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第二医院了解到一则暖心事。一名患者家属执意送红包给医生,医生暂时收下等家属离开后把“红包”悄悄存进了病人的住院账户中。(2月20日《宁波日报》)
据报道,巧妙退红包的医生是宁波市宁海县第二医院肿瘤康复科主任翟国凤。事情发生在2月9日,当天上午翟国凤正在门诊坐诊。一名患者家属借着咨询病情的时候向他硬塞了一个厚厚的红包。由于当时门诊候诊病人较多,赶着给病人看诊,再三拒绝不了就暂时收下了红包。随后,翟国凤打电话跟医院监察室报备了此事。等门诊结束后,他联系住院部护士长一起把3000元红包存进了患者的住院账户中。
近年来,由于“看病难”的缘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或家属为了能尽早“住进院”“看上病”,往往采取“红包”路线,即偷偷给医生“塞”红包。据了解,红包的数额往往少则三五千,多则上万,甚至几万元之多。
其实,医生收受病人或家属的“红包”在早个十几年前就“盛行”了,少数医生不见“红包”不看病,无形中助长了患者或家属“塞红包”的歪风。
众所周知,医生收受患者或家属红包,这不仅有悖于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而且也败坏社会风气,助长不正之风的蔓延。近些年,虽然随着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医生收受“红包”现象已大有改观,但仍有极少数医德低劣的医生不知收敛。在一些大医院里,一个平民百姓要想及时“住进院”“看上病”,就必须得走“红包”路线。于是,患者或家属只得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托关系、找熟人,给医生“塞”红包。
少数医生收受或索要“红包”,这说明在我们的医生队伍里还有少数医生“医德”低劣,将“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抛诸脑后。试想,作为一名医生,什么是最神圣的、什么是最崇高的,我想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心知肚明,那就是医者的“医德”。如果为了“红包”,连最起码的“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都抛诸脑后的话,那么,这样的人就根本不配做人民的医生,根本就不配穿那身“白大褂”。
因此,笔者以为,此次宁波市宁海县第二医院肿瘤康复科主任翟国凤把患者家属“塞”的红包,转而存入患者住院账户的做法,无疑是其高尚医德的一种体现,不仅彰显了医者“救死扶伤”的天职,而且也拉近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也在无形之中维护了整个医生队伍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可以说,“把患者红包存入住院账户”之举,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和放大,令人钦佩,值得点赞。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