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灾情,举国揪心。光是郑州地铁5号线列车,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隧道之间,就已有12人死亡、5人受伤。
一列地铁就有如此大规模的人员伤亡,至于整个郑州包括没有人关注的街巷和农村,到底有多少人员伤亡,不敢想象。
大灾应该大反思,郑州洪灾有四大教训,值得所有地区引以为戒。
02
一,城市建设要中看,更要中用。
不图好看,而是管用。不看表面,而是实在。
地下不能防水灾,楼上不方便救火,城市再繁华,都只是昙花一现,甚至是居民的灾难。
显然,多雨的郑州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2018年1月16日,河南大河网就报道“郑州投入534亿元打造城市‘海绵’告别看海!”。工程时间2017-2030年,也就是要做到2030年才完结。
工程完工还早着呢,大暴雨就来了。
一场暴雨毁掉一个城市,各地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都应该好好反思。
03
二,灾害预警要及时准确。
从7月19日夜间到7月20日,连续两天,郑州市气象局不断发布暴雨预警。
7月19日夜间21时59分,郑州市气象局第一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7月20日上午6点2分和9点8分,郑州市气象局又两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7月20日上午11点50分,郑州市气象局第四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7月20日下午4点1分,郑州市气象局第五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并且挂上了红色预警信号。
尽管郑州这次一个小时内200毫米,郑州市气象局预警的都是未来3小时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
不是非常精准,当然有待提高预报水平。
但是,已经算不错了。恐怕很多非省会大城市,远远达不到这种水平。
04
三,应急管理要跟上。
别说郑州气象预报水平有待提高,就是灾害预警再及时准确,如果政府无动于衷,神仙也没有办法。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红色预警发布后,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预警信息发布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采取防范措施,做好队伍、装备、资金、物资等应急准备,加强交通、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监控和水利工程调度等,并组织对高风险部位进行巡查巡检,根据应急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好受威胁群众转移疏散、救助安置等工作。
2021年07月21日06时55分,深圳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全市当即进入暴雨紧急防御状态,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停课;用人单位视情况安排工作人员推迟上班、提前下班或者停工。
深圳暴雨预警刚刚升级为红色,就要求停工停课。
而郑州连续两天,连续5次暴雨红色预警,都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
整个郑州像平时一样,莺歌燕舞享太平。各人该干嘛,还是干嘛。
武汉已经连续很多年发生暴雨之后雨水倒灌地铁站的事情了,动辄关闭站点。暴雨暂停地铁站点营运,已经成了常态。
郑州距离武汉不远,居然忽视这样的新闻。
郑州地铁5号线一直运行到20日晚6时许,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才被迫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隧道之间停运。
暴雨雨水倒灌入地下隧道和5号线列车内,乘客困于车厢中。
救援人员接到群众报警后迅速抵达现场。截止到7月21日03时10分,地铁隧道内被困人员已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
根据官方数据,此次事件共疏散群众500余人,其中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受伤送医。
也是直到20日晚6:10,郑州地铁才下达全线网停运指令。
虽然郑州市气象局已经给足了两天时间,不像深圳那么仓促之间,郑州市政府显然没有高度重视,甚至根本没有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05
四,媒体传播要给力
20日险情一出,全是自媒体拼命转发。
但是,自媒体没有权威性,对于逃生知识,信息沟通,舆论呼吁等,作用也十分有限。
而权威的官方媒体(包括自媒体)过于谨慎,更没有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将官与民、个人与社会、求助方与救援方,及时迅速联结起来。
甚至一些官媒真的是一言难尽,让人无话可说。
按照郑州发布的意思,是不是要让暴雨来得更猛烈一些?
再看看河南人民的好儿子胡锡进是怎么刁盘洪灾。
七月十七日,胡锡进在新浪微博上对德国的洪灾进行了报道:
7月20日胡锡进又发微博对河南郑州水灾进行了报道:
一样的水灾,不一样的刁法。
评论德国水灾,是冲垮了“良心”,冲垮了”神话”。
可转脸谈到郑州水灾,却是“极端天气导致洪水是必然的”。
06
最后我也来一番议论吧:
任何极端灾害,是自然的必然;但是酿成巨大灾难,却是人力的必然。
所有的成就,都应该经得起风吹雨打。
城市建设也好,经济成就也罢,要是一次大风,一场暴雨,就打回原形,那只是政绩工程。
所有的幸福,都应该无惧于风吹雨淋。
如果所谓的岁月静好,面对一次大风,一场暴雨,就性命难保,那只能叫苟然残喘。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