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期,我们针对当下社会不愿生娃现象写了一篇《不想晚年在“腥风血雨”中度过,就要多生娃》的文章在“今日头条”发表后,引起了读者反响,跟评如潮。但很快又被“今日头条”以“标题过度夸张”而停止了推荐。读者的反响也大都持反对态度,超过支持率的2倍,占全部跟评的73%。由此使我们感到了关于生娃这一大事有进一步说清楚的必要。因为,生娃不但是当下的人之大事和国之大事,也关乎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
“今日头条”认为文章“标题过度夸张”也是有问题的。因为,文章标题不但没有丝毫夸张,而且仅仅只是阐释了不生娃和少生娃的巨大弊端之一角而已。相信大家在此文中也可以看到“不想晚年在“腥风血雨”中度过,就要多生娃”绝没有什么“过度夸张”。
归纳跟评中反对意见主要有三:
一是生不起,养不起之现实让人想生而不敢生。
二是生不生是个人的选择,自己的自由。
三是生多不如生少或不生,并举了孩子多的老人无人赡养的例子加以佐证。
如此等等。不能不说这些评说都有现实案例,也不能不说这些评说是不生或少生之“坚定”态度。
不能否定产生这种态度有现实的原因。比如孩子的培养教育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富人也不想生或多生娃只想活得潇洒也是当下比较普遍的现象。至于社会上有人养育多而晚年很惨的现象也是有的。
但通过这些意见我们也看到,社会对于生娃,当下的视线更多的是投向了生娃的负面。
如果我们把这些意见作进一步透视,我们也不难发现,内在的根本原因其实只有一个:这就是活在当下,尽量让自己这辈子活的轻松些,少一些负累。
而且,这些意见后面的跟帖也不少,反映出当下社会在生娃、多生娃这一大事上,表现出的是与之对立的“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很多人已经把自己牢牢地圈定在了以“自己过得好”为篱笆的窠臼之中了。这才是特别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
社会对于生娃的负面反映之所以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这是因为,于人于社会,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格局和未来。而不愿生娃和不愿多生娃之内在观念,反映的是当下很多人及我们这个社会已经执念于生命的内卷了。如果走不出这种内卷,那么,不但是我们很多人的未来和晚年十分危险,我们整个民族的未来也将十分危险。
内卷是一个新名词,我们在此借用这个词,也是指负面消耗。所谓生命的内卷,我们的根本所指是消耗人类传承的责任和意义。具体来讲,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现实表现:
只有眼前的困难,没有长远的视野;只盯着目前的小日子,没有自身和民族未来大意识;把生命传承重大课题简单化、平庸化。生不生娃,唯一的决策指标就是会不会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且还是目前的生活质量。
不是么?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一目了然。
首先,对于那些以生不起养不起娃的观点来说,我们只要问一问当下真的生不起娃了么就会明白这是个伪命题?因为,相比以前任何历史时期,当下生娃的条件都要好很多。更何况,国家还给予了一系列鼓励生娃的配套政策,医疗、教育等利民政策正在陆续出台,让生娃受惠。可以说,当下没人不具备生娃的条件。如果当下这样的条件还说生不起、养不起,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远的不说,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在吃饭都成问题的条件下那岂不不生娃了?可我国的人口却从短短的30年时间里从4亿增长到了10亿,经济社会也得到了惊世骇俗的发展。由此可知,说现在生不起娃、养不起娃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其实,这一观点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担心自己的娃将来不能出人头地。说到底还是一个担心孩子将来不能让自己受益的问题。
至于富人一族不愿生娃和多生娃,真正的原因其实也是害怕生娃影响自己的生活自由,影响享受生活。他们自己也是这么表白的嘛。
正是因为执念于生娃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影响,那些社会上并不普遍的子女不孝的个案才特别入心入脑,为自己不生、少生娃作理由。
那么,是不是不生少生娃就真的能保证自己生活质量呢?当然不是!我们的前一文《不想晚年在“腥风血雨”中度过,就要多生娃》已经作过充分论证。其实,不生少生娃不仅仅是晚年生活的腥风血雨,还有比这更可怕的:那就是人的世界将有可能自我终结。
三
我们不由得想起了那个细思极恐的“25号宇宙实验”——
为了研究人类的命运走向,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动物行为学家约翰.卡尔宏用老鼠做了一个模拟试验。
实验人员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个仓库里,建了一个长和宽各2500厘米,高约1500厘米的盒子,然后在里面分成16个扇形区域,并在每个扇形区域都配上同样的饮水和食物投放器。并在盒壁上做了很多老鼠窝。还安装了空调,能保证4000只老鼠能在里面过上优渥的生活且没有天敌进入。
这样的条件,对于老鼠来说,绝对是生活在天堂。这个天堂就称作“25号宇宙”。
然后,试验人员把8只健康年青的老鼠按4雄4母的比例于1968年7月9日放进试验盒内。
3个月后,第一窝小老鼠诞生了。然后,老鼠的数量每2个月翻一翻剧增。250天后,奇怪的现象出现了。16个扇形区域的老鼠数量明显不一样。多的区域达111只老鼠,小的区域却只有13只。而且,老鼠有了强烈的领地意识并扩张生育地,强壮的老鼠最终把弱小的老鼠淘汰。
实验300天后,老鼠数量达到670只。这时,老鼠的增长率开始下降,行为出现了变化。虽然还是吃喝不愁,但老鼠开始由单独觅食变为集体觅食,几乎没有单独觅食的老鼠。
实验一年半后,老鼠数量达到2200只,之后,老鼠数量不再增加,而是不断下降。出生的老鼠比死亡的老鼠多。老鼠的心理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一是不生育的公老鼠大量聚集到以前老鼠不怎么去的没有什么食物的实验区域的中心,并且变得懒惰少动,顶多就是梳梳自己的毛,睡觉,睡醒之后就出去吃点东西又回来睡觉。而且对其它老鼠没有任何兴趣。但是,如果别的老鼠踩了它的话,它就会疯狂地咬踩它的老鼠,咬完之后又继续趴着睡觉。而被咬的老鼠竟然不反抗。但被咬的老鼠如果被别的老鼠踩着了,也是一样疯狂地咬踩它的老鼠。
二是没有生育的母老鼠,也很木讷,懒惰。但它们却是静静地躲在窝里,对雄老鼠没有任何兴趣。而且,雄老鼠一旦来了,它们还会猛烈撕咬攻击。
三是生育的公老鼠,也开始变得懒惰,而且失去了地域意识,再不像原来那样不要命地保卫自己家族的地盘。
四是生育的母老鼠,变成地盘的守护者,攻击靠近它们地盘的老鼠。而且攻击性越来越强,甚至攻击自己的孩子。不久,生理也出现了变化,不再怀孕,就是怀孕了,它们自己也会把胎鼠消化掉。即使生了小老鼠,也不会去养育。而这些没娘养的小老鼠也会被自己的妈妈或别的老鼠吃掉。最后发展到老鼠之间相互吃。
更为奇怪的是发情的老鼠丧失性别鉴别能力,无论年纪大小、性别如何,只要是老鼠,它们都会去求偶。如果求偶不成,它们就会疯狂地撕咬对方。
实验进行到1780天的时候,最后一只公老鼠死亡,整个实验结束,老鼠数量也没达到预想的4000只。
在老鼠数量下降的时候,实验人员就一直期盼老鼠会意识到它们这个物种会要灭绝而振作起来,但最终还是失望了。同时,实验人员还从实验箱里取出了几只老鼠放在外面开阔的地方生活,但这些老鼠对生育也完全没有了兴趣。并且,实验人员还把这些取出来的老鼠与野生老鼠放在一起,同样是只要野生老鼠靠近它们,它们也会疯狂撕咬。
“25号宇宙实验”可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一、在老鼠世界从少到多扩张的某个阶段,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最终弱者被强者淘汰,尽管所有的老鼠都生活在有吃有喝的天堂里。
二、老鼠一旦分出强弱,就会形成圈子,强者跟强者一起,弱者与弱者为伍,并且,会产生强烈的社交渴望,一定要集体觅食。
三、天堂的生活并不是好生活。这样的日子过久了,老鼠不但充满隐形暴力,还会产生不可逆转的行为沉沦。因为,天堂里没有天敌,没有任何需要他人帮助的事情,而且什么都有。最终老鼠心里只有自己。这时,心里只有自己的老鼠除了自恋,没有了性和情,蔑视生命,无论谁打扰自己就会疯狂撕咬对方。再不生育了,生育了也不管或吃掉。老鼠最终被自己彻底打败,直到灭绝。
应该说,这些结论对人类特别是生娃一事是有启示意义的,而且,“25号宇宙实验”在人类社会能找到太多的印迹。这也是这个实验结果1973年公布时,引起世界恐慌性震惊的原因。
今天,我们之所以重新把这个实验拿出来说事,是因为当下我们的社会面对生娃多生娃这件大事表现出的生命内卷的执念也有“行为沉沦”之迹象端倪,我们好像已经看到了不愿生娃和多生娃背后的行为沉沦,使我们细思极恐,也希望此文能引发社会广泛地自我反省。
四
我们也坚信我们能从偏执中走出来。人与老鼠是不同的,人有老鼠不具备的理性。也正是因为人有理性,才会一日三省,不断改造自身和世界,发展前行。
我们也深信,在国家的倡导之下,在政策的鼓励之下,发动自身的理性,跳出生命的内卷,生娃、多生娃,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和行动。
前文阅读链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