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阎宝航同志的外孙女李兰女士邀请我参加她儿子杨曦霆统领的滇西北支教团扶贫支教十周年慈善晚宴,我觉得不管出于什么方面的考虑我都没有理由推辞。于是,我上午在位于山西太谷的山西农大讲完课后,匆匆忙忙乘高铁赶回北京,从西客站径直赶往会场。还好,没有误了晚宴开始的时间。当看到那些从云南深山里来到北京过冬令营的彝族儿童时,一身的疲倦全部释然。这些孩子们笑得是那么可爱、那么灿烂。这是他们行程几千里,第一次来到祖国的首都啊,又在这样华丽的酒店参加盛宴,虽然显得有些腼腆、拘谨,但激动的心情仍然溢于言表。
主持人让我讲几句话,我没任何准备,但发自内心的感触,仍然即席讲了几句感言。
首先,我要向杨曦霆这些青年支教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认为他们干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所以说是功德无量,是因为:
其一,他们践行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看过他们的事迹介绍,我不由想起了毛泽东主席的那句话,“我们共产党员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共产党员”不是抽象的名词,它是要由具体的人来体现的,支教团的青年们就展现了共产党员的这种情怀。虽然,他们当中有些人还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们的行动会使一些脱离群众的共产党员汗颜。“为人民服务”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支教团的青年们,把口号变成了行动,真正做到了“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其二,他们弘扬了革命传统。滇西北支教团的发起人和团长是隐蔽战线无名英雄阎宝航的曾外孙,他为了一个承诺信守了十年。2007年8月,他在结束了半个月的假期支教活动后,向当地孩子们做出了这样的承诺:“你们好好听话,下次我会带更多的老师来教你们。”为了这个承诺,他一干就是十年,不断组织招募社会各界有支教意愿的志愿者,参与到支教行动中来。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起组织各类支教70余次,派遣支教志愿者2200余名,将大爱洒向52所中小学。这让人不禁想起杨曦霆的曾祖父阎宝航当年开设的“阎家老店”, “阎家老店”把爱洒向了人间,阎宝航的第二代阎明光创办了上海阎宝航社会公益基金会,从事公益事业,第三代李兰创办四海弘洋公益基金会,也是从事公益事业,如今这种大爱又传到了第四代人手中,祖孙四代,一脉相承,心系人民,不忘初心,实属不易。有人预言,“红不过三代”,“红二代”、“红三代”只会吃老本,甚至是纨绔子弟,从杨曦霆和他所带领的80后、90后团队身上,我看到了这种红色基因的延续。
其三,精准扶贫,他们扶到了点子上。最贫困的地区是山区,最需要扶持的民族是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最需要关爱的群体是大山里的孩子们。滇西北是我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八年,我对这块红土地上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怀有深厚的感情。我永远忘不了,当年野营拉练时,我们来到了深山里的彝族山寨。当时我吃惊地发现,还有这么贫穷的地方,仍在刀耕火种,一家人没有几件衣裳,晚上全家人围在火塘旁取暖,而当我们部队路过时,全寨的乡亲们会倾寨出动,夹道欢迎,由年龄最大的长者带队,把煮熟的鸡蛋送到我们的手里,我们一个劲地谢绝,他们一个劲地坚持,那个场面至今记忆犹新。我总想再有一个机会,回去看看那些山寨,回报那些老乡,但是毕竟年龄不饶人。我们这些老兵的愿望终于由杨曦霆这些年轻的后生们实现了。谢谢你们,滇西北支教团的老师们!谢谢所有献身支教事业和为支教事业提供赞助的慈善家们!世界因为有了你们而充满了爱。
晚宴开始,来自深山的孩子们和他们的老师同台演唱了一首歌曲《最好的未来》,记得歌词中有这么几句:
“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期待,爱放在手心,跟我来。这是最好的未来,我们用爱,筑造完美现在……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眼泪变成雨水,就能落下来。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唱到这里,我看到孩子们的眼眶里已经闪烁着泪花,我的眼睛也早已湿润……祝福你们,我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的未来必定更加美好!
2017年12月9日子夜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