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农

蒋巷村记行——集体经济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字号+作者:儒夫 来源:乌有之乡 2016-07-26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蒋巷村记行——集体经济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无锡红色网友农村考察刚出梅雨季,迎来高温日。虽是早晨,烈日似火,热浪徐徐,坐以汗出。但仍'...

蒋巷村记行——集体经济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无锡红色网友农村考察8tv品论天涯网

8tv品论天涯网

刚出梅雨季,迎来高温日。虽是早晨,烈日似火,热浪徐徐,坐以汗出。但仍然挡不住一行二十多人对当今誉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常熟蒋巷的热情,带着期待与好奇前住考察。8tv品论天涯网

蒋巷位于常熟、太仓、昆山交界处,也是常熟最偏僻的地方之一,曾经是最贫穷的地方,所以也曾是“三不要”和“三不管”的地方,后因为常熟富裕而被划入常熟。蒋巷也曾是最低洼的地方,所以逢雨必涝,十年九荒。传说乾隆年间,时任福建台澎观察使兼学政的常熟人蒋元枢,渡海出巡遇险,就对天许愿,若安全返乡,则置田千顷,广招难民,免租百年。因双禽引路脱险,喜闻双凤乡有千顷沼泽可供开发,并将此买下,广招难民。朝廷闻听则喜,下旨褒奖:凡双凤乡姓蒋者,免税百年。于是难民纷至,改为蒋姓,结庐建村,世称蒋巷。据介绍,这儿的原住民祖籍都来自苏北难民,以庐为屋,以草为席,被人称之“滚地笼”一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这个一穷二白的贫瘠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与这个村的带头人——常德盛所分不开的。8tv品论天涯网

据介绍,当年因常德盛有一点文化,被推举任生产队会计,22岁时担任了蒋巷大队大队长、大队书记。他坚信:“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在他的带领下,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挖河挑泥,烧柴沤肥,把全村的地势抬高了一米多,把洼地改造成肥沃的粮田。当时恰逢血吸虫病肆虐,常德盛一边带领村民积极灭螺,一边督促村民积极治疗。经过努力,农民们蹬上了温饱的水平。正值乡镇企业兴起的时候,常德盛为了要让村民的口袋富起来,从上海请来一个“能人”帮助办企业,结果被骗二百多万,还遭来十五家法院的传票,这一切常德盛都一人扛了下来。后来他边打工边学习,带领大家办起了钢结构企业,成为了蒋巷村的支柱产业,也是今天的常盛重工。在企业转制过程中,本来常德盛可获得相当的股份,但老都没有拿,全部归集体所有。他自己,工资不拿最高的,住房不住最好的,时时为村民着想,处处做村民榜样。在他退下的时候,人们说:常德盛把常盛(企业)留给了集体,把德留给了自己。8tv品论天涯网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蒋巷村村委,在墙上挂着蒋巷村党委和村委会班子成员的照片和格言,边上还有历任国家领导人来蒋巷村视察的照片。一位女士一边带领我们参观一边向我们介绍,在村规划的沙盘上基本能了解蒋巷村的总体布局。蒋巷村分成工业区、农田区、别墅区、老年公寓和自耕区。目前蒋巷村面积约三平方公里,全村186户,人口830。村里为每户建造了别墅,造价三十多万,但村民自己只需支付十多万元。退休老年住在自己家中可奖励三千元,也可包免费住进村建的老年公寓,水电费自理。老年人有500元补贴,年纪越大补贴越多。企业打工的外地职工,由村里提供住宿。蒋巷村民每户保留有自留田,供村民自己种植蔬菜。有千亩粮田,分别有十六个种田户承包。村史馆分成几个展区,由国家领导人历次视察的照片区,还有《历史沿革》、《农业起家》、《工业发家》、《精神传家》、《生态美家》专题区,最后是党建工作展示区。临近参观结束,常德盛老书记前来会见了我们,并与大家一一合影留念。他看上去憨厚没有一点架子,穿戴也没有一点儿特殊,说话也很和善。有人告诉我,他被誉为活着的吴仁宝。但在我印象中,吴仁宝比他健谈得多。8tv品论天涯网

社会主义不是说出来,决定社会性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生产关系。是怎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特别关注的就是农村的土地问题。所以我单独向讲解员了解,我说,当年农村盛行卖土地,因为辛辛苦苦干十年也赚不到卖一亩地的钱,但现在他们的子孙什么都没有了。她说,土地就是农民的命,现在土地是归集体的,有村里的种田大户在耕种,其他的人有的进入村里的企业,有的搞生态农业和多种经营。农民的口粮是集体分的,但因为考虑到有的吃不了,所以采用货币形式,即为“口粮钱”。关于这一点在回来的车上我与朋友探讨了一下,货币分配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非常适用,相反的偏远地区,口粮用实物形式分配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蒋巷村民的另一笔收入是年终有分红,村里在册人口,不论老少,按人分配。集体所有制是“共同富裕”的关键,这是与私有制经济的本质区别。虽然蒋巷村也是由种田大户承包种植土地,但这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问题,因为他们是为集体生产粮食,体现的是生产效率问题。与农村私有化所不同的在于,当土地通过流转后,同样是种田大户承包了土地,但粮食是归个人所有,其他农民则加入了民工流外出打工,村里剩下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劳动力外移,怎样发展当地农业,怎样发展当地经济,怎样建设新农村,怎样缩小地区差别?8tv品论天涯网

这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征。不同的是蒋巷村恰恰是把富余劳动力留在了村里,发展工业和三产,这就是“致富有岗位”,有乐业才有可能致富,关键在于蒋巷村的村民分享了集体经济的“利润”。有劳动力才有生产力,提高劳动力水平才有发展生产力的条件。所以,蒋巷村重视教育,他们提出了“有其学、优其学、乐其学,终身学”的理念,孩子上学有奖励,考上大学有资金。为了要让村民“换脑袋”,由村出资为每户订阅“二报一刊”。这也是蒋巷村打造“精神传家”的一个方面。8tv品论天涯网

蒋巷村目前是4A级旅游景区,“旅游旺家”成为蒋巷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乘上村里的观光车,穿行在乡村的路上。一路绿树成荫,道路非常整洁,两边还有水杉笔直耸立。这种树当年非常盛行种植,因为在农村是用来盖房用的,当年我父亲也曾在自家门前种了好几棵。村间河道交差,小桥随处可见,河水清澈,还有成群的白鹭在飞翔栖息。我对讲解员说:土地私有化和包产到户后,许多地方的水利设施已荒废了,我儿时在里面游泳的小河后来都是淤泥,连鸭子不能游了。她也承认,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搞水利的,只有在集体所有制下才有能力兴修水利。因为此前听说蒋巷村企业专制的事,我特意再问这个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她明确告诉我是集体控股。于是,我发表了我的观点,现在不少人认为在中国生产的就是中国制造,其实不然,人家一走什么都带走了,只有企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生产出来的产品才真正属于自己的。8tv品论天涯网

一路上,看到一排排整齐敞亮的别墅,粉色墙面和桔红的屋顶在红花绿叶的环抱中显得分外靓丽。连排平房的老年公寓,蓝瓦白墙,显得安详宁静。在一处路上看到了社区医疗服务站,村民看病有优惠,小病免费治疗,医务人员随叫随到,大病有合作医疗和进医疗保险,村里还有补助,解决了村民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阳光下的蒋巷农民剧院也显得十分气派,农民餐厅可以满足村民举办婚丧喜庆办酒的需要。这儿还有儿童游乐场,儿童实践基地,一排房屋边砌有好多的灶台,就是孩子野炊做饭所用。当年,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激情岁月里,蒋巷有许多来自上海的知青,在知青纪念馆里,“知青岁月,永志不忘”的红色标题十分醒目,在展墙上用图片记录了知青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用青春的泪水和欢笑挥洒农村和边疆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对农村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们促进了农村的文明与进步,应当被载入新中国农村建设的光辉史册。陈列的纺车、织布机也勾起了对儿时的回忆,仿佛外婆纺纱和小姨织布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在放映厅里保留着“成长的记忆”,一台当年的老式放映机和墙上的电影海报,挂着的已掉了漆和褪了色的二胡、手风琴,还有当年用过的台式收音机,似乎都在诉说着当年知青的精神生活与憧憬。在江南农家民俗馆,那些小时在农村曾经用过的、见过的竹编的蓝、匾、萝,木制的桶、盆、盘,老旧的缸、壶、碗,还有老式的雕花木床、镜台和方桌,如今都成为了记忆。按一比一再现的街景店铺、门面行当,虽然不见了当初熙熙攘攘人流,但仍然好似童年走过的一样。在今天常熟的颜港里老城区仍然保留着当初的建筑,三年前曾特意重走了大东门一带,但房屋依旧在,印象已不现。最后,我们还乘车参观了千亩农田,成片的粮田更适宜规模化生产,农田沟渠整理得井然有序,它呈现的不仅是蒋巷村的希望的田野,也是中国农村希望的田野。8tv品论天涯网

在参观即将结束之时,我们来到接待站,这儿挂了马恩列斯毛和开国时的主要领导人的像,这也是很少见到的。这也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写照,就是像蒋巷这样的农村地区,在思想上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经济上坚持搞集体经济,在发展目标上坚持走共同致富的道路。蒋巷虽然地处偏僻,却已建设成富裕、文明、幸福、优美、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也为蒋巷庆幸,常熟的不少农村也出现过征地拆迁“拆出新中国”的火热场面,幸亏蒋巷村在偏僻的三不管三不要的地方,若要不是,或许也早被拆了。今天的蒋巷村,为我们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可学习、可操作、可复制的样板。8tv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