收,受灾面积超过万亩。经查因为得了稻瘟病。农民举报:“两优0293”外包装袋上明确标注“抗性:稻瘟病平均5.6级”,表明可抗该病,使发病率不超过25%。而撕开包装袋,混杂在种子中的,还有一张白色纸片。在抗性5.6级之后多了四个字:“最高9级”。就意味可使“全叶枯死”而绝产。注10事后隆平高科名誉董事长袁隆平回应:“这次在安徽出了点小问题,不能据此说超级稻都有问题。”农业部回应,该品种“没有参加过农业部组织的超级稻品种认定,不是超级稻品种。”但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承认,该品种“2006年被湖南省认定为超级稻”。注11曾参与袁隆平超级稻百亩片目标攻关的核心专家邓启云说:“两优0293”,并不属于广适型超级稻,而是耐肥型超级稻。注12不管怎么说,万亩绝收的稻种确是袁氏推出的超级稻。仅从抗逆性角度上看,即使不按“混在种子中纸片所写对稻瘟病抗性“最高9级”--即没有抗性”,而按“外包装5.6级抗性--可致病25%内”来评判。因抗性级别是在品种审定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得到的”,可见小区试验就已发现稻瘟病发病率可达25%。安徽五河县种植袁氏超级稻“两优0293”,增幅最多的年份只增了10%。其单产量就很易被稻瘟病发病25%抵消,导致减产。稻瘟病是水稻四大重要病害之一,南北方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而减产甚至绝收。注13再联系到:2007年湖北种植的“两优0293”因不耐高温,结实率仅为30%;2008年安徽芜湖种植“两优0293”,发生大面积白枯叶病。注14说明此款袁氏超级杂交稻的抗逆性先天不足,并不是“出了点小问题”。那么,是不是所有杂交稻对稻瘟病都束手无策呢?非也:1981年,来自福建三明农科所的谢华安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汕优63”。因其它杂交遇到稻瘟病推广严重受阻,有的地方将几十万公斤种子封存。但汕优63对稻瘟病抗性优良,使其占全国杂交稻种植面积最高达的45%。注15
3、农民不能自留稻种。
由上文可知,不只是超级杂交稻,所有杂交稻,农民都不能留作下年种植,就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著名三农专家就“农民不能留种”问题,专门写信给袁隆平院土,希望袁老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稻新高峰的攀登,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给农民留几粒真正的种子”。李老师从多视角阐述了农民不能留种的危害性。注16为什么育种专家热衷于不能留种的杂交稻,而不愿选育能留种的常规稻呢?被称为“江苏袁隆平”的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钮中一说出了心里话:因其研发的“武”字头水稻品种农民可以自己留种,研究所不卖种子赚不了钱,他本人年收入仅七八万元。注17原来是育种专家们的利益驱使。关于农民不能留种的弊端,将在下文详述。
4、超级杂交稻需要专田、专肥、专家管理,千家万户不可复制。
a、专田:创世界纪录的超级杂交稻要选择“土地肥沃,排灌方便,阳光充沛,雨量充足,小环境气候非常适合”的试验地。而且因为高化肥拔地力,必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b、专肥:量身定造的“配方精确施肥法”;c、专家管理:以亩产926公斤的“袁氏超级稻”为例,5个农技专家天天吃住在试验田。还必须人工插秧、七天一打药、人工除草,“不能计较成本”。注18早在2006年云南“协优107”超级稻达到了亩产1287公斤的水平。比2017年袁氏超级杂交稻所创1149.02公斤还要高138公斤。但袁隆平当时淡淡地对记者说,他去过“1287公斤”的现场,那里低纬高海拔,日照丰富,水稻生长期很长,特别适合水稻生长。在平原地区130多天生长期的品种,在那里是270天,病虫也非常少。“主要是生态环境特别好”“在那个地方可以,但没有办法推广”。既然袁老认为云南的生态条件所创世界纪录没法推广,难道他自己用专田专肥专家管理的超级稻就可推广?
5、种植超级杂交稻影响双季稻的增产优势
因为“超级稻都是一季稻”注19同一亩地上若种双季稻,两季总产比一季稻高得多。国家统计局2012年数据,全国早晚稻合计平均亩产为777公斤,一季稻平均产量为494公斤,仅为双季稻合计产量的63.58%。如果全国8700万亩双季稻种植区全改成一季稻且采用超级稻品种,以2012年两者平均产量(超级稻当年亩产578.9公斤)计算,产量约减少1700万吨((777-578.9)*8700/1000=1722.6万吨)。若不是湖南连续10多年推进“压单扩双”政策,而是全力推广超级杂交稻,必使全国水稻大幅度减产。注20从而每年需多进口1千多万吨水稻。
6、杂交制种多占土地和用工。如上文所述,超级杂稻要另配41/1600繁种田和制种田。人工授粉率比常规稻自交授粉率低,制种单产只有大田产量一半左右。常规稻不需专门制种田,留种单产与大田一致。
水稻开花过程仅1~2.5小时。注21人工授粉必须抢在母本盛花7-8分钟后趕粉,用长竿、短芉或二人拉绳,将雄株推向雌株,使花粉扬起飘落到雌花柱头上。用工量较大。注22
7、超级杂交稻口感较差。
常规稻比起杂交稻在产量、抗性上稍有劣势,但米质却比杂交稻有优势!注23杂交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也坦言:第一期和第二期超级稻的口感确实糙,第四期超级稻的口感已经很好了,优质和高产并不冲突。注24
四、端稳“中国饭碗”应把“农民自留种子”
与“耕地红线”并列为必备条件,而不是争创单产世界纪录
早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注254年过去了,按公布(带水分)的粮食产量计算,尽管2016年比2013年增产1430万吨,但同期净进口的粮食却增加了2876万吨。净进口占公布产量的比重从14%增加到18.3%。自给率降低了4.3个百分点。此间人口只增加了1.6%。此外,2016年还比2013年还多净进口730.8万吨猪牛羊肉及肉杂碎。按5斤粮副产品生产1斤肉折算,又多净进口3654万吨粮食。水稻是中国人饭碗里的主粮,尽管超级稻单产屡创世界纪录,但2016年也比2013年多净进口了137.2万吨。
当然粮食自给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仅就水稻的种子而言,小面积单产创世界纪录的“超级杂交稻”并未推高全国水稻增产。甚至“推广超级杂交稻的一季中晚稻”,比未推广的早稻单产增幅低0.7个百分点。何况,超级杂交稻还有广适性差、抗逆性不够、需专田、专肥、专家管理及农民不能留种等先天性缺陷。所以,靠少数专家在小块田集中地力、肥力、人力创世界纪录,对全国人民稳端饭碗,基本没有意义。好像体育运动专门注重培养世界冠军,忽视青少青体育运动,加重学习负担,致使全民族体质下降一样。
要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自己手里,其中必备条中之一是:水稻等口粮作物,要让农民自己留种。上文已述及,种杂交稻须每年向种子公司买那些育种专家培育的稻种。为什么“农民不能留种”就会导致“中国人不能稳端自己的饭碗呢?”可从农民、育种专家、国家及世界革命四个层面理解“农民不能留种”的危害性。具体看来:
一是农民层面:a、增加种子成本:常规稻自己留种,1斤稻种只需1斤稻的本钱。而现在1斤杂交稻种要用20斤稻换;b、增加化肥农药成本:杂交稻化肥的使用量也比常规稻多;c、杂交稻产量不比常规稻高,甚至低于常规稻:笔者了解到,苏北里下河地区一个产粮大县,从2000年至2007年对杂优稻单独统计。除2000年当年,杂优稻单产比常规稻每亩多7公斤外,其余各年均比常规稻单产低。2003年每亩比常规稻低71公斤,2007年低91公斤,即比常规稻减产16.3%。杂优稻占全县全部播种面积,从2000年的5.8%下降到2007年的1.9%。注26d、杂交稻受灾后,当年无法补种减灾,只能抛荒等救济。既然杂交稻农本高、产量低收入少--每亩低91公斤就是少收入180元,受灾后难以补救。农民当然选择常规稻。该县后来因常规稻无人提纯复壮逐步退化,又被种商推行的杂交稻取代,现在已难找常规稻种。但同时,该县种粮面积急剧下降:至2013年春,全县流转的77.14万亩承包地中,尽有45.58万亩改作非粮作物,占流转面积的59.1%。注27可见让专家垄断口粮种子权,最终会降低口粮的自给率!
二是育种专家层面:正由于农民不能留种,每年都必须买育种专家从“制种田”生产的种子,形成了对农民的垄断。价格不断提高--如李昌平老师所述,杂交稻种价,80年代3斤稻换1斤,现在20斤稻换1斤。中国4亿多亩稻田需种量蕴含巨大的诱惑力,至使有的育种专家们以拍卖技术成果获利:“好的品种以上千万元成交不成问题。最次的情况是,一个组合能卖出两三百万元,最少不低于100万元的价格。”有的大量制种推销,无序竞争造成产品过剩,浪费资源。“2013年杂交水稻余种量2.6亿斤,占需种量的50%”注28更有少数育种专家以次充好,对稻瘟病没有抗性的种子,在外包装上标注具有75%以上的抗性,坑害农民。甚至对“万亩绝收”事件,只说“出了点小事”。还把损失的赔偿推向保险公司。与此同时,这家高科技育种公司却大发其财:1999年成立时1亿注册资本。至2006年净资产(资产-负债的余额)增长10倍多,利润年均递增35%。农作物种子制种面积近50万亩。注292013年7月仅用于收购湖南隆平、安徽隆平和亚华种子的股权就化去16.45亿元。注30学者成了巨商,怎么可能再让“农民留种”,而不买他们制的种子呢?不过笔者倒觉得他们虽然名利大丰收,道德却大滑坡了。可算是“农民不能留种”带给他们的精神损失!
三是国家层面。一旦遇上大面积水旱灾害,灾退后农民没有自己的种子,不能补种。将出现大面积饥荒;另外,战争阴影从未消退。美国在韩国成功部署了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萨德,在南海横冲直撞,最近《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视中国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而不是什么“战略伙伴”,中国被列入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对手之一。仍按《与台湾关系法》办事,对台湾提供防务援助。注31假如中国武统台湾,美将武力干涉。因为中国现在种的水稻种子,70%是从海南三亚南繁育种科技示范园培育出来的。那里规划十万亩,核心区1.5万亩土地。可能就是上文所指“繁种田”。注32一亩供1600亩大田稻种,加上海南光热条件,一年可种3熟。10万亩可供4.8亿亩种子。仗打起来,美国的导弹只要毁掉海南的“繁种田”,中国就将饿死大部分人。可见“不让农民留种”将成亡国灭种的危险策略;再说就算中美不开战(主动权在美国而不在中国),“让农民留种”也是抵制转基因的最有力的措施。因为转基因种子也与杂交稻一样,不能留种。只要农民种能留种的常规稻及一切粮食蔬菜种子,那么转基因种就不可能在中国商业化种植。
四是中国和世界革命层面。毛主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可归纳为“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夺取政权”。根据地内的军民都要吃饭,要靠种地养活自己。而种地的种子如果靠根据地外供给,则敌人只要封锁种子供给线,根据地内的军民就会饿死。民主革命就不能取胜,何谈社会主义?袁院士要把农民不能留种的超级杂交稻推向世界,那么世界各国都不能走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了。
故此,应把“让农民自己留种”与“守住耕地红线”并列为“稳端中国饭碗”的必要条件。政府急需改变育种思路,大力扶持常规育种,迅速疏散集中于海南的繁种田。育种专家们应当跳出个人利益的小圈子,集中精力指导县乡农科站,选育适应当地水土气候条件,可让农民自己留种的良种,并及时将退化的常规良种提纯复壮。李昌平老师在给袁院士信中恳求:“我觉得您老是个严肃的科学家,是个可以从商业战车上从容走下来的科学家”。笔者也衷心希望袁老接受李老师的恳求。
五、小结
袁隆平院士虽然在小块示范田,于2017.10今年再破超级杂交稻单产世界纪录,但本文首先列举:1、2014年,按袁院士估计的超级杂交稻大田单产及其推广比重推算,全国水稻亩产应达504公斤,而实际只有454公斤;2、尽管2000~2014年,超级杂交稻示范田单产增幅高达43.9%,但其推广对象的“一季中晚稻”,同期全国平均单产只增加了5.78%;3、不是“袁氏超级杂交稻推广对象”的早稻,2000~2014年全国平均单产增加了6.54%,比“袁氏超级杂交稻推广对象的一季中晚稻”产量增幅还高0.76个百分点。从而证明:袁氏试验的超级杂交稻单产屡破世界纪录,并未推高全国的水稻单产!并指出:同期全国化肥施用量增加了44.6%,才是全国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
接着列举超级杂交稻种的缺陷,包括:广适性差、抗逆性不足、农民不能留种、需专田专肥专家管理、影响双季稻的增产优势、制种多占土地用工和口感较差7个方面。
最后提出“端稳“中国饭碗”应把“农民自留种子”与“耕地红线”并列为必备条件,并从农民、专家、国家及世界革命4个层面详述“农民不能自留种子”的危害。特别警告:战争难免,只要“集中了全国70%的三亚繁种田”被导弹摧毁,全国多数人将被饿死。建议政府大力扶持常规育种,疏散集中于海南的繁种田;育种专家集中精力指导县乡农科站选育、提纯适应当地的常规种子。
成稿于2017.11.4~12.27
注释:
1、2017-10-18凤凰新闻“从亩产700公斤到1149公斤,超级稻20年屡破世界纪录”。
2、2017年10月17日新华网“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破世界纪录”。
3、稻面积及单产据中国统计网公布数字计算,未扣水分。净进口--进口-出口,笔者按海关月报计算。
4、参见袁隆平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写的“杂交稻”词条。
5、见2008年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的通知。
6、见2017年10月17日新华网“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破世界纪录”和2015年11月18日农民日报“中国超级稻发展历程”。
7、同注2。
8、见2015-09-29•中国经济周刊曹昌等“超级稻陷质疑风波:高水高肥不环保增量不增产”。
9、同注8,引用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对中国经济周刊的讲话。
10、2015-04-10华商网-华商报“安徽万亩隆平超级稻减产绝收”。
11、2015-04-15中国青年报“安徽万亩超级稻绝收或减产只是“出了点小问题”吗?”
12、百度百科“超级杂交水稻”词条。
13、见百度百科“稻瘟病”词条。
14、同注11。
15、2014-01-07伯通百家号“把袁隆平请下神坛”。
16、见2015-03-22红歌会网“李昌平:给农民留几粒真正的种子—致袁隆平老师的一封信公开信”。
17、同注8。
18、同注15。
19、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20、同注8。
21、见《大百科全书》农业卷“稻”条目。
22、王帅,王福义,王丽《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年10月“杂交水稻制种人工授粉方法研究”。
23、百度搜索:杂交水稻与常规水稻的异同。
24、同注8。
25、见2013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国人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
26、引自该县2000-2008年统计年鉴。
27、流转数据源于该县农办。
28、同注15。
29、见百度搜索“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0、2013/7/6红网喻向阳“隆平高科拟定增募资16.45亿全资控股三家子公司”。
31、2017-12-1918:30来源:独家网美国/中国“美国为了维持霸权地位已经撕破脸了”。
32、见2017-04-12海南日报“三亚南繁历经60余年发展打造“中国饭碗”最坚定底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