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对电商平台上热销的防蓝光眼镜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共涉及5个电商平台的72批次防蓝光眼镜产品,价格从29.9元到1130元不等。经过检测结果发现,72批次防蓝光眼镜中有1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26.4%。(3月2日《央视新闻》)
眼下,随着电子产品引发的视疲劳、近视等问题日益突出,防蓝光眼镜开始热销。这些眼镜宣传能“阻挡电子产品发出的有害蓝光” “缓解眼疲劳”,甚至还能“预防近视”,被称为“护眼神器”。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据行业专家称,不合格的防蓝光眼镜不但起不到防护作用,有些产品的镜片还会出现偏色、清晰度下降等问题。长期佩戴反而会造成视疲劳、眼睛胀痛等眼部不适。可见,所谓的“防蓝光眼镜”又是一款收割消费者“智商税”的伪科技产品。
因此,笔者以为,要戳穿“防蓝光眼镜”虚假宣传,还需“多方合力”,以免误导消费者。首先,监管要到位。工商、质检、物价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近视治疗市场的监管,严把审批关,严格准入制,严防不实虚假机构混入市场,坑害广大消费者。其次,处罚要严厉。监管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对恶意采取吹嘘、夸大宣传等方式骗取消费者钱财的不法行为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绝不纵容,要通过高额罚款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其三,举报机制要跟进。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举报机制,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大胆举报“问题”近视医疗机构,以维护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同时,广大视疲劳和近视患者要相信科学,多选择正规的近视医疗机构防治或医治近视,切莫轻信虚假宣传,从而既避免上当受骗,又被收割“智商税”。
笔者相信,只要监管到位,处罚从严,鼓励举报,再辅以科学防治,就一定能戳穿“防蓝光眼镜”的虚假骗局,从而不再让消费者被屡屡收割“智商税”。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