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微热评

当孔庆东举起了法律的武器

字号+作者:羽戈 来源:经济观察网 2013-03-29 0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经济观察网 羽戈/文 作为这个时代的名角,孔庆东先生挥一挥衣袖,都可能激起舆论的风暴。前不久他在微博发布了一张习近平夫妇的合影,称“那年游览公园,遇到'...

经济观察网 羽戈/文 作为这个时代的名角,孔庆东先生挥一挥衣袖,都可能激起舆论的风暴。前不久他在微博发布了一张习近平夫妇的合影,称“那年游览公园,遇到一对朴实高大的大哥大嫂”,引来笑骂如潮。有人将此事与凤凰卫视主持人胡一虎在总理记者会上的表现并论,撰成一副对联:孔庆东游园遇哥嫂,胡一虎提问攀老乡。横批:奋勇认亲!Ovc品论天涯网

轻舒水袖,波澜犹起;重拳出击,那还了得。这一记重拳,砸向了2012年7月出版的《孔庆东现象批判》一书。孔庆东认为,该书“通篇极尽恶俗侮辱诽谤之能事”,如“魔鬼和邪恶的代名词”、“流氓文人”、“文化傀儡”、“星宿派的丁春秋”、“患上严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等评语,严重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故将其作者曾勋与出版此书的中国财富出版社告上法庭,要求判令停止此书的出版发行,并将已发行的书籍予以销毁,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费50万元等。据报道,北京海淀区法院已经受理此案。Ovc品论天涯网

我未读过《孔庆东现象批判》,所以不欲论断其中是非。作文之前,临时抱佛脚,搜出此书的目录和序言,匆匆一过。单看目录,深感杀气腾腾,实在匹配“批判”二字,想来作者十分厌憎孔庆东,然而在我看来,厌憎一个人,最好的做法当是置之不理,费尽心力批判他,反而成就了他。如孔庆东哪里称得上“现象”呢?正因批判多了,口角多了,才升级为现象。更好玩的乃是序言,竟出自著名出版人贺雄飞之手,当年他出版孔庆东的著作,助其名动天下,而今批孔,在序中怒斥其为“无法无天”的“伪知识分子”和“流氓文人”,直教人感慨时光流转,沧海桑田。Ovc品论天涯网

回到案件本身。无论结局如何,我们必须对孔庆东诉诸法律的方式表示赞赏。他以善骂以及善于挨骂著称,曾骂电话采访的记者,江湖人送绰号“孔三妈”(后来孔庆东辟谣说他没有骂人,曹林华称,孔只骂了“三妈”的第一句)。但是这一回他并未选择骂战,或者写一本《对<孔庆东现象批判>的批判》。对于人事与意气之争,无论批判的武器还是武器的批判,最终都可能陷入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走向公力救济,进入司法程序,并尊重法律的裁决,才是人间正道,是对“法律人治国”最忠实的践履。如鲁迅先生所云,“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真正的战斗,应该以法理为武器,以法庭为战场。Ovc品论天涯网

说到辱骂与战斗,遂想起我们的公共空间,骂风盛极一时,“三妈”并不孤单。诚然,有时感于世事之残酷,怒到极处,非骂两声娘,不足排解心中的愤恨。不过大多时候,原本可以理性表达的话语,偏偏代之以脏话,这有什么意思呢?非但破坏了说理的效果,反而辱及自身:哪怕对方无比卑劣,无比愚蠢,无以说理,无可救药,你骂他,却无损于他,因为他本就如此,反而拉低了你自己的品行,伤折了你自己的人格。“至于骂一句爹娘,扬长而去,还自以为胜利,那简直是‘阿Q’式的战法了。”(鲁迅:“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致《文学月报》编辑的一封信”)Ovc品论天涯网

不管出于什么缘由,孔庆东先生举起了法律的武器,而非“三妈”、棒子或其他,正是一个值得欣喜的信号。孔庆东尝自号“孔和尚”,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这虽是一句玩笑,却颇契合孔庆东的政治立场与言行。现在,他转向信任法律,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公正的法律会捍卫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利,不论你是孔子的后裔,还是什么“孔三妈”。Ovc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