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卢麒元先生文章《新社会主义论》,我脑海中浮现出第一个词汇就是“崇洋”。卢先生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分析透彻,思维缜密,《新社会主义论》已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论文。然后,由于缺乏对中华太极文化的深刻理解,卢先生表现出唯西方马首是瞻,完全丢失中华民族独立精神人格。如按卢先生的政治哲学,中华民族何时才能在精神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卢先生在文章第一节中梳理了共和国的历史。卢先生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认识是基于两个基本概念: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资产阶级法权。
卢先生认为:“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他堪称最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有无与伦比的意志、智慧和能力。他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他也试图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设。遗憾的是,他终于未能完成哲学的超越。他终于未能完成对‘资产阶级法权’的征服。”
卢先生在文章中指出:“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了‘资产阶级法权’的客观性。邓小平明白,可以化生的‘资产阶级法权’是难于消灭的。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善用‘资产阶级法权’将会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既然难于消灭,就勇敢地接受它,用它来发展生产力。或者,邓小平认为,可以让‘资产阶级法权’为无产阶级服务。于是,他撕去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封条。一个巨大的魔瓶被打开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发而不可收了。”
卢先生又指出:“邓小平可能没有预见到,资产阶级再生后的恐怖状况。在揭掉魔瓶封条的那一刻,他没有为中国无产阶级预备下出路。唯一令人安慰的是,邓小平保留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中国,在理论上,无产阶级仍然拥有‘资产阶级法权’。这就为未来的新社会主义运动留下了契机。”
卢先生的见解无疑是深刻的,但卢先生思考问题的基点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资产阶级法权,这是浅见。在我看来,思考问题的基点是另外两个更具普遍意义的“为公”和“为私”的概念。
公有制社会主义是以“为公”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私有制资本主义是以“为私”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对同一事物,从某一视角看可被认为是“为公”,从另一视角看可被认为是“为私”。从私有制产生起,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为公”与“为私”这对矛盾斗争的历史,这是对人类社会的本质看法。从中华太极学说的观点,“大公无私”是错误的,“公私互济”才是正确的。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公”与“私”关系问题,请参阅李承贵的文章《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公”、“私”关系论》
从“为公”与“为私”这对矛盾的视角可以看出,卢先生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得出的结论都是显而易见的:毛泽东不可能完成对“资产阶级法权”的征服,文革失败是必然的。不仅如此,从“为公”与“为私”这对矛盾的视角还可以总结卢先生在文章第三节“未完成的使命”中的论述。
卢先生在文章第三节“未完成的使命”中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形态的概念,包括皇权垄断资本主义、家族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分别对应于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从“为公”与“为私”这对矛盾的视角可以看出,所有这些社会形态都是“为公”与“为私”这对矛盾运动的不同形式。
从“为公”与“为私”这对矛盾的视角更可以解释卢先生在文章第二节“哲学的幼稚”中的论述。卢先生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悲剧归根结底是哲学的悲剧。哲学的幼稚必然导致行为的愚蠢。”卢先生又指出:“无论是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都没有超越黑格尔辩证法的局限性。黑格尔虽然注意到了同一性的问题。但是,黑格尔没有解决同一性的时间和空间均衡的问题。毛泽东延续了矛盾对立统一的判断。对立是分别,统一是执着,这就必然走向事物的反面。应该认识到同一性的永恒性,应该认识到二元对立的短暂性。应该把握同一性的空间均衡和时间均衡。这就是说,存在的客观性、合理性、必然性是相对的。在相对性中,必然存在单一方的极限。高明的政治家不在于挑战极限,而是在于建立高水平的均衡。”在我看来,“高水平的均衡”就是基于中华太极学说的公私互济。
完成一系列的分析过程后,卢先生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理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全社会共同拥有财富、全社会共同创造价值和全社会共同分享成果。”卢先生深刻地指出:“家族垄断资本主义不是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不是完美的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它对于人性的尊重有时间的局限性和空间的局限性。它对于天理的尊重更是存在历史的局限性。人类面临社会压力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开始面对自然的压力。在这一点上,资本主义尚未找到根本解决之道。人类的希望在真正的社会主义身上。真正的社会主义可以更接近自然主义。人类解决根本问题的出路,仍然需要更完美的社会主义制度。”
卢先生虽然未提出完美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形式,但对于以艾哈德为首的社会主义者在联邦德国的实践十分欣赏。卢先生在文章第四节“新社会主义论”中指出:“德国人将社会主义理想从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轻轻地挪移,他们在再分配方面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资产的重新分配,在资产大体实现正态分布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集体主义和共享主义。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遏制了资本拥有者对于政治和经济的垄断,强化了公共财政建设,进行无差别社会保障,强制实现有产者对于无产者的财政转移支付。他们最大的成功在于,他们用极短的时间实现了无产阶级向中产阶级的转型。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认为,虽然联邦德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值得肯定,但卢先生的看法十分有害,是“崇洋”思维的体现,如果任其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又会出现历史的循环,卢先生对此也很清楚,正如卢先生所说:“资本主义尚未找到根本解决之道,它对于人性的尊重有时间的局限性和空间的局限性”。
卢先生正在寻找的接近自然主义的“真正社会主义”又在哪里呢?我认为,她就在中华太极学说之中!中华太极学说是自然主义学说,在此基础上,我提出定额消费控制方案,定额消费控制方案倡导名义上私有制、本质上公有制,为人类社会发展展现美好的自然共产主义蓝图。定额消费控制方案的主要内容为:(1)对于个人的消费进行限制,并规定个人的消费金额。不管个人拥有多少财富,每个人的消费金额是相同的。(2)对于个人的住房面积进行限制,并规定个人的住房面积。不管个人拥有多少财富,每个人的住房面积是相同的。(3)对于个人的水电煤消费进行限制,并规定个人的水电煤消费量,不管个人拥有多少财富,每个人的水电煤消费量是相同的。
定额消费控制方案符合卢先生在文章中指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全社会共同拥有财富、全社会共同创造价值和全社会共同分享成果。”
定额消费控制方案符合卢先生在文章中指出的政治哲学最高境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定额消费控制方案体现当今最高价值观,她为社会的一切言行提供判断标准,例如,房地产限购政策,国家成立不动产登记局等等符合定额消费控制方案的价值观,必然和必将取得成功。
目前,每个单位所开具的发票都已与税务局联网,随着计算机应用在社会管理上不断深化,每个单位的财务也完全可以与政府部门联网,全社会的资金流动受控运行,定额消费控制方案有实现的可行性。如果现在国家规定每人每月消费定额为10000元,那么,这个方案对于社会上几乎所有人都没有任何影响,而社会则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关于定额消费控制方案的详细解释,请参阅我书稿《公正世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启航》。
卢先生在文章第六节“中国变革的大趋势”中指出:“首先,中国改革的首要工作在于道统,中国人需要信仰,信仰需要形式,形式就是准宗教的理想主义。其次,中国改革真正的难点在于法统。最后,中国未来改革的主体在于体统。”
定额消费控制方案既是理想和信仰,又是制度,又体现了人民的主体性,解决了中国未来改革的所有问题。可以认为,社会的改革一旦在定额消费控制方案的方向上迈进,人类社会就在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道路上前进。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