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十八位农村干部倡议回归公有制
题 记:在四十余年农村改革的风云激荡中,周家庄、南街村等一大批农村坚持毛主席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很快实现了“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的共同富裕目标。
在这里,没有 “上学难、看病贵、住房贵”等困扰农民的生活难题,没有“扶贫攻坚、贫富不均”和“留守父女儿童”等制约政府三农工作的发展瓶颈!
人们殷切呼吁:早日回归集体经济的阳光大道,扎扎实实地搞好乡村振兴,为实现全国农村的共同富裕铺路搭桥!
值此年末岁首交替之际,我国农业战线传来一个石破天惊、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省所辖缙云县,有十八位农村干部联名向全国发出公开倡议:呼吁尽快恢复农村公有制经济的制度与模式,通过新时期的制度转型,促进共同富裕的及早实现。
俗话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守正固本终有期!
人们不会忘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曾经也有“十八勇士”,借故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群众吃不饱、穿不暖,而先后按下托孤的“血手印”,率先在全国掀起一股“单干风”,即后来被人吹上天的“大包干”。
面对这种经营模式的颠覆性转变,党中央及时发出了十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明确要求:——实行“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双重经营责任制,切记“一刀切”!
然而,在某些人的纵容支持下,这股单干风一泻千里,刮遍全国,竟然成为引领中国农村发展的主流模式!至于哪些该“统”,哪些该“分”?已经全然无人顾及,“一分到底”就成为各级政府的必然选择!
于是——耕地基本分光了,饲养室的牛马没人去喂了,农用机械废弃了,毛主席时代辛辛苦苦修好的数万座水库和水利灌溉设施长期干涸、被砸掉了!
代之而来的,是人们肩挑手提去浇水, “綹綹田”上人拉犁。
然而,情况也不尽然。在神州大地上,也有不少村子顶风前行,坚定不移地行进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譬如,誉满全国的大寨村、南街村、华西村、周家庄等,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不动摇,齐心协力壮大集体经济,干出了非凡的成绩。现在,他们集体富得流油,村民赚得盆溢钵满。农村真正实现了住房、医疗、教育全免费,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新农村!如此先进典型,我省农村也并不少见。比如陕西礼泉县的袁家村、西安户县(今鄠邑区)的后寨村等,他们都是共同富裕道路的开拓者、坚守者,并成为一定区域内共同富裕的成功样板。
就连曾经实行分田单干的贵州塘约村,在遭受洪涝灾害严重袭击之后,经过认真反思,充分认识到大包干根本无力抵御自然风险,才又重新回归了集体经济,开创了中国农村著名的“塘约道路”。
以上情况不难看出:同为“十八勇士”,两者的思想境界和所走道路是截然不同的!
缙云县十八勇士的倡议,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农村道路、且在南街村、周家庄的现实引领下自然萌生的肺腑之言。这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思想感悟,更是一种博大的政治气魄和道路自信,是一种共产党人和新时代农村干部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而小岗村十八勇士的“壮举”,则是鼠目寸光、不思进取,缺乏自我革命、自我奋斗精神和主观能动性的“完美”写照!
要不,他们为何在坐享几十年“扶贫对接”和“财政输液”的情况下,依然江山依旧、面貌难改,反过来又多次派员到南街村、大寨村学习、取经呢?
从分田单干到回归集体道路,其实是两种不同世界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
建国后的三十年间,为了给国家建设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毛主席高瞻远瞩地提出“高积累、低消费”的治国方略。为此,他老人家几年不吃红烧肉,周总理几年不喝茶。他们和全国人民一起,勒紧裤带过穷日子,目的就是为了国家的后续发展做规划、打基础。
可小岗村的“勇士”们,根本看不到当时的苦累“是暂时的”这一表面现象,遂一时兴起,率先刮起“单干风”。岂不知,他们的猛打猛冲,给中国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无穷的后患!要不如此,哪来全国遍地的空巢村?哪来那么多的留守妇女与儿童?哪来年年频现“高空一跳”的打工讨薪人?
难怪全国农村四处发声,期盼小岗村给全国人民一个道歉呢!
2022.2.8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