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Z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Z变。
蒋介石的电报都是“见电立决”、“斩立决”、“立决”,让共产党人真正认识到什么叫枪杆子。
而令人疑惑的是,作为党的负责人,陈独秀竟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对蒋介石的阴谋活动视而不见,对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的要防范蒋介石的意见充耳不闻!
那么,陈独秀为什么不相信蒋介石会背叛革命呢?
笔者认为,陈独秀自身在哲学观上的唯心主义思想和蒋介石的欺骗宣传是很重要的两个因素。
一、陈独秀的唯心主义
陈独秀自身的在哲学观上的唯心主义思想,从而衍生出来了:历史观上的“精英史观”,理论上的“二次革命论”,政治路线上的右倾投降主义,在组织上的家长制,作风上的独断专行、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有这种唯心主义思想的人,在面对重大挫折时,又往往会走向反面,由极左到极右。历史上这样的的人很多,今天和未来也会大有人在。
1、二次革命论
陈独秀不相信中国的民主革命可以在无产阶级领导下首先取得胜利,而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他认为“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固然是重要分子,然亦只是重要分子而不是独立的革命势力”,“工人阶级不但在数量上是很幼稚,而且在质量上也很幼稚”。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
民主革命的胜利,只能是资产阶级的胜利,应先由资产阶级握得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然后再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这后来被称为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是右倾投降主义的理论根源。
随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斗争的发展,国民党内部发生了新的分化,以蒋介石为首领的新右派势力抬头。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后,蒋介石已经公开实行F 共的步骤,而陈独秀却一味妥协退让,不敢进行坚决的斗争。
2、右倾投降主义
具体表现为:压制工农运动,取消土地革命;大搞阶级调和,反对任何斗争策略;放弃革命武装,对反动派实行全面退让。
在相当程度上,是陈独秀的妥协退让成就了蒋介石!
在蒋介石遭遇危机时,陈独秀竟向蒋介石派来的代表作出保证:一是汪蒋合作,不是迎汪倒蒋;二是仍维持蒋介石的军事首领地位;三是不主张推*翻整理党务决议案。这显然是表示对蒋介石的完全支持。
更为严重的是,陈独秀放弃了独立自主,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在Z变前夕,他甚至下令我党掌握的武装“交枪”。
3、唯心史观
这种历史观,把决定历史的力量归结为英雄人物,这是完全错误的。
他们只看到了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显性的重要作用,看不到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所以,他们总是盯着上层,着力于权力斗争,最后丢失了根本。
陈独秀把挽救革命危机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汪精卫和其他国民党军事首领身上,压制正在蓬勃高涨的工农运动的发展。
这种政策实质上是牺牲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去迁就国民党右派的要求,为蒋介石、汪精卫夺取国民党领导权提供了方便。
有人也曾说过,如果当年共产党不闹农民革命,毛泽东不在湖南搞农民运动,那么国民党右派就不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Z变。毛泽东如果在广州把领导权抢过来,那么新中国在1930年前后就能建立,也就没有后来的日本侵华了!
呵呵,这种论断可以用四个字形容:痴心妄想!
而实际上,当年的陈独秀也存在这样的痴心妄想!
陈独秀也在批评湖南的农民运动“糟得很”,妄图以妥协求团结,结果证明这就是痴心妄想!
“四一二反革命Z变”之后不久,陈独秀十分悲痛地说,我们一年余的忍耐、迁就、让步,不但是一场幻想,而且变成了蒋介石屠杀共产党的代价。
是因为工农要革命,反动派才镇*压吗?
恰恰相反,是反动派的剥削压迫,人民才要革命!
这个逻辑都理错了,自然指导不了实践的成功。
二、蒋介石的欺骗宣传
早在1926年,蒋介石窃取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之后,实行军事独 *裁的野心日益暴露出来,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蒋介石更日趋反动。
11月9日,他在南昌成立了总司令部,已决心实行清 党 F 共,并开始做积极的准备。
而他的一种准备就是频频向共产党示好,向共产党许诺:“现在有一种谣言,说中正现在对于共产党的同志有不信任疏远,并且有反对他们的倾向,其实并不能这样说的,中正并不会反对共产党,中正向来是扶助共产党的。”
他还主动联系陈独秀,向陈独秀保证,并声明坊间流传的关于他正在策划政*变的消息都是谣言,这样陈独秀就更被迷惑了。
蒋介石的反革命两手的确厉害,他在死死抓住枪杆子的同时也是很重视笔杆子的工作。况且,我们共产党人,几乎将全部精力用于了宣传,对直接领导军队着力很少。
本来在1927年初,我们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某些阴谋活动有所察觉,努力加强工人纠察队,力图巩固革命成果。但当时共产国际仍对蒋介石抱有期望,不赞成同蒋破裂,一场腥风血雨不可避免了。
这段历史,在几十年前曾经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这段历史,在今天对我们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警示意义!
到底是听人说了什么,还是看人做了什么,这是一个评价标准的根本分歧。
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就是喜欢一遍遍地听漂亮话,而不看他究竟在做什么!
孔老夫子在2500多年前早就说过:“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言行不一的人,再也不要相信了!
切记!
切记!
切记!
我们一次次,被骗的难道还少吗?!
三、后记
1920年5月,陈独秀、毛泽东相会于上海。
陈独秀向青年毛泽东谈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后来,毛泽东向斯诺说:“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陈独秀表明自己信仰的这些话,给我留了深刻的印象。”
可后来,陈独秀抛弃了马克思主义,而毛泽东则毕生信仰马克思主义,一切的出发点与着眼点都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
为此,他既能顺势而为,也能在逆境和挫折面前毫不气馁,巧与周旋,韬光养晦,蓄势待发,对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一丝一毫也不怀疑,只是脚踏实地的践行着,这就是毛主席与陈独秀在本质上的不一样。
2021年4月12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