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新冠疫苗为由给手机用户发送木马链接短信,以畸高价格向老年人推销廉价保健品,组织他人大量办理实名电话卡再低价“收购”作为实施诈骗的工具……近年来,面对相关部门的强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不断变换花样。电信网络诈骗为何屡禁不绝?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打击?(4月11日《新华网》)
众所周知,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近年来,各地电信诈骗愈演愈烈,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法也不断翻新,许多受骗者深受其害,轻则被骗数千上万元之多,重则被骗得倾家荡产。几年前的“徐玉玉案”就是电信诈骗的一个典型案例。可以说,“电信诈骗”已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饱受社会诟病,打击“电信诈骗犯罪行为”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笔者以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需打“组合拳”。首先,电信部门应有“源头治理”理念。电信部门不妨通过技术的力量,从源头上采取号码识别、号码销号等办法,让电信诈骗电话“拨不出去”“打不通”,从而从源头上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其次,公安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公安部门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严查一起,该罚款的要罚款,该追究法律责任的要追究法律责任,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其三,宣传教育要跟进。相关部门不妨借助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微信、QQ等网络平台的力量,加强对广大市民网络诈骗犯罪行为的宣传和教育,以身边的典型案例加以警示,让广大市民知晓更多的电信网络诈骗知识,从而避免上当受骗。同时,银行也应担负起帮助客户明辨是非的职责,每一位银行员工应拥有一双“慧眼”,对汇款数额巨大,且有可疑行为的客户,不妨采取“多问一句”的方式,辨别客户是否陷入电信网络诈骗骗局,帮助客户减少损失,避免上当受骗。
另外,广大市民也应提高安全意识,要加强自身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提高自我辨别能力,对电信网络汇款、转账等不妨多些“怀疑”的眼光,“质疑”的态度,一定要确保准确无误之后才能给对方汇款或转账,以确保万无一失,不被不法分子忽悠和欺骗。
笔者相信,只要采取源头治理,严厉打击,宣传教育,再辅以银行助力和市民自身安全意识的提高,就一定能有效遏制并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从而确保广大市民不再屡屡遭受电信网络的诈骗。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