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购买果蔬等农产品,对产品的“颜值”较为关注,农产品分拣也成为部分商家的“必选项”。新华社记者梳理近期农产品热点事件发现,有的加工户使用违规化学药品对农产品进行“美颜”,让品质较为一般的农产品卖相好、卖价高。(4月22日《新华社》)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农产品“颜值高”就卖价高、卖得好、卖得快,因而,不少商家便在农产品的“颜值”上大做文章,以求“高回报”。
就拿普普通通的山药来说吧!山药原本是黄褐色的,但由于“卖相差”“无颜值”,这种山药便成了“滞销货”。一些商家为了让黄褐色的山药成为“畅销货”,便在加工山药时使用了次氯酸钠进行漂白,使原本黄褐色的山药,经过漂白后白嫩如藕节,不但“颜值”更高,卖价也更高。但殊不知,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对人体具有腐蚀性和致敏性,用这样的消毒剂来漂白山药,无疑对身体健康是极其不利的。据了解,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类似使用化学添加剂或农药给农产品“美颜”的事例举不胜举。
其实,农产品“有颜值”,这固然是好事,但须知,农产品“有品质”更为重要。因为消费者购买农产品不是“拿来看的”,而是“用来吃的”。既然是“用来吃的”,那首先关注的必定是农产品的“品质”,尤其是“安全问题”。试想,使用了化学添加剂或打过农药的农产品,虽然拥有一个“高颜值”的外观,但却隐藏着诸多“安全隐患”“健康隐患”,万一吃进肚子里损害了身体健康,那岂不栽在了农产品的“颜值”上?
因此,笔者以为,农产品要“颜值”更要“品质”。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必须加强执法,严格监管,要严把农产品检测关和质量关,既要严防无良商家使用化学添加剂或农药给农产品“美颜”,又要采取“高额罚单”“黑名单”“终生禁业”“追究刑责”等“最严处罚”方式,严惩无良商家的这种不法“美颜”农产品行为,避免“美颜”农产品流入市场,坑害广大消费者。另一方面,消费者应树立理性消费、科学消费的理念,在购买各种农产品时,要以“品质”为要,“颜值”为辅,不要过度轻信、依赖“高颜值”农产品,更不要陷入“高颜值”农产品的消费误区。
同时,相关部门也要注重商家诚信经营教育,要让商家清醒地认识到诚信经营是“命根子”,切莫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做出伤天害理的违法犯罪行为,最终不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甚至还面临“牢狱之灾”。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相关检测部门不妨借鉴和引入外卖“食安封签”的好做法,给商超、菜市场里的每一种“高颜值”农产品“贴签”,清清楚楚地标注出各类“高颜值”农产品是否含有化学添加剂或残留农药,让广大消费者既明明白白地消费,又安心放心地购买,从而筑牢食品安全底线,共同守护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