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口碑不错,而且票房估计也会再现辉煌。我们认为,这其中有徐峥的票房号召力,当然也有题材的号召力。《我不是药神》反映的是中国人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容易引起中年以上群体的共鸣。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某些中国导演喜欢拍摄偏远、贫困山区的一些人和事儿,简而言之是喜欢拍摄“穷山、恶水、刁民”。他们企图凭这个赢得口碑,获得票房,甚至国外的一些电影奖项,总而言之是“名利双收”。
对此,我们不想批评太多,我们也从不否认中国依然还有很多地方,的确属于电影中表现的这种“穷山、恶水、刁民”的人文面貌。不过,我们的确不认为观众应当去买票欣赏这些包裹着“人文关怀”外衣的、实则属于“贩卖苦难、充实自己腰包”的电影。除非某部这样的电影,愿意公开承诺票房收入全部用于慈善捐赠,那我们第一个购票观影!
好了,还说《我不是药神》,某人得了某种疾病,不得不从各种渠道购买天价的药物来维持生命,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的确遇到过。这种题材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想说的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为什么非要在一条路上走到黑?
在现实生活当中,本人就经常遇到大医院怎么看也看不好的疾病,然后找中医几副汤药就搞定了。说到这里,也许很多网友又要忍不住了,可能会发出质疑:吹牛吧?蒙的吧?个案吧?有大样本统计数据支持吗?……
怎么说呢?我们还是认为,其实别人是否吹牛、是否靠蒙来看病、是否瞎猫碰死耗子……对于我们患者来说,都不重要,就这些问题抬杠一点儿意义都没有。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给自己的身体提供多种康复的可能?
所谓“有病乱投医”,我们觉得不应该把这句话看做讽刺,而应该看做一种方法论。有了病,这种方法不行,就应该换一换思路嘛!
也就是说,《我不是药神》反映的问题,如果我们换个思路,也许就会发现这些问题也许就不成其为问题,或者,问题变得不那么严重了。另外说一句题外话,当年毛主席号召“西学中”,意思是让西医也学点儿中医。可现在呢?医学院校里的西医可以不学中医,而中医必须要学一些西医,否则你没法毕业啊!也就是说,现在的医疗现状是:凡是毛主席拥护的,我们都反过来了!我也是醉了!
还说电影,从电影题材的角度说,好的现实主义题材,应该给人一种无处可逃的压力,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的偏执,否则那就是无病呻吟的狭隘了。我们曾经听说有这样一部所谓现实主义题材的小电影,说是某贫困山区吃肉不容易,某天孩子上学回老家了,于是做了一次四喜丸子。然后一家人你推我让,结果丸子掉地上了,脏了没法吃了。这不是无病呻吟是什么?
好了,行文至此,您可以不赞同我们的观点,但如果有那么一天,您多给自己的生命几个选择,比没事抬杠重要得多!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