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成熟了,收割、晒干、打场,储藏。
绿豆是个好东西,即是粮食,可以饱腹,维系生命,还可以调节粮食的偏性。比如,常喝的小米绿豆稀饭,就可以均衡小米多有胃酸的弊端。还可以做成很多好吃的食品,如粉丝、粉皮、绿豆芽、绿豆糕之类等。做粉条时少添点绿豆淀粉,粉条有劲、筋道不断、不黏。
绿豆还是药材,绿豆汤祛湿解暑。绿豆皮(全豆亦可,一般不煮破),是凉性的,入药可以清热解毒、明目利尿。绿豆瓤是温性的,如果脾胃偏寒,而又有其他热象,需要绿豆食疗,就可以把绿豆煮的微微破花,就可以缓解绿豆的凉性,服后还不伤胃。婴幼儿属纯阳之体,因幼小阳体稚嫩,又叫稚阳。稚阳容易折损。所以,婴幼儿洗澡时,尤其是夏暑季节,为了不使稚阳受伤,可以用微煮的绿豆汤掺水,给婴幼儿洗澡。一则,可以避免痱子,二则可以避免疮疖。
但绿豆的储藏比较麻烦,既要通风阴凉干燥,还要保持内涵的正常水分,使其饱满。但最为注意的是,绿豆容易招虫子,一种硬翅的微小深褐色的小虫,平常都叫他“蚰子”,从豆壳里破壳而出,还会飞,但飞的技术是很差的。可是一旦招了这蚰子,绿豆就不能食用了,豆皮、豆瓤的作用因虫子的“蚕食”而破坏或失效,仅剩的豆皮空壳也会变薄变味的,只能是废物。
说来也怪,绿豆里的虫子是从里面生的,绿豆外面都没有任何破损的皮痕?笔者曾用大倍显微镜看过,豆皮完好无损。虫子在里面一旦生成,它就会一边享受着里面的“食粮”滋养,一边往外拱,基本上把瓤掏空,就破壳而出,作为“黑影”去扰人了。这小生灵是如何在里面“造成”的呢?他们的“父母”又是谁?植物的种子怎会变成生物的呢?笔者一直是个谜。孤陋寡闻的笔者,百思不得其解。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很多谜是解不开的。但它又是事实摆在面前,笔者在28年前,曾受邀在一所大学做《宇宙·人·思维·周易》的学术演讲,在互动时题外话问了一句“绿豆里的虫子”问题,在座的专家、教授和高才生们,尽皆讶然。之后的多年里,笔者还问过某些农业专家,说什么的都有,基本一条:是植物还没成熟时一种生物就已经侵入了,等等,根本不能解除笔者的心结。还说要想不招虫,就得加热或用什么灯去照射。这样,笔者没有试过,只是问一句:或许绿豆不会生虫了,那绿豆还是有生机的绿豆吗?还能保持绿豆原来的本性和做种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就应当说:已经不是绿豆了,或绿豆“死”了,徒有其形而已。
绿豆里的虫子,却让笔者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再好、再有用、再坚强的“堡垒也是从内部攻破”的。比如,绿豆里的虫子,它就是这种攻破堡垒的产物,是在不知不觉地的细微中“莫名其妙”的从内部产生的异物,能把人养生维命的一种粮食而彻底破坏殆尽。只有一个最好的办法,使绿豆内部生虫没有条件,那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加强对绿豆储藏的保护意识,环境湿了想法燥燥干;空气过干,设法增增湿;风太大时挡挡风;库太闷时通通气……一定要保持好外部条件,才能保持绿豆的生机,使功能多用、益人维生的绿豆不会从内部生虫,被“蚕食”成废物。
(朱树松·即兴于2020年4月24晚)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