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需要正视的问题
瞎掰人:瞎娃子 写于2013-7-17
关于城镇化建设,百度、互动和360的词条解释基本一致:城镇化建设是使农村向城市发展,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解放劳动生产力,让农村百姓过上城镇似的生活。
三家的解释普遍是稳步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实质观点主要是以发展城市为主,以小城镇为辅。
关于这个我有些不同的看法,比较粗浅,也谈不上战略高度,仅在此瞎掰,唐突之处,请大家放心拍我。
对于国家我不说三道四,但我可以试试从四个方面来梳理搜索引擎提供的观点。
一、城镇化建设的嗜利趋向。过于注重政绩及地域私利,目标:向钱看。从经济发展上看:把城镇化建设更多倾向于中型以上城市,的确在经济发展上效果更明显。越大的城市土地越值钱,土地财政增收效果强大,农民入城后,还要购房、求学、就医、购物等等各种刺激消费的必然行为,联动经济效应巨大。而加强小城镇建设,在上述各方面带来的经济效应远远低于中型以上城市。从接收能力上来看:城市规模如同磁铁,城市越大磁性越大,接收能力越强,只要接收能力强融合就快,那么在投入和产出上就非常划得来。从出政绩上来看:目前社会每个当官的都想出政绩,中国当前政绩的最主要指标就是经济发展,不夸张的说某种程度上经绩快等于政绩了。小官想出经绩,那大官也是想出经绩的,我大官出了经绩你小官也许能沾点光,大局为重啊大局为重,你要不顾大局也行,想掰腕子咱就试试。从话语权上来看:中型以上城市如同大鱼,小城镇如同小鱼,乡村如同虾米,在利益代表上,身强声高有人听,个小力微往后排,更何况还有经济因素。因此在发展上争政策争不过,掰腕子掰不过,小城镇甚至乡村就像一个个可怜的小跟班,不得不依附、不得不跟随甚至是不得不支持更大城市来发展。
二、城镇化建设的衍生问题。一些现实问题很可能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隐患。诱逼农民弃农弃地,国家实行城镇化,为的是腾出更多土地用以发展经济,诱农民进城促进购买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农林水利的发展已经落后于目前的经济发展大势,城镇化将使农村更加没落,大批农民拥入城中,确实有利于农村土地集中,农民也许想享用城里的生活,但并不一定想放弃自己的土地,城镇化实际是用政策逼农民放弃土地然后进城自生,这些地集中后,18亩耕地红线的余地就会大很多。失地后的生存问题,虽然规模越大的城镇化对经济的拉动越好,但引起社会强烈质疑的房价问题、拆迁问题、就医问题、入学问题等等等等一些失地后的生存问题,是否有过长远的统筹考虑?如果这些问题不配套解决(所谓配套解决是永远不留后遗症),而是留待“有智慧的下一代”来解决,将是推卸、逃避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涉及生存的实质问题不断积累,早晚会有引爆的时候。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农民失地后,一般会有补偿,从前些年的情况前,许多人没有规划随意用钱,暴富返贫现象非常普遍,一旦返贫后,地已经没了,那么怎么办?由此带来的一切不良问题,社会得承担,国家早晚也要承担。另外,农民看着有点傻,补偿款当时觉得不少,但经实际生活磨炼后,农民事后必然会觉得吃亏了,找后账的可能会很大。这也是不稳定因素。土地集中后,可能会出现地主、雇工,短时间会和谐,但时间久了,也是一对矛盾体。坟地也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别忘记周口坟地风波。你总得给农民一点精神寄托吧!
三、城镇化带来的军事弊端。现代社会,打仗打的是高科技,占领时用的依然是人。城镇易快速摧毁,一个或几个导弹炸毁一座楼是很容易的事,人集中在城市,战争时期危险性远大于农村,摧毁一座城市比摧毁百个农村要方便的多。农村利于敌人立足,农村的人普遍进入城镇,出现战争时,敌人只须运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把农村作为空降的好地方,由于人烟几近绝迹,空降后很好建立起易守难攻的根据地,进而依次展开对小城镇、大城市的进攻和占领,农村----咱们自己早已放弃,城镇被高技术武器进行外科手术,失守是早晚的事。后备反击乏力,当城镇被困或占领时,我们需要集中后备力量来反击,我们的后备力量在哪里?城镇被摧毁,那咱上农村找,农村有地主,真正的农村人进城了!地主能打仗吗?地主有设备,还有雇佣工,自己的地已经给弄没了,雇佣工愿意为地主守土地吗?逃命要紧。怎么办?资本家可以为了摄取巨大利益把农民赶进城,农民可以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拼命,自己家的土地没了,拼命劲头也就没了。一旦城市陷落,指望农村来支援城市,也许只能是个梦。
四、对城镇化建设的建议。从国家长远发展来看,城镇化建设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即:各村就地城镇化,大、中城市强化自身功能完善,全国加强各支柱产业建设,解决积压问题,搞好长远发展。变“一切向钱看”为“发展重长远”!
虽然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投入非常大,短期经济效益太小,但这种投入一旦落地生根,一村一城市,边远有我家,对国家经济的整体拉动将非常可观,从长治久安来看,也是国家之福!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