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已经很明显:
1、食盐私有化,这个貌似前年就开始操作了,一开始大肆报道盐业管理中的弊端,然后,就开始私营了,而且迅速引入了美国资本,然后,市面上的食盐普遍涨价150%以上。
2、高校和医院都要取消编制了,当然,为了减小阻力,对原有在职人员的编制不动,以后新进的就没有了。你取消编制,考虑人员被大规模挖走的后果了吗?那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一旦到了临界点,会迅速加快进程。
3、据说基层医院私有化早就开始了,许多地方的乡镇医院因为陷入困境,财政投入不足,进一步困境的漩涡了,于是直接卖给个人,一了百了。
4、房地产继续升温,一线城市尤甚,不管多贵,都有大量资本等着买,没人知道京沪深的房子值多少钱了,没人能预测价格顶点。——到了这个地步,其意义已经远超过一个行业的问题了,推高社会成本,吸走产业资本,绑架银行,绑架国民经济,滋生大量食利集团,甚至变相实现资本集聚。
5、振兴东北,措施居然还是私有化!东北经济停滞甚至衰退,远非单纯的经济问题,恐怕更多是社会问题。1.6万亿投下去,几家大的国企股份卖出去,总会看到点反应,经济上会热闹一阵,但深层次问题不解决,这个热闹顶多维持三五年。——是不是太缺乏想象力了?
6、一大波“创新”涌来,但根据最基本的经济常识,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九将注定破灭,百分之一能成长起来就非常不错了,问题是,以现今经济的疲态,能承受如此规模的泡沫冲击吗?是不是该考虑节点问题?中国制造业的薄弱点在于传统行业的基本加工方面,这个账迟早要还的。
7、一带一路,应者众,而从者寡。当年始皇帝修长城,也只是把原有的北方长城修缮和连接,如今我们要自己打通欧亚通道吗?
8、金融和地产进一步融合,大量的资金在房地产和金融领域转来转去,导致低端产业成本被推高,加上外部市场萎缩,国内低端制造业基本无法生存了,就业如何解决?
9、一直考虑中等收入陷阱是神马玩意,最近逐步明白了,南美国家本身科技落后,在资本完成初步积累之后,产业升级困难,于是资源被大量的投入到了第三产业,第三产业见效快,门槛低,从业者相对干净体面。但社会经济来说,制造业才是价值增加的根本来源,产业升级不是三年五载的事,社会成本却迅速增加,如此,制造业注定凋敝,剩下的,就是衰退了。
10、总有人告诉我们私有化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彻底地市场经济是国强民富的唯一道路。
没有人告诉你当年为走出经济危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大量计划经济的政策,比如国家统购农产品和成立国家投资的“公共工程署”,并为此拨款33亿美元。
在鼓吹包产到户的同时,也没人告诉你大规模采用集体农庄模式的以色列,在可耕地和水资源稀少的情况下,依旧发展成欧洲的蔬菜基地。
没有人告诉你世界国民福利最好的的几个国家,他们的国有经济占比,挪威是百分之七十二,瑞典是百分之六十八,芬兰是百分之五十六,卢森堡是百分之五十四。按照那些人的理论,这几个国有经济占比如此之高的国家,早就应该成为世界最为贫困的区域。
————就说这些吧,没什么条理,总体感觉中国的垄断资本势力在迅速崛起。在基层,已经足以操控政治和政策走向了。
中国在向何处去?
【附录】东北地区一个市场化实例:
某北方四线城市,幼儿教育有明显空挡,很多学龄前儿童上幼儿班非常困难。年初市政府作了成立公办幼儿园的规划并准备或正在实施。正在向省里申请招聘事业编幼儿教师。 就在此时,某个拥有一定资金和资源的个人率先动手,投入大量资金,以最快的速度盖起了一座大型幼儿园。并且在前几天向社会招聘了幼儿教师和儿童入园。招聘的当地幼儿教师给4险,无一金,工资在当地平均公资水平之下。但当地这里经济情况大家都懂的,很不好,工作难找,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也就没费什么事就把师资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扩大学龄前儿童数量。
重点来了,该企业在扩大生源增加收入的同时,还在运作另一计划:争取取消当地政府筹建公立幼儿园的计划或者使其拖延直至计划破产。一是取消政府向社会招录幼教人员,可以继续低成本聘用员工,二是防止儿童生员流失,增加收入。
并且,取消政府投资国有幼儿园计划已无悬念。因为,市委主要领导中,有人是该企业董事长的直系亲属。同时据说除企业主本人拥有财力雄厚外,还有背景不明的强大资金支持。而市政府的资金却要多方筹措,能否落实还不知道。所以,私人幼儿园一家独大的胜算非常大。
这就是小强支持的完全自由市场经济吗?这肯定是人民群众需要的吗? 看来,所谓的完全自由市场经济,不过是官商勾结掠夺人民血汗的康庄大道,最后的结果就是社会财富完全集中到少数几个官商人员手中,而人民群众却是生不如死。这样的自由经济,对国家对民族有什么好处吗?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