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昌明:日本应该反思什么?
——由明仁天皇“新年感言”引发的沉思
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的帝制国家。1945年战败投降后,天皇的权力被剥夺,但战后宪法仍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事实上天皇是“大和”民族的精神偶像,在日本国民中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2015年元旦,现任的日本天皇明仁,通过宫内厅发表“新年感言”。笔者先是在1月2日的《参考消息》上看到这一报道,其标题是:《日本天皇:应好好学习二战历史》引文是,“借此机会好好学习以满洲事变(中国称‘九一八事变’)为发端的那场战争的历史,思考日本今后应有的样子。我想这在当下是极为重要的。”
看了这段文字,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不错!日本天皇终于正视二战历史了。这不是意味着,日本民族开始像德国人那样,要反思、正确对待历史了吗?
可是,其后在网上又看到了明仁的“感言”,原来较为完整版的文字是:
“今年将迎来终战70周年的节日。这是一场许多人逝去的战争。在各个战场逝去的人们、在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中,在包括东京在内的各都市的轰炸中牺牲的人数真的是非常的多。我们应借这一机会,认真学习满洲事变开始的这一场战争的历史,思考今后日本的发展之路,我想这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同时,为祭奠“战殁者”,天皇和皇后将定于4月上旬访问太平洋——战争时期曾发生激烈战斗的帕劳。这将成为自2005年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出访美属塞班以来,天皇夫妇第二次出访海外展开“慰灵之旅”。
看完这一完整版的明仁“感言”与即将要进行海外“慰灵之旅”的信息,笔者原先的“第一感觉”顷刻消失,进而陷入了沉思:
按照这一较为完整版的“感言”,在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日本,作为二战的挑动者与结束者(1931年“九一八”,日本最早在亚洲点燃二战战火;1945年9月2日又是它最后宣布投降,终结二战)这能算是“正视”历史了吗?这能说是日本民族“反思”历史的表示吗?
明仁天皇作为一个81岁的老人,他,是发动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裕仁天皇的长子(当时尽管尚未成年)应该是目睹了这场战争全过程,是不会不了解这场战争的。
他应该知道,是他的父亲裕仁,是怎样把这场野蛮的战争强加给人类的?
他应该知道,是他的父亲裕仁,是怎样把这场野蛮的战争强加给中国的?正是日本兵在中国土地上的烧、杀、掳、掠,直接造成3500万中国人的死伤!
他应该知道,是他的父亲裕仁,是怎样把这场野蛮的战争强加给亚洲人民的?把整个东南亚地区人民打入一片血泊之中!
他应该知道,是他的父亲裕仁,是怎样把这场野蛮的战争强加给美国人的?难道不是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才引发美国人对日宣战,并最终导致“东京大轰炸”与原子弹轰炸的吗?
如今,明仁天皇似乎成了一个完全不了解这场战争性质的日本普通百姓,只知道战争“逝去”了许多人。特别是他只感受到失败前夕日本人的“死难”:“东京大轰炸”,广岛、长崎挨了原子弹!
看来,明仁天皇对二战的认识水平,仍然停留在1992年的水平上,没有什么进步。当年他访华(仅去北京、西安、上海)时的表态,认为这场战争是件“不幸的事情”。什么叫“不幸的事情”?谁的责任?是发生了一场地震?还是因为爆发了一场海啸?谈得何等轻巧!
“学习”历史也好,“正视”历史也好,“反思”历史也好,最重要的是:要搞清史实真相,明辨是非,汲取历史经验与教训。
明仁天皇确实应该好好地重新学习一下整部日本近代史,并进行深刻的反思。
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根本不是从所谓的“满洲事变”(中国称“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而是应该从明治天皇1868年3月颁布“继承列祖列宗伟业,……宣布国威于四方”的《御笔信》开始。好好反省一下自那以后的侵略历史:
1879年吞并琉球王国;1894年发动甲午日中战争,吞并台湾、钓鱼岛;1910年吞并朝鲜半岛;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吞并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吞并整个中国;随着扩张野心不断膨胀,终于发动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妄图吞并全世界。
明仁天皇确实应该好好地悼念二战中的“逝去”的亡灵。
但首先不要只想到死去的310万日本兵,急着想要到帕劳去“慰灵”。而是想一想:被这些日军杀害的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的中国和平居民!想一想“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杀害的30多万的冤魂!
如果确实有了悔罪之意,那就不妨来一个“父债子还”,亲自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替裕仁天皇向死难的中国人民谢罪——学一学德国领导人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来一个“惊世一跪”!
明仁天皇已入耄耋之年,可谓垂垂老矣!如果他能在有生之年,能为大和民族的长久福祉着想,就应该充分运用自己尚存的影响力,告诉、引导日本人民,真心诚意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彻底摒弃日本军国主义的向外扩张侵略的狂妄野心,再不要跟着霸权主义屁股后面继续去搞霸权了。
在历史转折关头,摆在大和民族面前有两条道路:重蹈二战覆辙,走军国主义道路,这是一条毁灭之路;汲取历史经验教训,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一条光明之路。两者必居其一,值得明仁天皇深思。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