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实在是太疲劳了,很难写长文,所以近期更新的内容就简短一些吧,就当做跟大家闲聊了。
今天聊一聊人性的话题。
因为我发现,不仅有很多《毛选》的爱好者,甚至还有很多喜欢马列的同志,他们也都很喜欢讨论人性,似乎很多社会现象、人伦道德问题最终都可以归为一个答案:人性如此。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句话的杀伤力,它实际上潜藏着很大的危害,因为“人性如此”的背后,遵循的逻辑就是把一切精致的利已行为,统统都合理化了。
比如,原本我们谈到雷锋精神,谈到集体主义,谈到大公无私的时候,它应该是一件很值得光荣和自豪的事情。
可是这种精神面貌,一旦与人性如此四个字放在一起,就必然会显得格格不入,因为这不符合人性嘛。
像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明明应该是一种败坏的社会风气,可是一旦用人性如此四个字加以解构,大家就会觉得这种风气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人性如此嘛。
这会造成很多的连锁反应,比如勤劳致富不再是一件值得追求和遵循的价值法则,相反,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成为了大家趋之若鹜的人生追求。
其实,如果对我们这个号的文章比较熟悉的读者都知道,人性如此是非常唯心的观点。
它把看待一切事物和社会现象的出发原点,选在了人性的善、恶、自私、利己等等所谓的人性之上了。
这本身就是非常唯心的,它脱离了人性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抽象的赋予人性某种既定的含义,然后便顺着这种被人为赋予的抽象的含义,去解释一切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这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所以,一会儿你刚刚看完人性的真善美,下一秒你又看到了人性的假丑恶,总之,这种抽象的人性是难以捉摸的,是神神秘秘的,是无法解释的,真需要解释的时候,也只是那一句话:人性如此。
二、
其实,这类唯心主义的观点,是伴随着各种反马克思的思潮和马列主义被边缘化的现象一起发生的。
它绝不仅仅只是体现在社会风气和意识形态之中,它同时还伴随着整个社会改革的进程。
比如一度在我国经济学界十分盛行的“经济人假设”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现象。
什么是“经济人假设”?
就是说:人类的一切经济行为都是为了最大满足自己的私利。(其实这也不是他们的观点,只不过是从西方经济学那里照抄过来的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自私自利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本性,人都是追逐私利的经济人。其实它的潜台词还是那句话:人性如此。
从这个原理出发,那很多改革制度就有了理论上的依据了。
既然人类都是自私的,人性是如此,那很显然公有制就是违反自私本性的,而反过来私有制则是与人类的自私本性相适应的。
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喊出“私有制万岁”的口号,他们说全国解放以后,在毛主席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公有制不符合人的本性,是一种“历史的迷雾”,因此极力的抹黑前三十年。
这就是所谓的“人间正道私有化”。
其实自私自利到底有没有呢?当然有了。
可是它是不是人类的本性呢?当然不是。
否则你就解释不了为什么在五六十年代会有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再往前你也解释不了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
事实上,不是自私自利的思想产生了私有制,恰恰相反,是私有制产生了自私自利的思想。
公有制事实上也不是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才有的,应该说早在井冈山时期、红军时期,就已经在军队内部开始实行了,只不过因为军队特殊的性质,它的表现形式更多是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即:经济公开、官兵平等、上下级一致、内部民主等等。
所以,其实所谓的人性如此,不过是建构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为剥削阶级服务的一种意识形态罢了。
三、
人性论还有一个好兄弟,叫“普世价值”。
类似于什么平等、自由、博爱之类的,都是很多知识分子口中念念不忘提及的标签。
似乎只要人人坚持这种普世价值,就可以包治百病。
可是这种“普世价值”其实和所谓的人性是一样的,它一定要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
而且,既然是普世价值,那至少就应该是绝大多数人可以拥有的,而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否则它又如何普世呢?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单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毛主席也说:“人的基本特性是社会性。”
这就是说由于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利益不一样,因而对于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也是不一样的,所有的价值必须要放进具体的阶级中,具体的物质环境中去考察才有意义。
任何一种价值判断,总有人赞成,也总有人反对,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对于一切人都适用的“普世价值”。
比如,作为掌握了生产资料的剥削阶级,你有了剥削的某种自由,那就意味着劳动者一定同时丧失了另外一种属于他们的自由。
就连平等也是如此,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普通劳动者可以享受的平等,也仅仅是把劳动出卖给A或者出卖给B的平等,至于其他平等,那是不存在的。
那么,既然没有所谓的“普世价值”,为什么有些人还要拼命的宣传这种东西呢?
因为这种普世价值其实是灯塔国的普世价值,它们并不触及经济基础、并不触及生产资料所有制,而是在一种抽象的概念上去探讨所谓的人类共同的价值理念。
当他们宣扬雇佣劳动者的平等的时候,实际上恰恰是为了掩盖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上的不平等。
只不过他们选择性的视而不见罢了。
四、
所以,人性也好,普世价值也好,其实都必须放到具体的社会关系、阶级地位中去考察。
否则这两兄弟根本就是合起伙来,一个要把改革引向私有化,另外一个就拼命要把这种私有化给固定下来。
还是马克思说得好: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当我们提到人性的时候,提到普世价值的时候,首先应该看到的是这种种意识是在怎样的具体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中诞生的。
这一点正如《毛选》所说:
“人性论。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我们主张无产阶级的人性,人民大众的人性,而地主阶级则主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人性,不过他们口头上不这样说,却说成唯一的人性……,他们所谓的人性实质上不过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因此在他们的眼中,无产阶级的人性就不合于人性。”——《毛选第三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