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农

吴子枫:故乡、底层、知识分子及其他(旧文)

字号+作者:吴子枫 来源:天涯 2017-02-0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比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和解放初期,今天的知识分子不再与底层的劳动者们血肉相连;工人和农民也没有培养出自己的知识分子,他们培养出的专家都过上了另一种'...

比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和解放初期,今天的知识分子不再与底层的劳动者们血肉相连;工人和农民也没有培养出自己的知识分子,他们培养出的专家都过上了另一种生活,成为另一“层”人。浸透了中产阶级式同情的“返乡体”写作正是这种隔膜的表现。

保马编者按:时下,关于“底层”的研究与写作层出不穷,但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对劳动人民的态度却时常遭人诟病:叙述者要么停留于冰冷的社会学分析,要么囿于同情式、景观式的描绘。近年来大热的“返乡体”写作不失为其中一个代表。保马今天推出吴子枫老师的《故乡、底层、知识分子及其他》一文,可视为对此现象的一种探讨。本文看似“返乡体”,实际上包含了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知识分子对自身的深刻反思,这与现在流行的为返乡而返乡,借知识分子的话语优势以展示乡村奇观的“返乡体”写作有所不同。吴老师在忆及故乡与自己的成长经历的同时,也梳理了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社会变迁,特别是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之间关系的变化。比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和解放初期,今天的知识分子不再与底层的劳动者们血肉相连;工人和农民也没有培养出自己的知识分子,他们培养出的专家都过上了另一种生活,成为另一“层”人。浸透了中产阶级式同情的“返乡体”写作正是这种隔膜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指出这一现实并不是为了进行道义上的指责,而是为了促进更深一层的思考与行动。知识分子与群众的“脱离”并不是先天的“原罪”,而是特殊历史局势的产物,我们要做的则是更全面地检视造成这一“脱离”的现实条件,并探索改造这种条件的方法与可能。本文转载自“光影流年”公众号,文章原载于《天涯》2004年第6期,感谢吴老师授权。N87品论天涯网

故乡、底层、知识分子及其他N87品论天涯网

文丨吴子枫N87品论天涯网

N87品论天涯网

每年过年,我都会想起小时候。那时候家乡还没有电视,也还没有外出打工这样的事情。过年前的半个月,村里就像蜂窝里灌了蒸汽,热烘烘地闹起来。那时的天气也格外地冷,记忆中的冬天,屋檐下总有一串一串的冰条,门前的枯草已经灰绿中带黄,夜间的露水在各色的杂草上结成冰凌,太阳一出来,清亮的光照在上面,几经反射,显得色彩斑斓。尽管那么冷,我们小孩子还是一大早就争着要起床,为了看那些彩色的冰凌。将那些晶莹剔透、像十色宝石一样结在草带上的冰凌从田边折下来,在冻得红彤彤的小手中挥舞,给妹妹或邻家的小孩子看,大自然所赐的美给了我们似乎属于自己的骄傲。透过五彩的冰凌,我们真的看到太阳是彩色的,不过只看一会儿,冰凌就化了。N87品论天涯网

然而那时候并没有这样地伤感,冰凌化了,还有其它的玩耍。况且,只要过一夜,又可以见到那样透明的彩色遍野都是了。于是便和着大一点的哥、姐们去踩高跷,或者去看大人们挤棍,到那一家去看做米糖。这也是大人们一年最闲的时候,因为秋收早已经过去了,春耕又还有一段时日,现在要忙,也是忙着怎么过年,做爆米花、做米糖、到山上去砍些树木回来当硬柴烧。这时候的忙,都是跳跃的,有什么要溢出来的样子。见了面就说:“你家的米糖都做了?明天我家杀猪,过来吃晚饭,一定来!”N87品论天涯网

真的过年了,全家人都围坐在一起,回想一年来的日子,苦的都已经过去了,甜的更让人心里有希望,对于来年,都鼓起了更大的劲头,饭菜确实是格外地香。正月里大家都这家那家地窜,小孩子们除了给长辈们拜年,就是伙在一起,用稻秆做一个草龙灯,到这村那村去舞,讨几个买小玩具的钱,或者干脆就是糊弄一些点心吃,说一些自编的吉利话,做出一些滑稽态,然后一哄而散……。以后,又还有一些村里要搭戏台请戏班子来唱戏,全乡总要闹到元宵以后,才肯慢慢地静下来。直到柳树的新芽探出一点头来,风吹到脸上也不那么剌骨了,人们便扛了犁耙去犁田,小孩们也一伙一伙地在田野里一面放牛一面游戏,烧一处火、翻一些冬天里躲在泥里的泥鳅。清晨的炊烟映着朝霞袅袅而上,春天的田野里又飘着新一轮的希望。N87品论天涯网

然而,这些都已经只能在回忆中见到了。时代变得很快,人也变得很快。或许有人会认为我这只是用一种怀旧式的态度来看这一切,然而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看到的无疑只会是古文人心中早就怀有的“田园诗”。但现在想起来,这一切并非出于怀旧而产生的美感。那时候家乡充满希望的热闹与忙碌,与当时的第一轮改革是分不开的。上世纪80年代前期,农村最大的变革就是分田到户,承包单干。每一家都分到了自己的田地,自己出汗在自己地里。产出的粮食又不怕卖不了,因为那时候粮食还是统一收购,价格也比较合理。也就是说,农民们不用担心市场,只要勤劳,田地里产得越多,收入就越多,生活就会越好。因此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劳动使人充实,在靠自己的汗水能过上幸福的日子的人们身上,展现了一种健康而快乐的美。而那时候现代传媒还没有在农村大行其道,人们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以各种自创的形式来娱乐。这些娱乐因为是自创的或传统的,与人们有着有机的联系,所以又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娱乐,而是充满着人民的智慧与创新。那是一种真正的劳动者的艺术,像《刘三姐》中的采茶歌,充溢着一种劳动者自信而欢快的调子。N87品论天涯网

N87品论天涯网

近些年来,一直在外地读书,回家过年,感到一年不如一年那么热闹。在外打工的姐姐和亲戚们,一直要到年前两三天才回家。或者因为工地上的工资拿不到,或者因为工厂里不到时候不放假。而大年一过,年初六左右又要赶紧出去,或者因为厂里上班时间到了,或者怕出去晚了找不到事做。而这一来一去,都要挤火车,每回家过一次年,都像要拼两次命,那么多人从窗子里塞进去,一直塞到不能动为止,好像人的什么尊严都没有了。然而这一切又似乎是自愿的,这又格外地让人受不了。然而每年春运车票又要大涨价,来回两趟的车票,加上买一些过年的东西,经常就要花掉两个月的工资。渐渐地,有许多人过年也不回家了。乡下的年,早已没有了以前的那种热闹与充实感了。N87品论天涯网

然而今春节回家,感到家乡又有一种特殊的热闹。大家在路上在饭桌上都兴奋地传讲着一件事。原来今年我们县里有一位官员回家乡过年了,这位官员现在是中央委员,据说这次荣归故里,带了多少亿的投资回来。又说,从县城到他村子里,已经有了一条专修的水泥路,每位以前曾相认的亲戚都有一个多少钱的红包等等。人们热心地传讲着这样的消息,言谈中透露着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与朦胧的向往。N87品论天涯网

其实近年来这样的故事已经在故乡流传得太多。这次当然也有所本,但也只不过是另一些故事的延续。某某乡的什么人在外面赚了多少钱,做了什么老板等等,似乎成了人们过年聚在一起时必讲的故事,而且每人似乎都争着要讲得更好、更惊人才罢休。做了官的,可以让多少自己的亲戚乡亲得什么什么好处;不用辛苦的,却可以在外面赚多少多少钱……;这样的故事已经完全地将乡亲们的头脑占据着。贫穷而无望的生活,总是更让人们相信奇迹。当现实中的勤劳已经不能给人们以希望,当确实有些人靠着贪污而发财并能携亲带故地过不可想象的日子,当电视中不断地报道穷人中奖发财的新闻,当国家也把“白猫黑猫,捉了老鼠才是好猫”作为座佑铭时,人们就自然地把奇迹作为最后的出路与希望,并把赚钱作为自我实现的最高价值标准了。况且贫困的鞭子又在后面不停地抽打着。N87品论天涯网

有些人在反思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时,经常会说社会主义革命复活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有毒的东西。而我认为,如果说封建文化中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在复活的话,正是后期无反思的改革开放复活了它,并赋予了它新的形式。一人当官鸡犬升天、封妻荫子荣归故里、不劳而获金钱至上,这些封建思想中的毒气变本加厉地在民间流布,它们穿着用金线编织且盖有政府大印的外衣,在电视、报纸等现代传媒的吹吹打打声中,大摇大摆地在中国的大地上逛来逛去。N87品论天涯网

有人又爱把改革以后的日子与“五四”时期对接,认为这是对被社会主义革命中断了的“五四”启蒙传统的接续。但现实中的这一切,又让我想起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文中所说的:N87品论天涯网

“今天,受骗的大众甚至要比那些成功人士更容易受到成功神话的迷惑。他们始终固守着奴役他们的意识形态。普通人热爱着对他们的不公,这种力量甚至比当权者的狡诈还要强大,……尽管人们还恪守着成功的原则,然而追求成功的内在结构却发生了变化。人们所强调的已经不再是通过艰苦奋斗而获得成功,而是要赢得奖金。”N87品论天涯网

是的,九十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中国劳动者的再“启蒙”,给老百姓带来的不是更加健康的理性,而是他们对于获得“奖金”奇迹的信仰。故乡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故乡了,这不只是说故乡在经济上被剥夺而变得更加贫穷,更让人心痛的是,故乡在社会不公的现实中、在现代文化工业的“启蒙”下,接受了贫穷强加于她的毒素,她失去了往日的美德,失去了她的健康的活力。人们不愿去参加劳动而是没有日夜地赌博,同时用赌博的心态来看待世上的一切。N87品论天涯网

N87品论天涯网

前些天回到学校,有老师要我写一篇有关“底层”的文章。这让我想起来,近些年来“底层”已经成了知识分子们讨论的中心话题。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知识分子依然还保有着令人可敬的良知,而另一方面,“底层”成为一个“话题”,却又不能不让人悲哀。我不知道“底层”这个称呼是不是一种社会学用来描述客观现实的词语,但我感到它如此地冰冷。一种“现象学”似的对现实的描述,透露出“底层”作为对象与言说者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从这个词的使用来看,我的故乡也被包括在内。然而无论是故乡或者农民,还是劳动人民、无产者等概念,与“底层”的含义都是不相同的。“底层”是一个没有被反思的概念,它被官方使用,被大众传媒使用,也被左或右的学者们使用。用这个词来指那样一些不同的人群会抹杀什么问题,也还一直没有人去想过。在我看来,至少“底层”只能用来被对象化地研究与言说,而“故乡”却有她自己的亲人,那是她自己的代表,他们之间血脉相通。用“底层”一词来代替“故乡”或“劳动人民”等词,或许正反映了“故乡”和“劳动人民”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亲人,她只能被别人来研究,被别人来言说。“底层劳动者”因下岗、失业、或劳动的无效,而失去了劳动的机会或劳动的意愿,从而也失去了成为社会主体的权利,只成了单独的“底层”,在现代社会,他们被剥夺了生活得更好的手段的同时,更被剥夺了取得自己尊严的“自强自立”的有效劳动的权利。N87品论天涯网

现有关于“底层”的文章,或客观的叙述与分析,或带着忧郁的同情,在倾向上,似乎继承了以前左翼的传统。然而这些又使我想起三、四十年代表现底层劳动人民(注意,不只是“底层”二字)的左派艺术品,这些作品给人的感觉很不一样。三十年代的电影《马路天使》,对于底层劳动者们的叙述,有健康的欢笑,有贫苦的悲哀,但悲辛中依然透着力量和信心。而《万家灯火》中,展示出了底层劳动人民不向权贵低眉的骨气,也让小知识分子感到他们温暖与面对现实时的坚毅。即使最早表现农村、农民的作品,如鲁迅的《故乡》或《社戏》等,也都有一种要么彻骨的痛,要么清新而健康的美在里面,而那一切,都显示着鲁迅本人与故乡的血肉联系。而现在有关“底层”的作品,除了将“底层”“问题化”的冰冷分析,就是一种“底层式景观”的描绘加上一点同情。不管作者本人出身是否“底层”,但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或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分工,已经使我们与底层的劳动者们不再血肉相联。农民和工人没有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他们培养出来的专家们都过上另一种生活,变成了另一“层”人。我们或者过上小资的生活,但对“底层”又有着遥远的记忆和同情;或者成为有着自己专业的学者,只能用一套术语来言说“底层”。我们没有故乡,就像故乡失去了亲人。N87品论天涯网

这一切,加上以上所说的故乡的状况,又不由地让我想起一位朋友私下里所说的话。他说,现在的情况是:在乡下,农民们支持右派;在城市里,小资们在搞左派。我们且不要过于气愤地就将这句话视为只是责难或谩骂。因为细想起来,这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改革的获益者有很大一部分是知识分子,他们在城市里过着较中等的生活,不再象以前那样与底层劳动者的生活相接触。他们既难于切身体验底层的贫苦,也看不到他们面对贫苦的坚忍与力量。他们只凭着良知而同情“底层”,或者作为专业学者,将“底层”作为问题来解决。同时,底层劳动者们也没有了自己的知识分子,他们只能任由现代传媒来“启蒙”,只能凭直觉来把握社会,当他们无望的时候,只能盯着那些靠“奖金”而发迹的人,并也只能希望自己有幸获得这样的“机会”。N87品论天涯网

这篇文章快写完了,不管目的达到了没有,我要说的是,我想写的不只是关于底层,而是关于知识分子与故乡的关系。我能感觉得到,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到解放前的作品中,对于劳动者的叙述,其视角与现在有关作品对劳动者的叙述视角是不一样的。这里面既反映了叙述者与被叙述者在现实中位置关系的变化,也暗含了叙述者对被叙述者态度的变化。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不再是有机地统一了,因为在现实中他们也不是有机地联在一起的。这一变化是不是有问题,我觉得值得我们深思。N87品论天涯网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为了责难,而是为了促进深一层的思考与行动。记得贺照田曾说过,当代学术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相脱离的问题。这样的脱离,不光是底层劳动者们的损失,也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自己的损失。可以说,“故乡”没有了自己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也就没有了自己的“故乡”。N87品论天涯网

天气暖了起来,或者春天真的要到来。故乡的田野里或许还很萧瑟,但不久,即使冒着风雨,还是有人去播种,因为在这片大地上,毕竟还有东西没有被完全吞没。真正的劳动者依然坚信,没有辛勤的播种,就永远不会有喜悦的收获!N87品论天涯网

2004年2月20-21日N87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